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银发报业”在我国悄然兴起。据新华社统计,目前我国已创办老年类报纸30多家,发行总量达300多万份,平均每40位老年人即拥有一份。近日,笔者对《中国老年报》、《上海老年报》及黑龙江日报社主办的《老年报》、无锡日报社主办的《老  相似文献   

2.
李临雅 《新闻界》2002,(1):54-55
从1984年5月全国第一家老年报《老人报》在广东诞生以来,十几年的时间里,全国的老年报已经发展到20多家,期发量达到300万份左右,按人口计算,全国约40位老人就拥有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报纸。其中内容既专且广的专、副刊对老年报的发展,功不可没。专、副刊兴盛顺理成章近些年,老年报专副刊兴盛,是由老年报办报宗旨、服务对象所决定的。翻开任何一张老年报,都会发现,专、副刊的比重都大大地超过了新闻版面,无论是四个版、八个版还是十六个版的报纸都如此,基本上都是除了一、二版是新闻版外,其余的都是专、副刊。比如说…  相似文献   

3.
张岩 《传媒》2019,(13):9-10,12
从1984年我国第一家老年报《老人报》创办至今,老年报业已经经历了35年的风雨历程。从初期提出的横向联合“抱团取暖”,到与新媒体融合的“借船出海”,再到打破同质化困局的“分众发展”,老年报业为了生存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破局思路和艰辛探索。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49亿,作为老年精神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和维系老龄社会稳定和谐的中坚力量,老年报业理应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的第一天,在哈尔滨出版的《老年报》由周三刊增为周五刊,同时推出精心设计的一些新专版和相应的新专栏,给人以春风拂面之感。新老读者反映较好,纷纷来信、来电话表示赞赏。近期统计表明,虽然报纸整订价格上调,但几十万读者仍然继续订阅。这其中的底蕴或许就四个字:个性凸现。 面对新世纪“银发报业”的新一轮竞争,人们十分清楚:“跨越旧世纪,先要跨越雷同;竞争新世纪,首先竞争的是个性。”16年来,在全国现有的33家老年类报纸中,由于不少报纸的读者定位、功能定位、特色定位雷同,版面设置和栏目名称大同小异,加上新闻…  相似文献   

5.
葛辉 《传媒》2014,(10)
正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激增,人口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期。老年报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态势。目前,国内有30余家专业的老年报,其主办单位一般为各级涉老部门、报业集团等,在2010年以前,该类报纸发行量稳定,年发行量在400万份左右,广告收入总额在1亿元左右。其中《中国老年报》《快乐老人报》等为数不多的几份老年报全国发行,其他近30家老年报均在各自地域内发行。新媒体的出现给老年报带来了冲击,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高素质新型老年人数量将逐渐增加。当今社会,40~50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有一张报龄最短而读者年龄最高的报纸,这就是今年一月创刊的以广大离、退休干部、职工和各界老人为主要对象的《上海老年报》,它是由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和上海市老龄问题委员会主办的四开四版周报。由于它坚持为各界老年人服务的宗旨,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仅管版面小、容量小,但老人们仍认为创办老年报是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他们赞赏《上海老年报》是“我们老年人自己的报纸”!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老年报已有 26家,期发量 400多万份,覆盖面、影响面日益扩大,被誉为报业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要使这朵奇葩绽放得更加艳丽,就要讲求老年报的办报特色。那么,老年报的特色是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字特色。把这“老”字歌唱准了,唱响了,那就赢得了读者,赢得了市场。 “老歌”要唱到老人的心坎里   老年报唱“老歌”天经地义,办出特色也是众报之所求,读者之所盼。报纸是否具有特色,标准就是老年人对报纸满不满意,喜欢不喜欢。综观全国各家老年报,在发行量、广告额、经济实力上称雄的报社,都在特色上下功夫,把…  相似文献   

