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章睿齐 《百科知识》2012,(22):33-34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论坛、空间、微博等公共平台的介入,人们得到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权利。在这种形势下,网络围观大行其道。围观,古往今来一直是中国人的癖好,那么,其背后的心理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如何改变网络围观的弊端呢?司空见惯的传统围观现象七楼窗台上,一名女孩试图跳楼,楼下拍照者有之,起哄者有之,有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手机新闻等自媒体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媒体、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如今的受众早已不再满足于原始的单一型线性交往和表达,网络中层出不穷的信息和其碎片式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迫切地希望参与到群体中来,以群体的意识来对热点事件进行围观讨论,以此参与到事件中去,形成网络围观行为.旨在研究传播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热点事件中受众的“围观”行为,分析“全民围观”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私奔需谨慎     
知名投资人王功权在微博上高调宣布"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引来全民围观,让"私奔"成了流行热词,"私奔体"更是红极一时。从古至今私奔的故事不胜枚举,对于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词语,不少人有个疑问,那些私奔的男女后来怎么样了呢?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流逐渐成为了人们最喜爱、最常用的沟通、交流方式之一。而微博的出现对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也逐渐扩展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本文从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入手,对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5.
潘骏  沈惠璋  陈忠 《情报科学》2018,36(7):45-50
【目的/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群体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文章分析了群体事件发生时事件参与者在 微博中的发言行为特征。【方法/过程】秉持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研究理念,通过引入复杂网络的相关知 识对真实案例的微博传播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来探寻群体事件微博传播中的网络特征以及事件参与者在微博发 言中的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发现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网络是具有无标度性质、小世界特征和较高集聚系数的复 杂网络。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不但存在周期性、个体异质性和阵发性等特点,而且从 K核分解的角度来看,陈发性 具有自相似性,处于 K核分解中心层的用户通常能在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微博时代.微博的出现让人们已经习惯了快速更迭的信息环境,迎来了网络舆论的又一个高潮,而意见领袖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微博意见领袖进行印象管理的特征和策略,通过量化的分析微博意见领袖的管理策略和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旨在为发挥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提高微博意见领袖的自我形象和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引言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006年Twitter问世,"微博"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下,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2亿,这一巨大的网络人群在"7.23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让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以微博为代表的民意表达,即微博舆论,逐渐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2009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首个  相似文献   

8.
向安玲  沈阳 《情报杂志》2021,(2):131-137
[目的/意义]意见领袖在公共政策网络议程建构、异构和重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动态追踪议程变化可以准确把握政策传播效果。[方法/过程]以全国及重点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为例,基于内容分析方法(Content Analysis)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Network Agenda Setting,NAS),针对微博平台上的政务账号、媒体账号、意见领袖账号和网民账号的议题属性网络进行关联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效果及其中介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政策传播过程中,政策议程、新媒体议程(包含政务、媒体和意见领袖账号)与普通网民议程呈现出“异构化”属性网络;相比于政务微博账号和媒体微博账号,意见领袖账号在政策传播过程中触达受众广、活跃度高、交互性强、网络议程设置效果更为显著,作为“中继人”的角色最为凸显。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网络新媒体发展促使以“技术赋权”为显著特征的新兴围观者纷纷涌现,这种依托于虚拟空间的社会互动新形式即“网络围观”,其实质是公众对网络公共事件一种选择性到场,而促发围观行为的个体心理机制也是复杂和多元的。因此,深入分析引发围观行为的以好奇娱乐为主的表层心理动机,以及社会助长、从众等深层心理机制,并从规范性形成的视角提出围观行为的道德驱动模型理论假设。通过模型建构与验证,发现个体道德认同和道德敏感均对围观行为有正向的影响,其中道德敏感在道德认同与围观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也展望了基于道德规范的围观行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姜胜洪 《未来与发展》2013,(2):17-20,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通了政务微博。政务微博在推动政务公开,加强官民互动,推进法治政府,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些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互动率低、信息发布少,回应不够及时、回应态度多变等问题,导致舆情事件扩大化、复杂化,造成不应有的严重后果。为此,要提高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运用政务微博的能力,以及应对和处理网络舆情的水平,拓展政务微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旅游文本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旅游微博发文主题的研究有助于旅游机构形象塑造及内容传播推广,对旅游机构的微博信息供给及旅游形象的提升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内容分析法在旅游研究的运用状况及国内外旅游微博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其次,以国家旅游局新浪微博的网络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借助Rost word parser词频分析软件提取网络文本的高频特征词并进行筛选;再次,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社会网络及共词分析法,得到网络文本高频词之间的社会网络联系;最后,探索高频词的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特征,在国家旅游局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基础上,提炼出其微博内容分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游客出行、旅游政务信息4个主题。  相似文献   

