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藏书结构 ,指的是收藏范围、书刊结构、特色建设和入藏复本量等。1 收藏范围山东省出版总社下属共有 1 0家专业出版社 ,不同的专业出版社有其共同的藏书范围 ,这就是都要收集有关出版专业语言文字方面的书籍 ,但就其主体部分而言 ,都随着专业出版社的不同出书范围而有差别。如人民出版社出书范围限于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 ;教育出版社出书范围限于教育 ;美术出版社出书范围限于绘画、书法、摄影等方面 ;文艺出版社出书范围为文艺作品及文艺理论研究。各专业出版社的图书馆必定要收集与本社出书范围相应学科的书刊 ,只有这样 ,…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必须按专业分工出书,这是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着的:“不同性质的出版社。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此外,文化部曾发出“严格按专业分工出书的通知”,强调了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关于专业分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但是有些专业出版社无视这个规定,任意出版与本专业无关的图书,以致造成出书的重复浪费,引起读者的不满。下面转载《北京日报》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各专业出版社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注意端正出书方向,严守本专业的出书范围,避免发生为了追逐“热销”书而乱出书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入世对文艺出版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既是发展、机遇,又是冲击、挑战”,主要将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直接影响文艺出版社的出书结构。过去出版社出书分工都比较细,专业性也较强,科技出版社主要以科技图书为主,而文艺出版社主要是出版一些文学艺术类的图书,严格的分工也就限制了出版社的发展。多变的图书市场将会打破这种分工细的出版界线,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必然要受到影响,如果坚守原有的办社思维和出书范围将直接影响出版社的生存。不做及时调整,改变原有状况,出版社必然被淘汰。就文艺出版社而言(只限制在文艺类图书上)特别…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出版业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我们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最重要的还是优化选题结构。如何优化呢?最直接、最有效的便是从突出选题的个性特色做起。一、突出出版社选题的整体特色一家出版社选题的整体特色,相对于全国出版社而言,则表现为个性特色。我们现在的出版社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的产物,“大而全”“小而全”,上面虽有专业分工和出书范围的限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出版社的选题布局、结构和规模还在日趋同化,这正是造成出书的低层次重复、出版资源严重浪费的症结所在。故此,强调出版社出书选…  相似文献   

6.
科普图书随着改革开放、科技兴国的深入发展,已经愈来愈成为人们更新、充实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所离不开的精神食粮。它涉及的科学范围愈来愈宽,普及面愈来愈广,几乎全国各家出版社都已涉足科普图书的出版。无论科技还是教育,少儿还是人民,文艺还是其它专业出版社,都争先出版科普图书。尤其是教材失宠、教辅受限,国家减负政策出台后,科普图书的出版,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科普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几乎是以其出书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的优势“力压群芳”,呈现出科普图书繁花似锦的景象,但繁荣的…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如何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特色黑龙江科技出版社社长肖尔斌笔者曾于1994年第4期《科技与出版》杂志上发表了《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文章,介绍了我社如何形成出书特色的体会。形成出书特色固然不容易,而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出书特色更加不容易。因此,如何巩固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出版社坚持按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是坚持出版方向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不同性质的出版社,要按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各出版社都不得越出确定的出书范围。”坚持专业分工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出版业的具体要求。对所有的出版社来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是共同的要求。但落实到每个出版社,体现这个总方针、总原则时又各不相同。各出版社都有各自的任务,各个编辑部都有各自的专  相似文献   

9.
出版周期是衡量出版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近些年来 ,出版界关于周期问题的议论越来越少 ,代之的是经常听到某某出版社几天出书、某项社会热点决策槌音未散图书市场即有多个版本的相关读物闪亮登场……仿佛若干年前曾经深深困扰着出版人的“出书慢”难题早已烟消云散。诚然 ,排版和印刷业技术革命步伐的突飞猛进、出版规模的扩大和观念的变革都是极大提高出版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 ,但出版周期管理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 :①大量非热门书(包括学术著作和教材 )的出书周期仍然很长 ;②违规操作 ,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快出书的现象比比皆…  相似文献   

