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教学与管理》2012,(33):36-38
归责,即寻找责任的归属;学校责任归责,就是依据一定的理由将责任归于学校承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简称学体事故)作为校园伤害事故的特殊类型,其责任归责无疑应适用侵权责任法关于过错责任归责的规定。但对确立学校承担过错责任的基础、及过错归责是否为确立学校责任的唯一原则,学界意见不一。如民法通则规定的四种归责原则在适用与解释学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最核心问题就是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问题,该问题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处理至为关键。学校对在校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赔偿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应为过错责任原则,特殊归责原则应为过错推定原则;学校对在校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不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二元归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校生关系为切入点,在理论上分析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依据民法及相关法律,确立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主要归责原则,同时辅以公平责任原则,并详细阐述了学校的责任和学生的责任,以期分清责任是非,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彭容 《现代企业教育》2007,(8X):109-110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最核心问题就是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问题,该问题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处理至为关键。学校对在校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赔偿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应为过错责任原则,特殊归责原则应为过错推定原则;学校对在校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不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203例司法判例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诉讼中的归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近十年来有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203例司法判例的研究,发现此类司法判例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共同承担责任的比例最高,未成年人是最主要的受害主体,学校是最主要的责任承担主体。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如何应对体育伤害事故诉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焦点在归责和赔偿,通过对体育伤害事故的种类、原因、归责原则、如何赔偿等问题的分析,对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及赔偿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有价值的核心问题是高校对学生负有教育和管理义务.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内涵应从受害主体、加害主体、伤害时间、伤害空间、受害权利的内容等五个方面界定.过错责任原则是高校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以上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归责的主要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只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适用.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法》以行为能力之不同作为区分适用不同归责原则的依据存在诸多矛盾和不合理之处,未明确排除公平责任的适用,也具有危险性.从应然角度,应将过错推定责任作为教育机构在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的一般归责原则,排除公平分担规则的适用.为弥补侵权法规定之不足,政府应设立学生伤害事故基金来解决教育机构无过错情形下的损失分担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学校纷纷重视鼓励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但是越来越多的体育伤害事故也随之而来,影响到中学体育教育的质量,成为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个日益严重的教育问题,作者在文章中首先引申出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定义,接下来再对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进行详细的解析,对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侵权行为进行了界定,最后根据具体的伤害事件的案例,描述了在中学生体育伤害事件中常用的归责原则中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以及公平责任原则的运用情况,在文章的结尾总结我国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主要以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基本原则,根据特殊情况以过错推定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为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市各级法院的判决分析发现,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体育课上,受害人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主,男生多于女生;事故归责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法律适用上重视一般法,忽视与教育直接相关的部门法、特别法的运用;教师教学与管理、体育场地和设施、安全防护和救济等方面的不当和过错是导致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能否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如何认定学校过错,甘冒风险能否成为学校的抗辩事由,是司法实践面临的三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生体育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开展.目前,学术界已有不少学者对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伤害事故的影响因素和伤害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认定及赔偿处理等方面.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归纳并总结了责任认定方面的研究,归责原则方面的研究,风险规避方面的研究以及学校体育保险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生伤害事故可以归属于民事侵权的类型之一。①由于归责原则是解决最终的责任依据和根本要素,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社会关注和法学探讨的最核心问题自然就是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问题。该问题直接决定了学校、学生和第三人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分配、责任构成、举证责任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减轻责任的根据等,进而也直接决定学校对学生所应承担的职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中小学生在校发生的人身损害问题的责任归责第一次明确地作出了法律规定。根据该法,过错责任原则应是中小学校对在校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以上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归责的主要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应是中小学校对在校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适用。  相似文献   

14.
校园是体育伤害事故的高发地带,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相应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公平责任原则为辅。学校并非学生监护职责的承继者,二者间是一种法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假如学校不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者怠于履行其相应的义务,则需要承担过错责任(包括过错推定责任);假如学校已履行其相应的法定义务,但是由于不可控制和不能预见的原因,致使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则学校可以根据公平责任原则适当承担部分法律责任,或者直接免除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本从主体、时间、空间等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范围进行界定。着重分析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并以学校责任为主线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伤害事故中,应该根据何种归责原则来确定学校所承担的责任,已经成为妥善解决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焦点所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一般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对过错的判断应当采用客观标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期间遭受侵害的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制度,由学校来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很平常的现象,要确定学生伤害的类型,明确伤害事故归责的法理依据和归责方式。目前高校体育运动中学生伤害的"无过错即无责任"的归责原则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还要设立特别的保险险种和专项基金,以补救目前高校体育运动中学生伤害的过错归责原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范愉认为,“法律其实是一直在寻找一种利益平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如何运用民事归责原则,确定学校、家长的责任,争论一直很激烈。当学校承担的责任过于大时,人们会考虑过错责任原则,以缓解学校的压力;而当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因费用不堪重负时,人们又希望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公平责任原则等手段加重学校一方的责任,以达到各种利益的平衡。我们认为: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家长承担无过错责任(监护责任),双方都没有过错时,则实行公平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了学生和学校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并明确了学校与学生非监护关系,为解决校园人身伤害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据。本试图通过对上述三种归责原则的比较,以便更好地适用法律法规,公平合理地解决校园学生伤害纠纷。  相似文献   

19.
代表不同法系的主要发达国家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表现出一些共同点:归责时呈现出归责原则的类同性、责任范围的有限性及过失责任的情景性;确定赔偿主体时体现出公立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为学校设立者、私立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为教师个人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校事故的处理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从已出台的四部处理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规来看,它们均未明确指出学校事故的处理是否适用于无过失责任原则。这就容易使家长和学校在学校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往往争执不下,不利于事故的解决。为了顺利、便捷地解决学校事故,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回避学校事故能否适用于无过失责任原则这一问题。一、无过失责任原则及其适用意义民法学上将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准则称为归责原则。在学校事故中确立合理的归责原则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归责原则的确立不仅决定了学校事故侵权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