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现在的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经常让人感觉有一种“端着”的味道。何谓“端着”?乃端着架子也。这里所说的“端着”倒并不是说某位官员端着架子,而是我们的新闻在报道中帮官员端着架子。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报业景气指数频频亮起黄灯的时候,法国一些主流报纸仍然放不下身段,端着"权威"的架子岿然不动,坐看市场一点一点把自己边缘化。这就像往昔的没落贵族,穷得只剩下爵位了,还是要撑着用银餐具吃烂土豆,怎么也不肯换一种活法重整河山。  相似文献   

3.
生意兴隆,则生意盎然。这是真正的"不失身份"。端着架子,经营不善,既失身份,也没生路。"过去能见到报纸就很不错了,一个县也没几张,只有当官的才有条件看报纸;那时记者也难见到,现在满大街都是,主动问这问那采访你,还到处拉广告,躲都躲不开。开饭店卖包子是营生,你们办报也是营生。"  相似文献   

4.
王七 《新闻天地》2009,(12):49-50
在诸多场合,贵州官员们对于"黄瑶"两字均保持沉默。贵州省宣传系统一位官员总结说,黄彼时有"三大"风格,——口气大,脾气大,架子大。  相似文献   

5.
"风暴式"报道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风暴式"新闻报道构成了一种报道现象.如国家审计署李金华署长公布了一些部委的审计报告,被称为"审计风暴";其它还有"问责风暴""官员文凭审查风暴""廉政风暴""反腐风暴"……  相似文献   

6.
章成钧 《新闻实践》2009,(11):43-43
党报或大报被封为“主流媒体”,向来是没有争议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在笔者心底,总是存有些许疑问:那些全国发行量跌成十几、二十来万的,因为它端着党报或大报的架子,发行有“红头文件”撑着,“主流媒体”的封号就是受之无愧的?这符合唯物辩证法吗?  相似文献   

7.
"架子"杂说     
我一说"架子",人们肯定会知道我一不是讲建筑施工用的"脚手架",二也不是过节迎宾用的"花架子",更不是舞台上演员用的架子鼓的"鼓架子",而讲人的"官架子".  相似文献   

8.
本地媒体有无丑闻灾难报道,这是一个地方民主政治如何的试金石.<人民日报>已开辟"民主政治"专版,地方媒体也不必对此四个字神经紧张.我知道很多地方官员连这四个字都怕得要命.  相似文献   

9.
政府官员在媒介中的形象呈现,不仅关系到政府形象塑造和现代行政机制的有效运行,也关系到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媒介对政府官员"雷人雷语"报道的定量分析,意在反思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塑造与媒介素养的修得问题,也为媒介度量自身道德评判优位意识以及话语权的适当使用提供点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肖扬仰天长笑"照片受热议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新闻媒体政治人物报道的现状,提出了做好此类报道的操作理念,指出政治人物报道的繁荣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同时需不断提高各级官员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1.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来源 我作为新闻单位的"外人",时常发现媒体对非本地的负面事件报道很有兴趣,也发现媒体有些时候是敢于刊发批评性稿件的,但是,前提是针对非本地的政府或者官员.  相似文献   

12.
从事新闻行业已有十年时间,但到前线参与全国两会报道,今年还是第一次.这也得益于《河南日报》对新媒体的重视,今年专门增派新媒体部报道人员,力争形成"报、网、端、微"集中发力、全媒共享、多端发布、多元呈现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对重大活动、重大会议报道的思路需要做一些改变,话语创新应该是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过去总觉得像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除了程序性新闻外,就是这“侧记”那“特写”外加“纷纷表示”。其实很多时候,所谓主流媒体人是凭着惯性工作的,重大会议报道给人的感觉总是端着“架子”,不是主席台上,就是主席台下。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有余,但这场灾难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创伤却一时难以消弭,灾区官员就是其中一个群体.在2009年齐鲁新闻奖评奖中,笔者采写的"冯翔之死"报道获得了突发事件类铜奖.勇气、灵活、坚持、价值观是支撑这篇报道最终成功的几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观其 《青年记者》2009,(21):96-96
生意兴隆,则生意盎然。这是真正的“不失身份”。端着架子,经营不善,既失身份,也没生路。  相似文献   

16.
媒体给受众提供了一个观察周围社会的窗口,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受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受众通过媒体对事物的框限,使原有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基本模板下得到强调和凸显,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①那么,媒体对官员的正面报道,是否在公众心中树立了正面的官员形象呢?  相似文献   

17.
《解放日报》总编辑陈念云说:我们《解放日报》今年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放下党报架子,办成一张读者感到可亲、可信、可读的报纸。长期以来,《解放召报》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总爱端着架子办报。群众反映它  相似文献   

18.
周泽: "警察抓记者",已经逾越了公众能够接受的底线 赵金:"朱文娜事件"可谓是2008年记者维权第一案,引起的社会关注也是空前的.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事件的进程.1月1日,<法人>杂志刊发了朱文娜采写的<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报道了西丰县商人赵俊萍遭遇的官司,该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1月4日,西丰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对朱文娜立案调查,并进京拘传.1月4日下午得知遭拘传信息,朱文娜到友人家暂避.7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记者报道辽宁西丰官员负面新闻遭警方拘传>.7日下午朱文娜向中国记协提交相关材料,中国记协维权处表示要高度关注此事.8日朱文娜回单位上班.8日下午西丰县公安局召开会议决定,对朱文娜撤销立案、撤销拘传.9日中午时任<法人>杂志总编辑王丰斌代表杂志社就朱文娜事件发表声明.9日下午3时西丰县委县政府指派相关负责人赴北京,向法制日报社表示道歉.  相似文献   

19.
郭愚 《传媒》2021,(4):47-48
都市报与市民生活较为密切,在抗"疫"报道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笔者以《钱江晚报》为例,分析了其在全媒体抗"疫"报道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为以机制改革为引领,实现全面的移动端转型;注重内容品质,多部门联合打造;突出创新创意,强化IP运营等方面.这些做法中不乏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对都市报全媒体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点都锁定于"三农"领域,由此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媒体理应对"三农"报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受版面、采访成本、目标受众、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农"报道在许多媒体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加强"三农"报道?笔者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