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ESI学科分类体系,以2004—2013年的SCI论文为数据样本,通过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从国际合作发展态势,主导地位变迁和主导论文影响力变迁4个角度分析中国各学科在科研国际合作中地位的变化,并与日本、印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国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但国际合作率的排名与国际合作论文数的排名基本相反,多数学科国际合作率不稳定,合作范围越来越广;中国基础学科的主导率较高,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医学相关学科增长较快,但仍相对较低;中国已有11个学科的主导论文影响力高于世界论文平均影响力,但各学科主导论文影响力均低于非主导论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8-2012年署名为上海交通大学的Article、Review和Letter三种文献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质量、国际合作率、主导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年来上海交大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和比重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论文质量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国际合作广泛,主要国际合作国家是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与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五所国外大学的合作最为紧密,不同学科之间的国际科技合作活跃度存在差异,医学、生物、电子信息、物理等学科国际合作最为活跃。但是,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上海交大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3.
葛敏  刘丽 《情报探索》2020,(1):47-54
[目的/意义]为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及完善学科布局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ESI数据库中国产出的高被引论文为样本,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论文的产出、国际合作率和集中度、国际合作类型及其影响力差异、国际合作倾向以及合作主导性等方面开展分析。[结果/结论]中国ESI高被引论文的产出仅次于美国,国际合作论文现已成为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合作广度不断增加,但与不同国家合作产出高质量论文的数量差异较大;国际合作的主要类型为双边合作,但多边合作产出引用增长量最高;虽然中国在各学科主导率差异较大,但在大部分国际合作论文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理SCI数据库中中国和印度农业科学方面的国际合著论文,从国际合著论文数量、国际合著论文篇均合著国家数、国际合著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国际合著网及国际合著论文的学科分布,比较了两国农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结果是,中国农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著论文自2000年开始超过印度,且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国际合著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印度;中国更注重加强已有的国际合著关系,印度更注重建立新的国际合著关系;中国农业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重点学科依次是食品科技、农艺学、土壤学,印度依次是农艺学、食品科技、多学科农学.  相似文献   

5.
采用SCI数据库中国的和印度的国际合作论文,从国际合作论文的结构、国际合作的主导——从属率、国际合作的劳动规模、国际合作最多的五个国家和地区,在学科层面上比较了两国的国际科学合作,展示了两国的国际科学合作的异同点.从而也说明ESI的学科分类是国际科学合作研究中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合作论文零被引率的中印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数据库中的中国的和印度的国际合作论文为样本,以零被引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中国的和印度的国际合作论文历时变化、学科特征和合作关系规律。发现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的零被引率略高于印度;在学科层面上,中印两国各有一半左右学科的零被引率高于对方;在合作关系上,中国的零被引率较高,且两国具有相同的特征:合作国家愈多,零被引率愈低。国际合作关系结构和国际合作论文质量是导致差异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谁在主导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左佳  宋超  宋凯 《情报杂志》2021,(4):155-162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及变化趋势。[方法/过程]以"中日"、"中韩"和"中日韩"国际论文合著现象为分析对象,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和手段,从重要作者、高影响力论文和资助者三个维度来分析近40年来中日韩科学合作背后的主导力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中日科学合作呈现出日本主导趋势由强到弱,而中国主导趋势渐强并超过日本;中韩科学合作呈现双方共同主导的特征;在三国合作中,中国主导的论文影响力较强,但随着论文影响力的增大,中国显示出的主导优势却在减弱;中国作为科研资助者极大地推动了三国的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8.
韩涛  谭晓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36-1140
 科技资源全球化流动与配置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范围掌控、调配科技资源的能力。基于SCI国际合著论文数据,综合应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国际合作整体发展态势、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倾向、优势和弱势学科国际合作地位差异、高质量成果国际合作依存性等四个角度分析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国际合作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广泛地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国际合作的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加强。然而,中国的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呈现出合作率与合作地位的奇异性,而且中国的高质量工作具有较高的国际依存性。  相似文献   

9.
缪亚军  李峰  戚巍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41-1151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首批“985工程”高校H-index论文中的国际合作论文为样本,从合作论文数量、合作国家、通讯国家及第一国家等方面考察了国际合作的时间与国别特征,主要有如下发现:(1)“211工程”与“985工程”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合作产出,而且改善了国际合作国家结构;(2)国际合作率与国际合作产出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但两者不一致的表现表明依赖国际合作模式提升论文卓越性的发展方式进入瓶颈期;(3)合作国家符合“80/20”原则,且主要合作国家由G7国家、金砖国家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三个集团构成;(4)中国对其卓越学术合作产出的控制能力与主导能力亟待加强;(5)在中国各阶段合作网络中,美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在各个阶段充当经纪人角色的国家,且对其他参与国的控制能力与中国相当。文末对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可能的改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主要国家和研究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及其研究影响力、研究热点方向等,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美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英国和美国的论文影响力较高,日本各方面接近平均水平,俄罗斯有关地球科学研究的论文占其本国科研论文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重视地球科学研究,但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还偏弱。中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