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娜 《早期教育》2003,(12):2-3
在家庭生活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如果夫妻之间矛盾处理不当,就会使家庭生活失去欢乐。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在亲眼目睹父母的家庭战争之中,孩子渐渐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2.
父母离婚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离婚者本人,尤其是幼儿。这种影响是随父母矛盾的激化而不断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父母不和阶段。由于夫妻矛盾的日益激化,愤怒情感增强,夫妻时常发生我争吵、斗殴,甚至拿孩子出气。这种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家庭气氛日趋紧张的环境,势必给孩子带来痛苦、不幸和心理创伤。多数孩子由开始惶惶不安进而出现精神萎靡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时夫妻两个人总抓住一些与孩子有关系的问题吵架。丈夫认为妻子不疼爱孩子,常常训斥孩子,拿孩子撒气,而妻子却认为丈夫太惯孩子。夫妻俩吵架,其实并不就是因为孩子有了什么过错,而是因为他们之间早已存在一些矛盾,孩子的问题不过是父母矛盾冲  相似文献   

4.
俞雪芽 《家长》2008,(1):25-2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终生的老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夫妻之间观点和方式的一致性。夫妻之间的矛盾和无休止的争执,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父母离婚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离婚者本人,尤其是幼儿。这种影响是随父母矛盾的激化而不断发展的。具体地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父母不和阶段。由于夫妻矛盾的日益激化,愤怒情感逐渐增强,夫妻时常发生争吵、斗殴、甚至拿孩子出气。这时,在孩子的心目中。原来温柔、和蔼的父母,变成了语言粗鲁、行为专横的人,好端端的和睦家庭,变成了充满仇恨、吵闹不休的场所。这种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家庭气氛日趋紧张的环境,势必给孩子带来痛苦、不幸和心理创伤。多数孩子由开始惶惶不安进而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在生活上无规律,吃饭不定时,患病也无人关心;有的孩子会恐惧万分,怕失去父母,怕被抛弃;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展开的教育。夫妻之间的情感是否真挚,关系是否平等,关系到家庭的氛围和亲子之间的沟通,而亲子沟通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在家庭生活中,许多夫妻教育孩子的意见不一致。专制的家长相信“不打不成才,棒打出孝子”;溺爱孩子的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树大自然直”。夫妻间意见不一致,又没有平等发表意见的家庭氛围,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暴露出夫妻间的矛盾,孩子会更加不好管教。此时,最需要夫妻间坦诚地沟通。平等的夫妻关系就是相互沟通的前提。前不久,看到著名歌唱艺人李玲玉说她教…  相似文献   

7.
夫妻之间的矛盾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与我们吃自助餐有很多相似之处。至于孩子从夫妻矛盾中整合的套餐是否有营养,营养是否平衡,是家庭教育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孩子在父母的矛盾中  相似文献   

8.
关颖 《中华家教》2013,(11):10-11
如果我们把家庭比作一个三角形,那么父亲、母亲和孩子便是三条边,彼此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家。而一旦夫妻一方从家庭中分离,这个"三角"失去了一条边,孩子往往会失去健全的父母之爱,失去完整家庭的温暖,也失去了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所应受到的健全的家庭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离婚人数不断增长,夫妻之间"合则来,不  相似文献   

9.
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养方式以及自身素质的高低都会通过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影响到孩子。但是对于家长而言,家庭和供养家庭的事业之间的矛盾似乎是无法和解的。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值得家长关注的议题。2016年3月1日,北京市妇联携手父母必读育儿传媒特邀国内知名  相似文献   

10.
家庭中的人     
朱李平 《家庭教育》2014,(5):M0002-M0002
一个人的最重要的他人,就是父亲和母亲。家庭中的人,是影响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一个家庭,夫妻是核心。有了孩子后,父母与子女,成为家庭最基本的成员。虽然,家庭中还可能会有其他成员,但是父母的能力、态度、时间、精力,直接影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当然,父母的观念、习惯、兴趣、嗜好等,也会潜移默化地在子女的身上打下家庭和家族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活矛盾(为与其他社会矛盾区别,以下简称“生活矛盾”),系指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生产劳动中、社会工作中,文化活动中、其他社会交往中等,因各人在社会中地位、作用、利益要求、理想目标不一致,认识问题的思想理论水平、所持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一样,而产生的一种矛盾,非指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比如同志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个人、集体、国家之间、供求之间(包括物质与文化)、工作与学习之间、先进与落后之间、新与旧之门、老少之间、男女之间、家庭父子、母女之间、夫妻之间,等等产生的一些矛盾,一般表现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  相似文献   

1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知道这话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很多父母恰恰忘了在初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孩子们最需要父母的牵引和帮助鼓励,给他们以成长的信心和力量。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许多家长只注重管、教、训,往往忽略了言传身教,忽略了夫妻矛盾成了打击、否定、训斥孩子的不良教育方法。在家庭这种“原生”的环境下,让孩子在生活中陷入消极、低级、不健康的生活情调和氛围,还不知道孩子的“精神污染源”就在父母身上。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养成教育的现状(一)家庭养成教育的现状未成年人是指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在我国约有3.67亿,他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之中,必然要接受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全方位的影响。由于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空间,它具有权威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等特点,因而家庭是学习的摇篮,成为养成教育第一所学校,父母便自然成为养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形成孩子的性格和行为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亲的态度儿童性格和行为包办代替、支配孩子的一切孩子就形成消极、服务、依赖、缺乏独立性父母对子女溺爱…  相似文献   

14.
一、家庭教育模糊的性别导向是造成孩子性别意识失衡的首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性别教育的启蒙老师,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性别角色不规范,就会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呢? 一、家庭要和睦和睦、幸福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轻松、甜蜜、融洽的精神氛围,能让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经常吵嚷打闹、不尊老爱幼的家庭,孩子的心灵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创伤,心理也不会健康。如果家长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争吵甚至动手,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离异是造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父母之间互相关爱、理解、宽容、相亲相爱,则生活其间的孩子大都性格开朗,性情温顺,志趣广泛及至于情绪能力的发展较为正常。相反,经常生活在不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则又会处在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环境气氛中。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讲诉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由于第五个孩子班的出现而分崩离析的故事.第五个孩子班的出现揭开了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在表面幸福的生活下,隐藏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姊妹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冷漠、疏离、隔阂的异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的摇篮里,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并在家庭生活环境和父母举止言谈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一定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父母的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们沿着什么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的修养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第一,父母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他对工作、对周围人和事的态度以及家庭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对孩子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父母在家庭里是负有教育责任的长者,而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和应遵循的原则就是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不例外,在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以前,首先应当检查自身的行为。我们有的父母似乎不太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孩子,对孩子提要求,夫妻应保持一致,防止孩子“钻空子”。●要对孩子采取某项奖惩措施,事先,夫妻双方应先商量。有分歧尽量私下解决,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或争吵。即使对配偶的做法不满,也要向孩子解释母亲或父亲是有一定道理的,切忌当众相互指责。●不要背着配偶擅自放宽要求,不要私下向孩子抱怨配偶的不是。●教育不一致是家庭教育之大忌,除了父母教育孩子要一致外,孩子的祖辈及其他家庭成员也要一致。●当其他家庭成员放宽对孩子的要求时,父母应以恰当的方式予以阻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时,父母要及时与其他家庭…  相似文献   

20.
《羚羊木雕》写了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场不大的冲突,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围绕“赠送”和“索回”那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羚羊,发生了两组矛盾:一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另一组是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在两组矛盾中,家庭矛盾居于突出位置,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是由家庭矛盾引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