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孟平 《体育师友》2006,(2):32-33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具有起跳点远,手臂伸展距离长、出手点离篮圈近的优点。是篮球初级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2.
行进间低手上篮是篮球技术中最基本的投篮方式,它要求在行进间或运球中接球,然后用单手低手的“上篮动作”。因此,它的特点是出手点低、上篮速度快、伸展距离远、易于躲开对方的“封盖”,这种行进间的单手低手上篮,虽然应用起来能取得较好的进攻效果,而且是篮球比赛中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篮球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因为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手臂往前上方伸臂上篮的同时,两腿并腿下落,形成手臂上举和腿下落相反对抗用力。其次,对于初学者来说,由腹前双手持球到肩上这个过程如果向学生交待不清楚没有严格的规定,极易  相似文献   

3.
行进间低手上篮是篮球技术中最基本的投篮方式,它要求在行进间或运球中接球,然后用单手低手的“上篮动作”,因此,“它的特点是出手点低、上篮速度快、伸展距离远,易于躲开对方的“封盖”,是篮球比赛中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对学生初学者来说是篮球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学到规范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25日,我带着精心准备了近一个月、在我校班级试了三、四次、自我感觉完美的教学设计,胸有成竹地进入了区示范课的课堂。我的教学内容是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任教班级是初二的一个班。上课开始了,我采取了一个简单的、精心设计的、在学校班级仔细研讨改进过的、与主要  相似文献   

5.
后文强 《健与美》2023,(7):100-102
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篮球课程已经成为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作为初中体育篮球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篮球竞技的能力,也会对学生初中生涯体育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传统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训练教学,往往采用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兴趣。对此,文章对初中体育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训练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熟练程度,进而提升篮球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6.
伍广 《精武》2012,(29):36-36,38
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是中小学篮球课的必修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结难点,在于如何快速有效的掌握脚步动作。本文试图以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教学为研究重点,分享一下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广大体育教学者提供一个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史祥俊 《体育教学》2011,31(5):63-64
一、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本次课以篮球的单手低手上篮为主的技术教学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篮球基础,熟悉球性,在掌握运球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的基础上,学习单手低手上篮的技术动作,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篮球运动的练习规律,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各种手段方法,教学方法紧扣重、难点,由易到难,由徒手到持球,由慢速到常速的设计练习,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8.
行进间投篮是比赛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投篮方法,一般多在快攻或切入篮下时运用,俗称“三步上篮”。在教学中,多数同学感到“三步上篮”技术动作特别难学,尤其是跨步拿球后再上一步起跳技术,学起来不易掌握,特别是女生。本人在读过胡思诺等老师的《三步上篮教学三步曲》后,在实践中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将“三步上篮”分为五个步骤进行分解教学,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练习效果明显,具体方法如下(以行进间单手高手右手投篮  相似文献   

9.
行进间投篮是比赛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投篮方法,一般多在快攻或切入篮下时运用,俗称"三步上篮".在教学中,多数同学感到"三步上篮"技术动作特别难学,尤其是跨步拿球后再上一步起跳技术,学起来不易掌握,特别是女生.本人在读过胡思诺等老师的<三步上篮教学三步曲>后,在实践中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将"三步上篮"分为五个步骤进行分解教学,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练习效果明显,具体方法如下(以行进间单手高手右手投篮为例).  相似文献   

10.
邱有明 《体育风尚》2023,(12):95-97
篮球是一项受欢迎的体育运动,而在篮球比赛中,投篮技术是取得得分的关键。其中,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动作,需要运动员具备稳定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准确的投篮技巧。本文将探讨初中体育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训练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在训练中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提升篮球水平。  相似文献   

11.
行进间投篮(即俗称的三步上篮)是初中篮球教学中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在教行进间投篮时我们一般是按照下列顺序进行:1)、学习跨步接球动作。2)、学习迈步起跳技术。3)、学习跳起投篮。最后再把整个动作连起来。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是学生容易出错,跨步接球经常出现跨错脚的现象,其次是不利于整个动作衔接。针对这些缺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使用了一种倒序的教学方法,即把行进间投篮的教学顺序颠倒过来从后往前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办法如下(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为例)。1、学习跳起投篮技…  相似文献   

12.
任课教师:嵇明海人数52人男28女24一、教学内容1)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双手或单手低手投篮。2)发展身体的各种练习,技巧;复习前后滚翻。二、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通过本课教、学、练的过程激发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学练本课内容。基本掌握篮球行进间投篮的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并能了解技巧前后滚翻的练习方法。2)运动技能: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80%~85%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篮球行进间投篮动作技术。90%~95%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技巧前后滚翻…  相似文献   

13.
任课教师:嵇明海 人数52人男28 女24 任课班级初一(6)班 课次第7次课 一、教学内容 1)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双手或单手低手投篮.  相似文献   

14.
曹肖雄 《体育教学》2011,31(3):72-72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技术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好运球的节奏和出手投篮动作。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学习中,不少学生,特别是女生经常出现走步违例和投篮动作脱节现象。本文以右手投篮为例,强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应以运球节奏为基础,以脚步动作和投篮技术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按国家器材标准安排少儿篮球教学内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国家器材标准下少儿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研究。认为:小学1年级学习原地运球及运球走技术,2年级学习行进间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3年级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4年级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5年级学习持球交叉步突破、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6年级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初中阶段学习进攻基础配合及小学阶段学习的进攻技术在配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正>时空情境教学是指利用时间、空间与情境的变化进行教学。篮球教学中,行进间上篮技术是学生必学的一项基本技术,虽简单,但在比赛运用中却包含着很多变化,也是运用中很难把握的一项技术。行进间上篮技术的教与学体现着篮球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时空特点。从时间上看,可把  相似文献   

17.
<正>以右手投篮为例,接球同时右脚迈步,再左脚迈步,起跳投篮。行进间上篮是小学生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因此小学生很乐于掌握这项技术。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初学行进间上篮时,学生很容易犯一些错误。在长期的小学生篮球教学实践中,笔者反复探究其产生原因,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福建省三明市体育教学技能大赛片断教学评委工作,要求每位教师片断教学时间为15分钟,规定相同教材。教学内容为:"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结果发现:采用的教学组织方法显得陈旧;教学重难点不突出;讲解语言表达贫乏,条理不清,显单调;技术动作示范明显不到位;特别是一部分体育教师存在对虚拟片断教学的程序不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中接球然后用单手高手的“上篮动作”。因此,出手点高、易于躲开对方的“封篮”。这种行进间的单手肩上投篮虽然应用起来能取得好的效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篮球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因此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手臂往前上方投篮的同时,两腿并腿下落.形成手臂上举和腿下落这样相反用力。其次,对于初学者来说,由腹前双手持球举球到肩上这个过程如果交待不清楚或没有严格的规定,极易出现“屈髋”的错误动作,此种动作如果形成错误定型则较难纠正。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学到规范  相似文献   

20.
荆淦 《新体育》2024,(8):40-42
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投篮基础技术之一,也是比赛中最常用的投篮技术动作,目前作为初中篮球投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困扰着不少的一线体育教师。本研究在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易犯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技术动作分析并提出优化训练方案,同时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阐述教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仅对初中投篮教学提供铺垫同时也为今后投篮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