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被     
这是一个关于四位母亲的真实故事。有这么两位母亲,都是养母,都遭遇了不幸——第一位母亲,丈夫出车祸身亡,自己得了尿毒症,在被告知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她没有为自己流泪,却为宝贝女儿将被孤苦无依地留在这世上而泪流不止,她决定对抚养了17载的女儿说出实情,并决定为女儿寻找亲生父母,还她一个温暖的家。第二位母亲,也有一个可爱的18岁的女儿,女儿不幸患上了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母亲纵有将生命全部赠与宝贝女儿的心,也救不了女儿的命,万般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决定对女儿说出实情,并决定为女儿寻找亲生父母,挽救女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晨曦 《家庭与家教》2004,(11):24-25
这是一位母亲用生命谱写的母爱歌!在她17岁时,医生就给她开出了仅能生存5年的生命期限,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不仅以母亲的坚强超越了健康,还在病榻上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女儿刘苏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十佳少年、舞蹈特长生、优秀小编辑等,并于1999年被保送入南开大学。一个被命运剥夺得只剩下负数的母亲,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相似文献   

3.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家教悲剧:一位慈爱的母亲中年得女,溺爱至极,她整天抱着女儿爱不释怀。女儿该走路了,可她舍不得放她下地:女儿该上学了.可她怕女儿吃亏,整天把她锁在屋里;为了不让女儿孤独,她毅然辞去公职,亲自在家陪伴女儿负责她的饮食起居……结果,导致原本智商正常、神经正常的女儿,直到30岁时智商和思维还停留在5、6岁孩子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4.
曾有位母亲在和女儿玩"摸高"游戏时发现,当女儿一次次努力向上蹦,而她总是故意把手略抬高一点让女儿够不着时,女儿的情绪明显地越来越沮丧.于是,她改变了做法.悄悄地把手放到女儿能够摸得着的高度上,结果女儿欢欣雀跃,玩兴大增.这是一件小事,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期望值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花被     
《今日中学生》2014,(13):11-12
正这是一个关于四位母亲的真实故事。有这么两位母亲,都是养母,都遭遇了不幸——第一位母亲,丈夫出车祸身亡,自己得了尿毒症,在被告知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她没有为自己流泪,却为宝贝女儿将被孤苦无依地留在这世上而泪流不止,她决定对抚养了17载的女儿说出实情,并决定为女儿寻找亲生父母,还她一个温暖的家。第二位母  相似文献   

6.
相伴风雨路     
王婷 《家教指南》2004,(8):52-53
噩运41岁的郝淑洁,已经有30年没到室外去看美好的景物了。在她11岁的时候,噩运就向她袭来!一天,郝淑洁的母亲发现女儿的脖子上长了成片的红疙瘩,她以为孩子可能是受了风寒,就找了一块膏药给孩子贴上了。可一个月后,孩子从头到脚都长了这种令人很痒的红疙疸。母亲领着女儿去医院诊断,医生告诉母亲:孩子患的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皮肤炎,发展下去将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直至呼吸功能萎缩,最后死亡。医生偷偷地告诉母亲:“目前,国内还没有药物可治疗你女儿的病,她最多还能活15年。她可能很快就不能下地走路了。”医生的话不啻是一个炸雷,让母亲差一点儿…  相似文献   

7.
吉田安娜是一个有魅力有爱心的美丽女性,丈夫、女儿都很爱她,她在联合国总部工作,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女外交官。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女性,回忆起自己的过去,还经常向别人谈起她的母亲——我母亲上个世纪60年代在纽约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却不同寻常。随着春天的到来,新的一年也开始了。然而她却愈发憔悴。女儿是她目前唯一的希望。她一心盼望着自己的女儿能出人头地。但身处初三的女儿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而且十分令母亲操心。那一天,女儿为朋友过生日。当天发生了一起车祸。她担心极了,整天像个丢了魂的幽灵似的转来转去。庆幸的是晚上女儿回来了。当时母亲打了女儿一巴掌。这是母亲第一次打女儿,随即母女俩抱头痛哭。晚上淡淡的月光下,女儿依偎在母亲的身边许下了爱的诺言。最令她操心的是她的丈夫。丈夫是个话多且爱和人叫真儿的…  相似文献   

9.
失败的财富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娜夫人在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给女儿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位母亲准备带他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  相似文献   

10.
这一位来求询的妇女,仿佛带来了一个隔世的故事。她很悲痛地说,自己能承受所有的不幸,却难以忍受女儿对她的无情无义。当女儿渐渐长大,对母亲越来越疏远的时候,作为母亲的悲痛是无法言喻的。因为她心中明白,就是为了这个唯一的女儿,为了让女儿不要失去无法替代的母爱,她才留在家中,过着貌合神离的夫妇生活。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她发现自己的“牺牲”是无价的,女儿不但没有丝毫感激之心,而且还对她怀着深深的成见。这才使她不胜惶惑。  相似文献   

