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学习投入问卷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基本上是积极的、关心的;中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较高;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投入程度存在性别和年级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投入因素能够共同预测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中学生家长需要适当改变教养方式,教师要认识到中学生学习投入上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3.
严辉英 《文教资料》2014,(13):150-152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学业倦怠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出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情况并不严重,在情绪衰竭、讥诮态度和个人学业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中,个人学业成就感维度最低;男生的学业倦怠情况明显高于女生,年级对学业倦怠没有影响;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32名小学3、4、5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相互关系的问卷调查发现,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越少,亲社会行为越多,则同伴接纳越高;儿童的同伴接纳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没有关系;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积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中学8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目的是提出科学可行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结果:大多数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处于正常范围,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程度较高,在性别和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父亲的惩罚、严厉维度上,非独生子女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结论:一致性程度比较高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对两类家庭成长的孩子形成不同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574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发现:1小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男生较女生更为普遍;三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得分最高,其后依次是六年级、五年级和四年级;独生与非独生、城乡小学生学业拖延不存在显著差异;2父母关爱、鼓励型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而控制型教养方式则与其显著正相关;3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4母亲关爱对学业拖延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控制则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管理对学业拖延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与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以江苏省苏州市某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4份,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除父母过度保护与专注维度没有相关性外,其他各变量之间两两相关,且相关显著;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心理资本、学习投入的回归效应显著,而且心理资本部分中介了父母情感温暖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高中生经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父母经常采用的教养方式有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较少采用惩罚方式;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48名不同年级、性别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积极的,父母对初中生的接纳程度超过其干涉、拒绝程度,接纳型是父母的主要教养类型;不同年级、性别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对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接纳程度高于高年级初中生、男生;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接纳型为主,高年级初中生、男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中间型和接纳型为主;父亲教养类型与母亲教养类型在全体被试中的分布不一致,父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显著高于母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方便随机抽样的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761名二年级至初一的学生进行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祖辈教养占了52.9%(403人),其中: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9%,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8%。(2)不完全隔代教养和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以及父母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均在“情感温暖”这一维度得分最高;但在“忽视”这一教养方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教养人。(3)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对男孩的溺爱胜于女孩;同时,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对低年级(二年级)孩子的溺爱胜于高年级(七年级)孩子。总之,与年轻父母的教养特点相比,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虽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考察同伴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特拉华州校园氛围调查量表、同伴关系问卷对148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直接效应受到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结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适应有促进作用,且感知校园氛围水平越高,影响越显著。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对校园氛围的看法,若孩子感知的校园氛围水平较低,则家长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到改善教养方式,促进其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习不良初中生应对方式、教养方式与情绪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在某中学507名初中生中筛选出48名学习不良学生,同时在剩余学生中随机选取4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应时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对96名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积极/消极情感状况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消极应对方式、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过分干涉是学习不良初中生情绪状况的有效预测因子(F=57.96,R2=0.48,p<0.01);积极应对方式、父母温暖与理解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情绪.结论:应对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是学习不良初中生情绪状况的重要预测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与日俱增。本文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年级差异性显著;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学习焦虑差异性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特殊的学校教育、日趋成熟的自身因素及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都会促进出国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学生学习品质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后的小学生在学习品质总分以及学习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的高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自尊水平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有显著的相关。结论: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445名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长报告问卷法,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说谎行为(黑谎和白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养方式各维度中,权威型负向预测黑谎行为,纵容型正向预测黑谎行为,专制型正向预测两种说谎行为.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说谎行为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21,18(2):42-52
教育期望是学习投入的重要动机因素,为了探讨父母教育期望与孩子教育期望匹配对教育结果变量学习投入有何影响,采用教育期望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与学习投入问卷调查学生与家长群体,最后得到了 3321对数据。控制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后发现,与亲子间教育期望低水平匹配相比,当亲子间教育期望在高水平匹配时,孩子的学习投入更高。与"父母高期望-孩子低期望"相比,当处于"父母低期望-孩子高期望"时,孩子的学习投入水平较高。相对于亲子间教育期望匹配,当亲子间教育期望越不匹配时,孩子的学习投入并不存在差异。家庭教养方式在亲子间教育期望匹配与学习投入起部分中介作用。为了提升学习投入水平,教育者考虑除提升学生教育期望外,还应该考虑亲子间教育期望匹配度,以及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农村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湘潭市1 00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温暖,子女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反之,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的消极教养方式越多,子女的生活满意度越低;父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生活满意度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