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RFLP、RAPD、AFLP、SSR、SNP、EST、mtDNA等DNA分子标记的类型,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DNA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分子标记是目前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的发展过程,介绍了DNA分子标记在林木育种上应用情况,认为RAPD分子标记技术更适用于林木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3.
金丝小枣是我国优良的枣类品种之一.对金丝小枣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种适合金丝小枣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并利用提取的DNA对金丝小枣系列9个品种进行了RAPD技术分析鉴定,找到了特殊谱带,构建了金丝小枣系列的分子标记检索表,为准确鉴定金丝小枣种质资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者利用PCR技术进行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鲇(Silurus asotus)五个地理种群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这五个地理种群是长江上游支流(四川境内的雅砻江、岷江、宜宾、贵州遵义的乌江)和长江中游支流沅江上游的渎阳河。选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只有HaeⅢ产生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果发现:南方鲇在野生种群和养殖品种间有分子遗传标记;鲇在长江上游支流各野生种群和长江中游支流溴阳河种群间有分子遗传标记;但在该基因片段上没有鉴别南方鲇和鲇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原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含同源序列的醇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可靠性较高、但操作烦琐,信息含量低;染色体原位杂交是利用特异性核酸片段作探针,直接同染色体DNA片段杂交,在染色体上显示特异DNA,准确、直观,但技术非常复杂;PCR是模仿DNA在生物体内的自然复制过程来扩增DNA片段,安全性好,快速易行;RAPD是以人工合成的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生多态性的RAPD片段,可以检测多个基因位点,但不能识别杂合子位点;AFLP指纹技术是在RFLP与RAPD两种指纹技术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基因组纯度和反应条件要求较高;DNA芯片技术是一种以杂交测序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技术,用于测序、基因表达、疾病诊断等,但造价、探针的密度与纯度还有待完善;小卫星DNA一般与RFLP技术结合以获得小卫星DNA指纹图谱,信息含量高,但它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微卫星DNA既可用作探针获得指纹图谱,也可通过PCR方法进行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但工作量大;ISSR即内部简单重复序列,也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段多态性(AFLP)和微卫星(SSR)等DNA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各领域,为濒危物种、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本文重点论述了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保护生物学中,如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确定分类地位、探讨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亲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RAPD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DNA分子标记中RAPD的由来及其原理,叙述了RAPD在遗传学理论、遗传育种等许多方面的作用和最新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原位杂交(ISH)等几种分子标记的原理以及在棉花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可用于建立品种的指纹档案,保护品种专利:对重要农艺形状进行早期鉴定,缩短育种时间;应用分子标记构建棉花的遗传图谱,提高育种工作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9.
“遗传和变异”一章既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教学中利用“公式归纳法”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解题既准确又迅速,现举例说明。1.含有标记链的DNA分子数我们先来看下题:用32P标记某生物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在经过四个细胞周期后,含有32P的DNA分子有几个()A.2B4C.8D16对于此项我们可U用下列简囹表示注:用“……”表示标记链;用“——”表示未标记链。图中所示,DNA分子经过了王次复制,每次复制的结果含有标记链的DNA分子数都是2个,既使我们让DNA分子继续复制下去,含有标记链的DNA分子数…  相似文献   

10.
