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今天所讲的这个题目可以说是世界性的题目,从80年代以来这便是一个热门的题目,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自不量力,但是我有我的理由。因为今年我出版了一本《艺术批评》,总觉得没有对后现  相似文献   

2.
寻找     
万玮 《教师博览》2004,(2):30-31
一、那天监考语,百无聊赖之际,我研究起语试卷来。先是看了一个现代阅读,基本不会做,于是看后面的作.大作的题目是《寻找》,我当时心中就是一震。这个题目触动了我生命中的东西,我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学生们都在沉思,这不是一篇很好作的章。我也跟着沉思起来。我想了很多,想到自己的寻找经历,想到人生,人生不就是一场寻找的过程吗?我们在不停地找东西,又在不停地掉东西,一边找,一边掉。  相似文献   

3.
大家在看到这个题目时,一定会感到有些疑惑吧。三十分钟的时间怎么可能让人一生受益呢?这还得从我的一段亲身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4.
贾怡 《师道》2010,(4):44-44
惶惶然.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其实是心虚的。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基石,李镇西老师他可以,而我,实在不敢说。我能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吗?我有没有这个意识?或说有没有这个能耐?追问自己,再三思量.恍惚中忽然也能发现一二。其实.我们想的,我们做的,都能多多少少体现这个理念,而在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所阐述的.则给了我们更好的支撑及诠释。  相似文献   

5.
难题     
“树上有五只鸟,猎人用枪打下一只,还剩几只?”这是一个老掉牙而又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所以成了人们测试智力的常备题目。三岁在家中“娟娟,快过来,妈妈问你个问题!”我急忙迈着短小的腿向妈妈跑去。“树上有五只鸟,猎人打下一只,还剩几只?”“这个……好像还有四只吧!”“唉……”妈妈叹了口气,“错了,应该没有了,枪一响,不是全吓飞了吗?”说完摇摇头走了,留下我一头雾水,百思不解。五岁在幼儿园“小朋友们,我问你们啊,树上有五只鸟……”阿姨用甜得发腻的声音提问。我站起来说:“可以没有,也可以…  相似文献   

6.
变胖的鸡蛋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会问:鸡蛋怎么会变胖呢?那么就听我细细说来。有一次,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玩转科学》,  相似文献   

7.
安徽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被网民评价为“最坑爹”、“最难写”、“最离谱”。其实。从我这个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好题目。是个可以打开思路的好题目。可为什么网民不买账呢?原因在于他们不喜欢思考、不善于思考。对考生而言,我的调查结论是,毁誉参半。并不糟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要阐述的是在中专摄影专业美育课程中开展美术史教育的问题。笔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个题目呢?我到学校工作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认识到摄影专业需要开展一些加强学生修养的课程,并且需要教授系统的美术基础知识。讲解艺术史正是可以增加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可行路线。艺术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实际上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所以我选择这个论题作为我这次论文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321计划”     
一看这个题目就觉得奇怪:什么“321计划”?且慢,听我从头道来。 前年,我爸在屋后的小山坡上开辟了一块地,种了小麦,可麦子熟了连种子都没有收回。我学了《土壤的考察与改良》以后,深受启发。我想,能不能对肥力较差的土地进行改良呢?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非常赞同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头回放:下课前十分钟,我布置完课堂作业,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开始做了。此刻,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学生的作业情况,忽然,一名男生指着一道题,低声地问我:“老师,这题怎么理解?”题目如下:把一个长15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包装盒平放在桌面上,包装盒与桌面接触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待我看了题目之后,这名男生又问:“这个盒子是不是展开的?”说到这里。我马上知道了这名男生的问题关键所在:他不能确定题目中的包装盒是展开?还是不展开?  相似文献   

11.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谈选本     
<正>客:好久没见,你好!我来看你正在作什么。主(手里拿着新出版的一本《古诗源》):我正想写一篇文章。客:题目是——主:想叫《谈选本》。客(有些不耐):这题目太老太老了。鲁迅先生晚年就写过这样的题目。如果我没有记错,老兄你自己也写过同样的题目。还有什么可说的?主:一点不错,我从前就写过这个题目。我也不记得说过一些什么了。不过时间条件不  相似文献   

13.
师:(板书:作文构思)拿到作文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怎么写.这个怎么写的问题.就是作文构思。有没有同学不用构思,看到作文,想也不用想,倚马成文,没有吧?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了,你一般是怎么构思的?比如《我想唱首歌》这个题目,怎么构思呢?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构思的?想想看。(提问一位同学)你好像有想法,来,说说看。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设计《俭以养德》这篇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文中有句对题目进行解释的话可以作为中心论点,是哪句话?这个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中心论点提出以后,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举例论证?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方法可以截然分开吗?为什...  相似文献   

15.
答案     
期中考,有一题目为:“什么是勇气?”一同学交了白卷,还写上:“这就是勇气!”期末考时,老师出题为:“这就是题目,请做答案。”这个同学在卷上写道:“这就是答案,请给分。”老师恼羞成怒:“你给我过来,我有两道题问你,你答出第一题就可不答第二题……”  相似文献   

16.
朱忠骁 《甘肃教育》2013,(19):75-75
一、开门见山。从文章的题目中质疑提问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文章的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学习《伤仲永》一文,学生主动质疑:文章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因何而伤?”伤之余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就会自然深刻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及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7.
“我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个很平实的题目,没有什么比喻、象征和引申的意思,可来稿中符合题意的佳作却很少。这个题目既可写人,也可写小动物,但征文提示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写成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可是,许多来稿仍然写成了“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写人的,如写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的,大多写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写小动物的则写成了“我家的小狗(小猫)”。那么,“我的第一个朋友”这一征文题目与上述两类题目究竟有何区别呢?为什么“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要不得呢?“…  相似文献   

18.
我同副校长分工,我深入语文教研组,具体指导语文教学。有一次,我看五年级的作文,题目是《冬天的校园》。一位学生写:冬天很冷。草木凋零,大家都怕冷,躲在寝室里,我感到很无聊。这班的语文老师是新来的,三十多岁,教过初中,有相当的语文功底。他在评语中写道:“你难道没有看到老师在辛勤地备课、改作业吗?你难道没有看到同学们在勤奋攻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个国王,经常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为难手下的大臣们。一天,国王叫来5个大臣,给他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间空洞洞的屋子内有5个人,我要让他们在屋内点燃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地方,使屋子里的4个人都看得见蜡烛,只有一个人看不见。当然,这个人不是瞎子。”国王说:“谁答对了,奖银10两;答错的人,鞭抽百下。”大臣们吓得心惊胆战,谁也没有答对。国王一气之下,命人将每人重鞭一百下。这道题果真很难吗?请你猜猜看。C考倒大臣的难题@熊攸星  相似文献   

20.
一次数学课上,我们正学习乘除法简便计算,有一学生向我请教一道题目:7200÷125,要求简便计算。我随手把题目抄在黑板上,想让大家帮着解决。同学们望着这道题,不是摇头叹息,就是窃窃私语。的确,此题型与课本上的例题有差异,学生一时难以捉摸。“这是一道除法算式,在除法中,我们学过哪些性质或法则呢?”经我一提示,同学们纷纷表示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于是同学们埋头算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出现了这个算式:7200÷125=(7200×8)÷(125×8)=57600÷1000=57……600。我不禁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