8.
蔡清辉 《新闻界》2000,(5):75-75
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类报纸已达 26家,绝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都拥有一份老年报,一些老年报的发行量已达到 30- 50万份,全国期发总数达 400万份。办得生动活泼、深受读者欢迎、又具有一定实力和经济规模的老年报为数不少。这种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的势头有其深层次的主客观原因。   第一、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的现实为老年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准备了数量庞大且源源不断的读者队伍。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近 1. 3亿,近年内即将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必定给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社会造成一系列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9.
崛起的原因 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类报纸已达26家,绝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都拥有一份老年报,一些老年报的发行量已达到30—50万份,全国期发总数达400万份,办得生动活泼、深受读者欢迎,且具一定实力和经济规模的还为数不少。老年报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的原因何在呢? 第一、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的现实为老年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准备了数量庞大且源源不断的读者队伍。人口结构老龄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老年人越来越多,必定给整个国家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报纸作为信息市场的特殊载体,也应当消息扑面。前几届的好稿评选中,全国 20余家老年报提供的消息、通讯、新闻述评或言论,几乎是三分天下,而今年各报所报的消息总数超过通讯、新闻评论的总和。这个变化,说明老年报的新闻队伍确确实实在以信息时代的市场观念来看待报纸,来采写新闻、编辑稿件。一些年轻的老年报总编辑或部门负责人对消息报道在老年报中的地位提出了独到见解,对消息在报纸中的比重有了新的认知。   黑龙江省《老年报》的要闻版编辑员继英在论文中这样写道:“报纸是新闻…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发行报纸方面,堪称是世界有名的“报业大国”。日本人口约1.1亿,报纸的发行份数达6,000多万份,平均每千人订阅报纸550份。日本全国性的五家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的发行份数,占日本总发行份数的60%以上,发行量最大的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三家。由于报社的收入,主要来自订户报费和约占40%的广告费,其中广告费的高低又取决于报纸的发行份数,因而如何改进编印技术、特别是如何扩大订户问题就成  相似文献   

12.
孙菲 《新闻传播》2004,(9):68-68
目前,全国老年类报纸已不再是“老年人办老年报”的时代了,在这个舞台上正活跃着一批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人。那么,年轻编采人员怎样与老年读者沟通。  相似文献   

13.
刘志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九届政协委员,全国老年报业协会副主任、新疆老年康乐报社社长、总编辑,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余年,多次获得国家级、区级摄影比赛奖及新闻奖。出版专著《崛起的事业》、《敬老好儿女》等及《平凡踪掠》摄影集。作为报纸的领头人,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关心下,他领办的老年康乐报创造了自治区新闻界连续14年邮发量第一的佳绩。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催生的“银发经济”也为老年类报纸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提供了动力。尽管市场前景可观,但国内老年类报纸的表现相当尴尬:目前全国已有29家专业从事老龄、老干部工作宣传的报纸媒体,但机关报痕迹和宣传意味明显。多数老年类报纸仅依靠发行收入和部分广告收入生存,再加上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对纸媒市场的挤压,给还没发展完备的老年类报纸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5.
报纸——发行量大、知识水平高,不敢碰硬日本人是极大的新闻迷。经常看报的日本人占日本人口总数的93%,以人口平均计算,日本报纸销售量远远高于除瑞典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在美国一些日报的发行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日本地方出版物却继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性日报也继续畅销。日本三家全国性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都是大报。《每日新闻》发行量有450万份,《朝日新闻》发行量将近750万份,《读卖新闻》发行  相似文献   

16.
1981年12月,当美国甘奈特报业集团透出风声,计划创办全美“第一份全国性报纸”的时候,甘奈特股票马上出现了下跌。同一天,《华盛顿邮报》引用分析家的话说:“办一份全国性的日报,看起来甘奈特公司的确是有了一个迫不及待丢掉一大笔钱的好主意”。 但甘奈特成功了。该公司1982年9月创办的这份全国性日报——《今日美国》日发行量两年内跃至全美第三,五年内攀升至全美第一,目前保持在200万份左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浙江省城市类报纸与全国不少省市一样发展很快,目前已有晚报、都市报及社会文化类报纸30家。这些报纸大都是党报办的子报,尽管创办时间不长,大多只有几年,但发行量在总体上已经超过了市地以上党报,可谓“异军突起”。如今,全国有关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理论研究单位,对这种城市类报纸的现象十分关注,一方面肯定了这支报业群体中的  相似文献   

18.
笔有个天天读报的习惯和爱好,虽然县图书馆供读阅览的报纸极有限,但加上自己订阅的,每天也能读到二十多种报纸,不过主要是中央级的几家大报,再有就是类、卫生保健类的小报了。然而,就在这极有限的几家大报上,每每能读到一些出自名家之手的同一篇章。举个例吧,刚读罢《工人日报》2001年11月6日新闻评论版刊登的《动手拆掉“二衙门”》,拿起同一天到达的11月5日的《中国老年报  相似文献   

19.
《老年日报》作为一张对象性报纸,自创办以来经多次的改版和完善之后,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生活常识、医疗知识、保健常识,而且把报纸的服务性、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即西方新闻学中的“受众考虑因素”考虑进来,为老年人提供心灵的慰籍。  相似文献   

20.
你不仅是做新闻长春是全国新闻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晚报》《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四家都市类报纸“挤”在长春这个人口总量仅280万、经济总量几千亿的中等城市.“白刃战”“惨烈”……这样的词汇曾经是这四家报纸老总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1999年,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名词刚刚引发新闻学者关注,记得很多人还在研究“下水井冒水”是不是新闻的时候,在《吉林日报》的强力支持下,吉林省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报纸专栏——“杨光帮你办”出现在《城市晚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