<正> 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是指那些能表达生物的变异性,且能稳定遗传,可被检测的性状或物质。一般包括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免疫学标记和分子标记等。分子标记(molecularmarker),也称 DNA 标记(DNA marker),是基因型在 DNA 水平上的表现形式。分子标记是分子系统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当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一种新型的DNA计算模型——三链DNA计算模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证实,DNA单链能在RecA蛋白的介导下与同源的双链DNA匹配成稳定的三链DNA结构,利用此三链核酸提取目的DNA序列是完全可行的。文章提出了全错位排列问题的基于三链DNA的计算模型,由于表示可能解的链都是双链,彼此不会错配,也不会形成发夹结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编码复杂度和计算错误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DNA计算引起了各个学科研究人员的广泛注意。本文主要讨论了DNA计算的原理,综述了DNA计算的特点、DNA计算模型,指出了DNA计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DNA计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DNA is the hereditary material in humans and almost all other organisms. It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accurate transmission of genetic information. In the life cycle, DNA replication, cell division, or genome damage, including that caused b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agents, may cause DNA aberrations. Of all forms of DNA damage, 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 are the most serious. If the repair function is defective, DNA damage may cause gene mutation, genome instability, and cell chromosome loss, which in turn can even lead to tumorigenesis. DNA damage can be repaired through multiple mechanism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 and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 are the two main repair mechanisms for DNA DSBs. Increasing amounts of evidence reveal that protein modification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DNA damage repair.Protein deubiquitination is a vital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which removes ubiquitin molecules or polyubiquitinated chains from substrates in order to reverse the ubiquitination reaction.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ole of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 in repairing DNA DSBs. Explor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UB regulation in DSB repair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combat human diseases and develop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4.
跨损伤合成(translesion synthesis,TLS)是一种利用特殊的DNA聚合酶介导的修复过程,是细胞应答DNA损伤时的一种保守的耐受机制。由于TLS能使细胞耐受DNA损伤,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或者放疗的敏感性,因此它可能是肿瘤产生耐药性或者辐射耐受性的潜在机制。通过靶向跨损伤合成通路,可提高包括神经胶质瘤在内的多种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拓扑异构酶Ⅰ在DNA翻译和转录过程中催化单链DNA的断裂和连接,从而松弛DNA超螺旋,促进复制与转录的进行.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能够阻断DNA链的再连接,结果导致TopⅠ断裂复合物的积累,抑制复制和转录,造成DNA损伤,从而激活DNA损伤检验点,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发凋亡。喜树碱是最早发现、也是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细胞周期中DNA损伤、修复和检验点应答的分子机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热点,而喜树碱已成为进行相关研究的重要的药理学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共6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PBMC后,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入PCR扩增反应,引物为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67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35例(52.2%)PBMC中HBV DNA阳性,25例孕妇在血清及PBMC中均发现HBV DNA.67名新生儿有22例感染HBV DNA,感染率32.8%,其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例,PBMC HBVDNA阳性者19例,二者均阳性者7例.结论:母亲PBMC内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HBsAg及HBeAg阳性母亲若血清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DN(A脱氧核糖酸)是所有生命的基本遗传物质,是决定生命的最重要的一种化学物质.对DNA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近20年,DNA的研究和技术成果日新月异,DNA重组技术已经迅速进入人类生活.尤其在医药中,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阐述一些引起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作用机理、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的合成及DNA高级结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法(DPV)对不同浓度的DNA以不同的速度来扫描,同时把电极行修饰后进行上述扫描,讨论后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及DNA与土霉素的相互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8.
DNA计算机在求解大型科学问题中DNA链数呈纯指数增长的瓶颈亟待解决。本文提出一种将分治策略应用求解背包问题的新的基于质粒DNA计算机算法,使DNA链数可达到亚指数的O(1.414n),其中n为背包问题的维数。与已有文献结论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本算法将穷举算法中所需的DNA链数从O(2n)减少至O(1.414n),利用本算法将可破解的背包公钥的维数在试管级水平上从60提高到120。  相似文献   

19.
针禾属植物羽毛针禾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CTAB DNA提取法步骤多.较烦琐,DNA产率低,而且由于酚、单宁、色素、多糖很难完全去除,容易影响随机扩增多态、微卫星等标记工作的效率.采用SDS裂解法提取了针禾属植物幼嫩叶片的基因组DNA,所获得的DNA可用于PCR反应.并且在针禾属植物的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盐浓度、酸碱度及DNA浓度对增色效应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NA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和不同氯化钠溶液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为设计DNA的增色效应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