10.
出书特色概观乔台山(一)出书特色的概念、内涵、表现是什么?所谓“出书特色”,即是“书”的特色和“出”的特色。出书特色=图书内涵+外在形式+运作方式+标志书。图书内涵包括:题材、体裁、语种、作者等项,是图书所承载的信息总和。外在形式是指载体本身,包括图...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不懈地探索出书特色天津大学出版社李继信,杨秀雯我们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突出特色,多出精品,是出版社工作的主题,也是实现“阶段性转移”的主题。根据天津大学的学科、人才优势和市场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天津大学出版社要在出版建筑类图书上突出自己的特色。为...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以多种方式实现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时期。出版行业在全面推向市场经济这一大潮中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大学出版社也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社长负责”的全新机制下寻求到“对内求生存,对外求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的出版法规中明确规定,主办出版社的单位必须是党政机关和全民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并且有明确的出版社办社宗旨、出书方针和出书范围。在此,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如何在现行的出版管…  相似文献   

13.
一、念歪了的“经”——买卖书号的缘起 80年代初,出版社逐渐改为自负盈亏,开始有了经济压力。但出版社毕竟不同于一般企业,它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过去出版这类图书由国家包下来,现在只能给予数额极有限的“补贴”(指教材类),余下的亏空要靠出版社承担。而出版社自身要生存、要发展,财力不足是个普遍问题。怎么办?一些出版社采取“变通”之法——协作出书,为学术著作的出版找到了一个途径。国家有关部门随后发文认可了协作出书,但限定了较严格的协作范围,规定只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图书,后又扩大到党史资料,地方志等。  相似文献   

14.
自1979年长沙出版会议提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以后,各省市的出版机构都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到了80年代中期.一些省的出版机构出书已超过1000种;90年代以来,有的省出书已超过两三千,对原来出版基地的北京与上海,是很大的“威胁”。这是一种竞争,竞争使我国的出版走向繁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1月我随中国少儿图书出版代表团访问了日本国,与日本出版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就感受较深的几方面谈如下观感。在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日本有4100家出版社。其中出儿童书的出版社有500家左右,但每年出100种以上的儿童书的出版社只有5个。大多数出版社每年只出30—50种儿童书。在那里不存在人为划定的出书范围,大多数出儿童书的出版社也出成人读物。如果说存在什么专业分工的话,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各自形成的出书特色。访问讲谈社时主人介绍了儿童书出版的情况后,我们问:“在强手如林  相似文献   

16.
“拉赞助”出书的书外行为殷靖华当今社会流行“拉赞助”,其名目繁杂,新招迭出,往往令人瞠目结舌!而“拉赞助”出书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说,拉赞助出书有优良型与恶劣型之分,那么本文评析的只是后一种。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意在书外、功在书外的非出版意识的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7.
出书与读书     
出书与读书■南方出书人成天与书打交道,理应多读书。在别人眼里,最羡慕的是出书人书多。但是时下不少出书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怎么读书。这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浮躁心态,这是做好出版工作之大忌。出书人应该多读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凝聚,做书籍编辑工作,没有渊博...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 ,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把选题策划视为出版工作的基础。尽管各出版社的出书范围和特色不同 ,但在进行选题策划时都必须遵循如下这些基本原则 :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中国的出版事业是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在设计选题、进行选题策划时 ,必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首先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 ,自觉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此外 ,还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繁荣…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不管买卖书号的活动是在“温情脉脉”中进行,还是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中交易,最终结果都是逼使出版部门解除武装,彻底摧毁现行出版管理制度。实质上是慢性自杀。说其是自杀,根据有四: 一、导致出版管理制度崩溃。我们国家对于出版单位的建立采取审批制度,只有经国家正式批准,具有一定条件的单位才有出版的权利。这种权利,在出版物上的标志,即其出书序号。卖书号,即出卖出书序号,即出卖出版权,即导致非出版单位有权出书,导致有钱就能出书,最终导致否定现行的“审批  相似文献   

20.
出书周期长,错别字太多,是当前书刊出版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出版工作》上开展“编校合一”的讨论,我认为十分有益。编辑和校对,是完善书刊编辑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整体,自古以来都是不分家的。在古代,编辑称“编纂”或“编修”,校对称“校雠”或“校勘”。前者职责为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