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冀平  王罡 《新闻知识》2005,(12):56-57
社会热点类新闻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社会极大关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有时看似一个很小的事件,却能引发出很大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与稳定。陕西日报社会法律部在报道这类新闻时,始终坚持自己原则,那就是“关注热点,绝不盲从”、“适时出击,引导舆论”、“明确职责,押樨重点”。  相似文献   

2.
当前出版热点及其分析□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卿家康由于思想意识风尚、社会经济生活、宣传政策主张以及出版潮流等内外因素的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出版热点。1997年或者更长的一个时期内,将会出现哪些出版热点呢?我们不妨从“热点”成因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个...  相似文献   

3.
所谓“热点”,即一定的时间中,大多数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笔者认为,根据“热点”所源于的领域不同,大致把“热点”分为政治热点、经济热点、文化热点、社会热点等几大类。这样有利于使“热点”问题细致化,也可使记者在对“热点”的把握上有充分依据或提供方便。 “热点”的宣传报道是新闻媒介较难把握的问题,报道好“热点”问题,也是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应该追求的较高境界,更是一个新闻部门领导应有  相似文献   

4.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与热点报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新闻传播》2009,(9):123-123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所具备的一种发现新闻事实及其价值,判断最佳表现形式、报道时机和预测报道效果的能力,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热点”问题.是指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舆论强烈的涉及到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搞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与新闻敏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热点”是社会生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它往往比较集中地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一个问题上的政治得失.人民群众的要点.反应社会生活某一个方面矛盾的焦点。由于“热点”具有上述特征,它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也是势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热门话题、热点透视、热线直播、焦点访谈等栏目为新闻媒体所看好,各种不打“热点”的热点新闻更是频繁出现在日常报道之中。 新闻源于生活。新闻媒介热门新闻的升温,是变化迅速、热点迭出的社会生活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也是国家政治开明、人民思想活跃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热点”作为社会生活中相对集中矛盾的突出表现,往往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如果处理得当,“热点”将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反之,将影响或阻碍事物的发展。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增强辨别社会热点的能力和提高引导热点的水平是正确引导社会热点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敢于触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党报不仅要体现在对党和政府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把握和阐释上,而且更要体现在对国计民生、社会热点及人民群众关注焦点问题的有力引导上。过去,我们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往往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从而放弃了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忽视了引导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孟民 《今传媒》2016,(7):41-42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社会现象不断出现,社会新闻往往成为一些媒体尤其是都市类媒体追逐的目标.本来并不引人关注、对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没有多大推进意义的事件,经过一些都市类媒体的“高倍”放大以及轮番“轰炸”,一时引起社会恐慌,给党和政府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而党报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报道方式,本文从两家媒体报道的过程、时间节点,探讨分析当今党报等主流媒体导向问题把握,正确引导舆论热点.  相似文献   

9.
刘斌 《青年记者》2000,(4):28-28
新闻需要热点,新闻离不开热点。热点有两个特点。一是广泛的社会性。一件新闻只为少数人所关注,没有引起更多群众的反响,不能称为热点。当然,热点也不能简单地以一件新闻知道人数的多少而定。因此热点还有第二个特点,这就是它的“热”度。所谓热度,是指一件新闻,对广大群众来说,是他们颇感兴趣、迫切想知道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缪毅容 《新闻记者》2006,(11):22-25
“话题新闻”近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标志着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关注,从传统、单一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领域,使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政协全会(以下简称“两会”),审议、讨论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决定着国家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的建言献策,大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上海市的“两会”在地方上发挥着类似全国“两会”的重大作用。因此,“两会”新闻报道,作为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极大关注度。而“两会”中的热点话题,又为话题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研究“两会”话题新闻报道。不断提高“两会”新闻报道质量,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党报等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使党报等主流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热点”,即某一时期大多数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县市党报如何搞好热点报道,我认为有一个热点引导时机把握问题。热点引导时机把握得好,就能及时架起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互相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就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能为人民群众释惑解疑,不给地方党委和政府添乱。反之,就可能会产生“负效应”,影响某一地区或单位的安定,影响社会稳定。 如何选择热点报道的最佳时机呢?我认为必须把握三点: 一、热点引导必须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热点引导必须紧密联系现实,而不能脱离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专题摄影(有人叫它“系列摄影”、有叫“组照”、有叫“报道摄影”),它是通过多幅照片的组台,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表现一件事、一个社会热点,一个平淡而又感人的故事,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逻辑联系的多幅照片来阐明问题。  相似文献   

