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像报道其他任何新闻事件一样,会议报道的重点是要把会议的新闻点“暴”出来。但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会议的公报、宣言?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多数情况下确实是。会议的“新闻点”通常是会议的主题或者某人围绕会议主题发表的重要讲话。当会议本身很重要时,会议自身自然也就是新闻,甚至是很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跳出会议写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1,(Z1):36-37
时下,“会议出新闻”已成不少人的共识,对于记者来说目前缺的只是从会上发现新闻的眼睛和处理会议新闻的诀窍。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过,会议是十分丰富的新闻源,会议上精神最集中、议论最集中、信息最集中,如果记者留心捕捉,细心研究,几乎每个会议都可写出好作品来。的确如此!从笔者采写会议新闻的体会来看,参加会议,只要做个有心人,不但能发现独家新闻,而且能写出获奖新闻。那末,如何发现独家新闻呢? 一、从会议材料中寻找新闻点 从会议材料中寻找新闻点,是指按新闻价值来取舍报道的内容,从会议材料中找出普通群众最…  相似文献   

4.
写好会议新闻,必须认真寻找新闻点,新闻性不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在会议报道中,即使循规蹈矩,按照常规进行报道,也需要找寻自己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周昶 《记者摇篮》2000,(4):31-31
新闻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一个“新”字,求“新”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以会议为报道对象的会议新闻也应该遵循这一新闻原则。在会议的新闻报道中,如何突出会议的“新闻点”,让会议新闻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我认为,会议新闻要“鲜活”起来,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能把新闻视觉仅仅局限在会议之中,那样写出来的会议新闻也只能是古板、干巴的一堆文字,没有生机和活力。要跳出会议外,让会议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源,选取适宜的角度,用会议之外但又与会议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新闻素材来补  相似文献   

6.
一、身入心入发现“亮点” 要从寻常生活中寻找到不寻常的新闻,仅有身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心人。就是说,只有人到心到,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情景,从中引发思考,才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平淡中的不平淡,也才能寻找到启动快门的新闻“亮点”。如面对持续高温,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到市区的街头巷尾去观察,接连几天,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新闻点  相似文献   

7.
对记者来说,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就是,面对新闻事件或一大堆“原料”,怎样选择和提炼有价值的新闻,寻找“新闻点”。 一、要善于选取全新的角度 “新闻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它有时隐藏在每条新闻或事件的背后,需要采编人员提炼、加工,才能出新。面对一个题材,当大家都以相同的角度看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选取一个新的角度,这样,就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来。今年4月,南京市来义乌举行经贸合作洽谈会,洽谈会之前,南京方面给每位到  相似文献   

8.
陈国权 《传媒》2017,(8):12-13
在新闻素材中寻找新闻点,并将新闻点做到标题中去,这是每一位编辑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但是,最近几年,有一个热词成为一些媒体人,特别是一些新媒体人在做标题时最强调的,那就是"爆点",所谓的"爆点"就是能使新闻刊播之后能够"像炸弹一样嘭的一声爆炸"的新闻元素。除此之外,还有"矛盾点""敏感点",甚至还有生造新闻点。  相似文献   

9.
从会议材料中"淘"新闻,即从会议材料中寻找新闻点,是指按新闻价值来取舍报道的内容,从会议材料中找出那些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最有特色、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素材中寻找新闻点,并将新闻点做到标题中去,这是每一位编辑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但是,最近几年,有一个热词成为一些媒体人,特别是一些新媒体人在做标题时最强调的,那就是"爆点",所谓的"爆点"就是能使新闻刊播之后能够"像炸弹一样嘭的一声爆炸"的新闻元素.除此之外,还有"矛盾点"敏感点",甚至还有生造新闻点.这些标题手法频繁使用是产生"标题党"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新闻的品位、价值,甚至导致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王士贞 《记者摇篮》2004,(11):33-33,31
时下.不少政务类和工作类报道即使新闻性很强,但由于标题制作得不精不巧,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但是。报纸又必须经常发表这类报道。有些还要作突出处理,这就需要我们攻破这个难点。从新闻编辑实践看。要制作好这类报道的标题,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挑出最能表现主题和最能体现新闻内容的新闻点。因为在这类报道中。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往往淹没在大量的成绩、问题、经验、做法、数字甚至领导讲话和活动之中,这给我们在很短时间里找准新闻点,带来很大难度。如果不能在标题中挑出新闻点.首先看到的是工作味、会议味和公文味较浓的标题,就难以勾起阅读全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媒体扫描     
“三贴近”带来“五多五少” 朱滨龙撰文指出,新闻界在落实“三贴近”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新闻点,改变以往报道模式,首先在会议消息和领导活动报道中实现突破,这方面的报道出现“五少五多”的可喜现象。  相似文献   

13.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动态性报道,尤其是其中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虽然在新闻中的比例有限,但却是最吸引受众的报道形式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尤其是今年南方抗击冰冻灾害期间的新闻报道经历,探讨一下在动态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采访技巧,以便更快更准地寻找到“新闻点”。  相似文献   

15.
有的会议特别是新闻发布会,"主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新闻点,每个新闻单位都不可能避开这个新闻点另做新闻,这种会议一般难以写出独家新闻.但是,只要记者善于利用互联网以及采访主办单位有关人员找到独家的新闻背景.仍然可以在新闻中写出不少独家内容,使自己写出的会议报道别具一格,与其他媒体记者的会议新闻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程彻 《新闻前哨》2004,(5):29-29
新闻要求有“新闻点”。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所谓“伸”,是指延伸、放大、宏观把握;所谓“缩”,就是凝缩、缩小、微观展示。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抓住会议中最敏感的部分、最有价值的内容,根据受众的需求寻找新闻点,应该说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笔者在这方面有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一位记者对我们说,他天天报道会议,写的都是“八股文”,一年下来,连参加好新闻评选的作品也推不出,对会议新闻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了。据了解,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中,持有这一观点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只要用心,会议新闻同样可以写出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20.
王俊美 《青年记者》2003,(10):22-22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作为机关报,不报道会议是不现实的,也是失职的。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党报记者、编辑深感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9年的记者,我认为,只要用心发现,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