12.
袁红  赵磊 《现代情报》2012,32(9):48-52,56
论文阐述了微博及其信息交流的相关概念,通过对用户属性和用户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3种信息交流网络结构模型,即圈子模型,嵌套模型和围观模型。同时对微博信息交流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微博信息传播机制角度提出了裂变模式和聚合模式,从信息内容分析角度提出了链状模式、环状模式和树状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赵玲  张静 《现代情报》2013,33(9):35-43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微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复杂网络的基本统计特性为基础,通过抓取新浪微博中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分析,详细分析微博用户在信息发布行为、信息发布内容方面的相关特性以及用户的关注行为和评论转发行为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认为微博网络是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微博网络整体密度较小,呈稀疏状态,但局部密集;微博网络用户的分布呈不均匀的状态,用户在信息发布、分享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只有小部分用户拥有较多的信息资源,扮演核心角色,大部分用户在微博中处于边缘地位。这为微博营销和微博舆论引导与消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崔金栋  郑鹊  孙硕 《情报科学》2017,35(12):22-27
【目的/意义】研究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传播模型及规律,对控制舆论和掌握微博信息传播规律具有重 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微博信息传播中的SEIR模型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衍生特性,构建 改良式的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对微博中话题式信息传播影响因素 和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验证了所构建的改良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 性,揭示了移动网络环境下话题式信息传播规律,为现实微博网络的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为探讨微博舆情的生成机制以及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微博舆情现状以及网络 舆情参与主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将Deffuant 有限信任模型引入研究中,对微博舆情生 成机制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网民、媒体以及政府三种主体在意见交互时发挥的作用,塑造了微博舆情 生成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结果/结论】这对微博舆情的恶意发展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进行信 息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解析了微博舆情话题的传播、微博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微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发掘舆情 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继而对在微博网络上发生的舆情扩散进行有效的控制。【方法/过程】在传染病动力学的SIR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部分无知者直接变为免疫者以及具有衍生效应的SIR改进模型。结合微博网络拓扑结构 进行了有向无标度网络的设计,并利用微博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以及转化率进行了改进,最后对此模型 进行简单的因素分析。【方法/过程】构建的微博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博网络舆情的传播变 化,并分析了各个影响微博网络舆情传播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8月,一张照片在微博上疯传,一驾车男子,左手驾车,右手伸向副驾女子胸部。网友的"围观"和媒体的追踪给绵阳公安交警部门造成了"压力",绵阳公安交警在微博上回应表示将彻查和严办视频泄露者。警方的调查结果是,流失照片的并非警方人员,而是绵阳华瑞电脑公司维修人员。该公司  相似文献   

18.
贾红雨  赵雪燕  邱晨子 《现代情报》2015,35(3):64-67,81
本文针对微博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图谱分析方法。本文以微博用户间转发和评论某一话题下用户关系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生成用户节点网络关系图谱,通过对微博网络模块化图谱、路径图谱和中心性图谱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估出对舆情活跃度高、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微博用户节点,作为控制微博舆情的传播、引导舆情舆论导向的关键用户节点。本文以某一微博社区为样本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工具Gephi,验证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图谱分析对识别舆情控制中关键用户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王玉 《科技风》2013,(3):190-19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沟通交流方式,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各个群体,特别是大学生这个群体,"今天你微博了吗"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最流行的网络用语。本文结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微博情况调查数据,从微博在高职院校盛行的原因、辅导员微博存在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谈谈辅导员微博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微博已成为信息传播中“对媒体软环境有着颠覆性影响”的新平台,并在科技期刊的编读互动及读者参与和分享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采用“微博沟通”,创新“微博出版”模式,借助“微博营销”,改善“微博阅读”,给科技期刊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