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完权 《现代语文》2006,(2):88-90
"非X不K"(含"非X")是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强调格式,也是汉语二语学习者的难点.本文试从词义、语境、预设、焦点等方面对该格式进行语义分析,探讨语义对语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简便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小X 小Y"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四字格式,该格式的语义关系类型可以分为四种:语义重叠组合型、语义加合型、语义增值型和外在的逻辑关系型;该格式按照整合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低级整合、中级整合和高级整合,处于不同层级的"小X小Y"对语境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整合度越高,对语境的依赖越小,整合度越低,对语境的依赖越大;而该格式的语义可以分为静态的基本格式义和动态的个体性语义.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X"作为固定格式,"越来越"是该格式中的不变成分,X是可变成分,多由谓词性成分充当。根据对BCC语料库的考察,X为形容词(A)的占85%。本文着重讨论了"越来越A"的语义特征、语义限制及其否定用法。  相似文献   

4.
"为X起见"格式通常与"为了"一起被视作表示目的的特定标记。本文通过对"为X起见"格式的语义句法的考察,发现该格式义表达的目的与"为了"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格式义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使某人、某种抽象事物或某种动作行为处于动作发出者所希望达到的正面的、良好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5.
"等 X 时/后"是现代汉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时间格式,一般在句中充当句首修饰语,具有时间定位功能.格式中"等"是介词,语义范畴为"时间终结点",具有后延性.由它构成的句式蕴涵多种隐性语义关系,涵盖了现代汉语的五种时制形式,是一种典型的时间句型,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上"这一框架结构中的插入成分"X",在句法上前受"在"、后受"上"限制,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上"的不同用法决定"X"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而且此格式在句中语义上有前指、后指或双指三种情况.语用上,此格式用于表达形状范畴是不自足的.  相似文献   

7.
"X都X了"是汉语中常用的口语格式,本文根据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其句法特点、语义类型、语用功能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析"没X没Y"固定格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字格"没X没Y",是汉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法格式,有其特定的表意功能和使用规律.本文通过对语言事实的描写,探讨了这一格式的构成、语义类别以及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连X带Y"格式中,X、Y可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且该格式可作多种句法成分.研究发现,该格式"连""带"应归为连词类,而并非动词、介词.  相似文献   

10.
“想X都/也Y”格式是省略了“即使(就算)”的让步义紧缩句.文章从构成要素、形式特点、语义内涵、语用效果几个方面多角度讨论该格式的特点,并且分析该格式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及与前面分句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1.
"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可分为五种,其语义结构在前提句,"比Y"短语的省略,重音位置和W后的数量短语性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根据"还"在格式中的语义,可将它分化为程度副词和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12.
朱立奇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56-57,61
通过描述语言事实,对"没X没Y"格式中X、Y的性质,X、Y的组配情况,以及该格式的表义功能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抓手"是一个因词义引申而广为使用的语词.本文结合"以……为抓手"这一格式阐释了"抓手"的概念,并联系语义具体分析了进入该格式的三类语法成分,认为工具书应当为"抓手"立项释义.  相似文献   

14.
"X+以降"是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格式,主要表达从某一时间点开始一直延续到说话时的一段时间.本文考察"X+以降"格式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并对此格式的虚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四音节的"-A-B"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见的固定格式,而且这一格式还在不断发展中.本文试图在对大量"-A-B"的固定格式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讨论哪些词语可以嵌入这一格式,A、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总结出这一固定格式的语用、语义与修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不A不B"格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17.
"X哭了"格式在网络空间以及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X哭了"格式除了表示其初始的意义"X得哭了",即表示某行为或感受令某人哭泣意外,更多的被用来表示程度之深,如"美哭了"。本文就这种语义的转变为主干分析"X哭了"格式的构成、搭配限制,其语义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因,以及格式的语用意义,最后又简单探讨了"X哭了"格式和"X呆了"格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王强 《现代语文》2008,(5):27-29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超常规组合的"比"字句,比较客体"前N"与结论项"后N"是由同一个名词"N"来充当,经常出现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本文通过考察格式中"前N"与"后N"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和进入本句式的语义条件限制,从三个平面出发,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分析、探索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与形容词、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形容词(形素)、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后在语义关系方面的异同之处,并找寻了两种格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语"非X不Y"结构已经从单纯的否定词"非"和"不"走向了凝固化的稳定结构,在语义层面上也体现了强调主观和客观的感情色彩.该结构满足了其语法化的要素.在进行语义解读的时候,X和Y值的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