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他们往往表现出"反叛、多动、狂躁、焦虑、歇斯底里"等异常行为。有些家长和老师对于这些孩子的表现不懂得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与孩子沟通,只是一味地无端指责或打骂,结果反而使孩子的这些异常行为更加严重。为了帮助这些家长和老师能对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寻求有效措施,对这些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这里我提供一个成功案例,希望家长或老师能有所启迪:应该对"不听话"的孩子多加关爱,使他们走出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报道:2004年初,江苏扬州的李先生夫妇,带着10岁的儿子去逛商场,孩子发现路上有一枚1元的硬币,于是拣了起来。妈妈鼓励他说:“拾金不昧是一个少先队员的优秀品德,应该把这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孩子发现前面马路上就有一名“警察叔叔”正在维持交通,就走过去,将这枚硬币放在了他的手里。可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0,(6):68-69
每年的儿童节,家长们都希望让孩子过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节日。今年,恰逢世博盛会在上海召开,何不借着这个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片创意的天地,打开想象的天窗,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4.
蔡鸽 《科教文汇》2013,(2):131-132
0—6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生长发育较快,孩子的营养、吃饭问题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而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挑食、厌食导致体重超标、营养不良,本文在基于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每个班级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潜能生",要"拯救"他们,教师首先既要做到尊重、关爱他们,又要做到"赏识""、惩罚"并举;做到认识学生,更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家长认识孩子;既用措施防反复,又建立潜能生跟踪档案。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收到家长的来信,询问有关智力测验的问题。例如,有的家长问:智力测验可靠吗?智商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望子成龙的家长或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而发悉,或为他们将来的学业而担忧。有的家长急于找人为孩子作智力测验,以了解智力水平的高低。由此,有的因为孩子智力测验得分高而盲目乐观,有的却因为得分低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更多的家长对智力测验持观望和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一位朋友说,最近有不少家长向他咨询为孩子购置房产的法律问题.现在我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了,家长们努力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让孩子吃好、穿好,如果手头还有点钱,就会考虑为孩子留点家产,其中房产是首选.这位朋友对那些家长颇为担忧,认为这样会滋长孩子享受金钱、享受财富的惰性,消磨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09,(10):64-66
自从出现了互联网,青少年就比父辈们当年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信息。也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现在的青少年中有不少人深陷网瘾的泥沼而无法自拔。而很多家长也发现,自从有了网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代沟越来越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以致家长不得不认为孩子患上了"网瘾",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加恶劣。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家长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两难选择,一种以专门负责接送、看管、辅导孩子为职责的新教育机构——课后托管机构应运而生。但托管班良莠不齐、无证经营、乱收费等现象大量存在,让托管班变成了"脱管班"。暑假即将到来,孩子乐了,家长却愁了,尤其是那些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双职工家庭。于是很多家长愿意选择一个"中介方"来带孩子,托管班成为假期首选。不过,从当前来看,托管班大部分处于"脱管"状态,在卫生、消防、师资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悠扬 《百科知识》2009,(24):40-40
现在,孩子们的周末比大人上班要忙多了,从早到晚排得满满的。家长们都认为孩子小,容易塑造,而且其他小朋友都学,如果我的孩子少学了一样,那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呀!的确,和家长们想的差不多,大脑在儿童期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可是果真像这些家长所说的,学晚了就赶不上了吗?  相似文献   

11.
“望子成龙”心切的善良动机与正确的施教有机结合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学校教师和家长长期以来探索的主题。家长关心孩子的智力,企盼学习成绩优异,将来出类拔萃,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为此,家长们不惜代价为自己的孩子买书、供给营养品、请家教、购钢琴、添电脑,千方百计为孩子的学习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控制孩子玩与看电视的时间,承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2010,(8X):75-75
<正>为了提高口语水平,不少孩子在暑期选择外语培训机构充电。有的家长甚至高价聘请外教,让孩子接受一对一训练。但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外教口音并不标准,容易"误人子弟"。有的口语虽然没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家长给孩子取名都很讲究了,很多家长相信,名字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命运。一些人不理解,嘲笑他们说:真是荒谬,名字就是一个人与别人区别开的代号而已,能对人有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14.
陈素霞 《今日科苑》2007,(22):272-272
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非但没能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且在有意无意地伤害孩子的心理,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家长的教育之道有多种,严厉批评是一种,耐心教导是一种。而我选择后者。有时候,家长无意的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他们来说,家长耐心教导之重要超乎批评。家庭中的民主教育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获得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孩子居多,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诉求大多侧重于文化知识的灌输,对幼儿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如何提高农村家长对幼儿生活教育的认同度、重视度,加强家长在生活教育方面与幼儿园的配合度,是农村幼儿园生活教育首先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乐器学习中单纯的学与练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教师、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只有在教师、孩子和家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乐器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老师经常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大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通常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听我的准没错。"相信大人们的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摔跟头。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家长当然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经验、思想、价值观来影响孩子,使孩子少走弯路。这是个不需要争议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听我的准没错"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9.
教子心理ABC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很多家长可能比较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生怕给孩子留下不良影响.这当然是对的.作为家长,不应忽视这样一种教育方法:自身的心理、品德和人生态度等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种教育方法,有时可能比家长自我形象教育的影响更多更大,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0,(6):42-44
亲爱的家长:近日,我看见一家幼儿园门前挤满了家长。一问,才知道他们的孩子正在参加该园"才高班"招生测试。家长们说,若孩子能顺利进入"才高班",一方面说明孩子智商超常,更重要的是将来有望进入超常儿童班就读,或许能成为少年大学生。我知道,这是某些机构的正常工作,不但无可厚非,而且于发现超常儿童是很有意义的。然而,我担心的是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于是,作为一个研究超常儿童问题的学者,我决定要给你们写一封信。首先,我要郑重其事地给你们一个忠告:如果家长把一个孩子当超常儿童来养,犯错误的概率是97%;而把一个孩子当普通孩子来养,犯错误的概率只有3%。这是因为,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承认,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超常儿童占全部同龄人的比例只有1%~3%。虽然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应当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