13.
“热点”是指人民群众特别关心,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具有重大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比较广泛的焦点和敏感话题。热点新闻就是媒体集中一定力量,对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持续进行的具有相当力度、深度、广度的写作报道。  相似文献   

14.
今年伊始,中国的大众开始强烈关注一系列流行文化现象并投入巨大的热情。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群体、青春偶像“超级女生”、收视热点《大长今》等等,都成为中国今年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热点现象。如何透过这些消费文化的表层,发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新闻中国九月论坛”力邀思想界的学者,以开阔的视野与多元的视角,为您解读当代中国人价值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6,(6):33-33
“新闻2006”是北京某电台新闻广播的晚间新闻直播节目,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而且是黄金时段,不仅如此.从节目的组成结构来看,既有报道北京、中国及国际新闻的“要闻快报”,还有对新闻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传媒热点”等.集新闻与评论于一身。可见它在众多新闻节目中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何村 《新闻界》2006,(2):60-61
如今,“炒作”和“恶意炒作”这样的词汇频繁地见诸报端。作为新闻记者,也经常地被指责为“炒作者”和“恶意炒作者”。那么,究竟什么是炒作?什么是恶意炒作?炒作和正常的新闻报道有什么区别?这是让新闻工作者比较困惑的问题,也是应该向广大读者讲清楚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倾向,什么问题成了热点,就是一片“新闻炒作”的指责声,然后就是对记者的种种批判。似乎是所有的责任,都要由记者来负。记者这个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仿佛成为了矛盾和舆论热点的制造者。面对复杂的客观事物,记者报道不对,不报道也不对,有时,记者真是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7.
搜索一下近来的电视节目,就不难发现,民生类新闻节目现在是越来越火了。它不但把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热点作为主打内容,而且热情地为百姓释疑解惑,广施援手。对此,观众是同声叫好,可有些冷思考的专家却大摇其头.认为记者“只应该客观记录,而不能主观介入、干预事件的发展”,否则就是角色错位了,干了“狗拿耗子”的闲事,会影响媒体公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第一部分描述了现代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景观。第二部分从中概括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统一性:离散-整合总规律。现代社会看上去是“同时变大又变小”,“自相矛盾”,混沌一片,其实是发展太快使人眼花缭乱所致。现代世界发展走着一条先分后合的道路。第三部分首先回顾了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离散-整合的道路,所谓“亚洲价值”论是对历史的倒退。以往的历史都是片面发展的历史,后现代社会开始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历史空前伟大的转折。本文再次提出了新现代化道路的概念,处在这个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一条尽量全面发展的道路。现代化是西方文化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化就是西化;但是现代化又总是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制度特色,从这些方面上讲,目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将是一个高度离散又高度整合的社会,它将造就一种崭新的文化:全息文化。到那个时代所谓“亚洲价值”论更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全球的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可能使共产主义基本原则得以实现,西方文化长于分析,中国文化长于整合,两者各具利弊,具有互补价值。本文分析了美、韩、日三国文化心态,认为各民族都应以大度、开放和相互提携的文化品格创造辉煌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陈涛 《河北广播》2006,(6):22-22
“阳光论坛”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之一,它通过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焦点问题深入权威的分析探讨,强化了媒体的社会功能和舆论引导力量,与《阳光热线》节目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作为“阳光论坛”的主持人,我认为应该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0.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要把握好对社会热点的宣传,社会热点是人们对改革开放新举措,经济生活新变化和国内外重大事件十分关注而认识又不很一致的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特别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集中凝聚成的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焦点,包括各个层面思想上的热点,认识上的疑点,理解上的难点等等。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换,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对此作为新闻媒体的报刊,既不可回避,又不能盲目宣传。正确的态度是敢于接触,善于引导,宏观定向,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讲究艺术。这些“度”的把握,对肩负编发职责的老年报刊的编辑来说,责任是十分重大的。下面仅就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处理热点问题的三种方式,略作表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