11.
她曾经出色得无可挑剔牧晨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父母均是国家干部。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她的父母盼孩子成龙成凤,对女儿,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牧晨的母亲,比其她的母亲还多了一个艰苦的过程——保胎。  相似文献   

12.
盒子里的吻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五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当看到女儿把那个用包装纸包好的礼物盒,放在圣诞树下时,这位母亲  相似文献   

13.
女儿的礼盒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装纸包好的礼物盒放在圣诞树底下时,想起家里极不稳定的收入,这位母亲越发生气了。不管怎样,在圣诞节那天早晨,女儿还是把她精心用金色包装纸包好的礼物送给了妈妈  相似文献   

14.
女儿是长在母亲心头的一枝花。母亲用血肉之躯来孕育她,用生命之泉来浇灌她。为了这棵女儿花,母亲会疲惫,会憔悴,但是当女儿一天天地长大,母亲会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踏实,收藏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将是母亲一生最美好的回忆……记得女儿不到一周岁时,我们一家从集体宿舍搬到了自己的新家,这时女儿刚刚学会走路。当女儿明白以后我们要在这座漂亮的新房子里生活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她在我不注意时,用碳棒在客厅的白墙上涂了许多圈圈。由于不会说话,女儿拽着我来到客厅,将她的“杰作”指给我看,满脸等待夸奖的表情。看到洁净的墙这么快就被破…  相似文献   

15.
内容提要这是一个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也讲述了她养育儿女的千辛万苦,还讲述了她如何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过程,展示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作者自两岁残疾,饱尝人间冷暖。她曾两度报考研究生而不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生活困窘得被“请”到大街上,也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她的女儿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曾经追星,贪玩,厌学,也有过青春期反抗……然而,她成功了。“知识改变命运”,她不仅使女儿成功地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自己也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  相似文献   

16.
宦金凤 《下一代》2014,(11):4-6
农家小院里生出的武侠梦女儿上幼儿园时,黄燕英从市场上带了一盘成龙的《醉拳》录像带回来,看得女儿毛雅杯目不暇接,自此之后毛雅杯就痴迷于功夫片,每逢看到打斗场面,她都会凝神静气地观摩,默默记下片中招式。毛雅杯经常跑去跟母亲汇报:"母亲,我又练成了一个武功!"然后就正儿八经地演练一遍给母亲看。为了证明女儿的武艺高强,黄燕英常常假装自己是坏人,跟女儿决斗,而在"武林高手"女儿的攻击下,黄燕英总是被打得“落荒而逃”。毛雅杯在与“坏人”母亲的打斗中,一次次体会到做大侠的成就感。毛雅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天中午她闷闷不乐地告诉黄燕英:她打了人,老师让家长下午去学校。黄燕英忻得有点蒙,原来毛雅杯打的是一个男孩,这个男孩爱拽女生辫子,上午他把一个女孩拽哭了,毛雅杯揪住男孩的衣服,让他跟女生道歉。男孩不但不道歉,还动手打她,毛雅杯一怒,就跟他打了起米。老师把他们俩都批评了一顿,还叫他们下午把家长叫来。  相似文献   

17.
幸运儿在幸运的同时,就背上了不幸。“凌黎,我会恨你一辈子!永远不原谅你!”去年夏天,当接到大学通知书时,女儿指着我声嘶力竭地惨叫着,冲到窗口就要往下跳。我们 4 个人才把她拉住。我紧紧地抱住她,她疯了似地咬住我的胳膊,痛不欲生地嚎啕大哭。凌黎每当提到这段往事, 就会潸然泪下。 凌黎是一位母亲,她认为为了培养女儿方柠,几乎用尽了一个做母亲的所有心思和努力,为孩子提供最一流的条件。 而女儿方柠也果然不负众望, 初中、高中都上重点学校,连续 3年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还获得过数学、物理竞赛奖。她在学校是风云人物,当学…  相似文献   

18.
全部承担     
她是一位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非常好,就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女儿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也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气一样蒸发了。  相似文献   

19.
全部承担     
她是一位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非常好,就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女儿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也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气一样蒸发了。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9岁女孩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让孩子多动手、多实践、多体验生活,这使得女儿5岁时就能离开父母一个人在省体工大队体操队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7岁时就学会了烧饭、煮蛋等家务事。而这一切又缘于一次女儿找爸爸带给我的启示。那时女儿才4岁,还在市体校训练。一天,我因有事,就通知她爸爸去接女儿。但到了6点半我心里一直不踏实(她爸爸是“工作狂”),还是自己去了。一到那,孩子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