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想是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事物又想起另一事物,都是联想。而作为联想形式之一的相似联想,指的是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了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相似联想是一种扩展性的思维活动。例如由春天想到繁荣,由秋天想到收获,由劳动模范想到战斗英雄等。相似联想能反  相似文献   

2.
陈鹏 《大观周刊》2011,(44):223-223
1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3.
丁希先 《大观周刊》2012,(4):237-237
1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4.
王向宇 《新闻世界》2010,(11):119-120
修辞是某种思维活动的外化过程,广告修辞有着明确的动机,即表现产品(品牌)或传达与产品(品牌)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广告人通过现象、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邻近性发挥创造性的联想与想象,激发被压制的思想,进而产生广告创意。  相似文献   

5.
广告创意者的联想及知识智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卓英 《新闻知识》2003,(10):35-36
联想是人类头脑中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是指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一方面指由眼前的事物进而想起了与之相关的事物,一方面由想起的某一事物连带地又想起了有关的事物。同时联想也是广告创意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使广告更具魅力,更容易被记住,从而更好地发挥广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漫画的联想     
漫画不是简单地描摩表象或图解事物,而是要含蓄、有趣。因此,漫画首先要注重立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构思。在动笔之前先要考虑画什么,用什么形式表达。漫画作者要研究事物的外部形象,还要钻入事物内部,把问题的本质揭示出来,把抽象的概念给予具体的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漫画的典型。在这个过程中,漫画作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联想功能。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种概念想到其它相关的概念。通过想象和联想,作者把所得的材料进行分解组合,再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加工改造,实现自己的创  相似文献   

7.
记者怎样才能培养和开发联想力,做到“触类旁通”“触类无穷”?我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锻炼: 一、要主动发挥想象的活力。每个正常的人通常从孩提时代起就能展开幻想的翅膀,天上人间任意翱翔。想象常常与联想伴生。联想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想象能在知觉材料——原有表象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联想是想象的前锋,想象是联想的发展。联想可以激发想象,想象可以丰富联想。显然,要扩张联想领域,就要发挥想象力。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好幻想的人想象力反而萎缩了,削弱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把想象当作“胡思乱想”,当作一种带有孩子气的幼雅的表现,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  相似文献   

8.
新闻和情报作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各自具有独特的现象、本质和规律。但同时,它们又同属于广义的信息范畴,其内容、属性、特征又存在许多交叉、重合或相似的部分。我们对新闻和情报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廓清新闻和情报的关系,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参照,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新闻、情报与信息的关系 新闻和情报都包含于广义的信息范围之中。所谓信息,是指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这种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就是信息。信息是个…  相似文献   

9.
联想·写作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这首七步诗,使曹丕杀曹植的心受到震动,潸然泪下而免杀曹植。看诗的特色,便知道曹植是善于联想的人。他用相似联想吟诗,把豆与豆箕的处境与他兄弟两人联当时状的况联想起来作诗,而且也使曹丕产生了联想。联想是人类极普遍的心理现象。巴甫洛夫用实验证明,联想是由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系。人的头脑象一架摄影机,把外界事物印烙在记亿之中,在适当的条件下,记忆的事物再现。这种再现的事物与客观事物会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是暂时的,但可以保持在  相似文献   

10.
联想属于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不是人们主观臆断和随意空想,而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展开的思维。它来自于实践,离不开实践。新闻工作者掌握和运用好联想,可以由某一新闻人物或某一新闻事件而想起其它相关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起到由此及彼、拓宽思路、揭示实质等作用,从而从已报道过的套路中超脱出来,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在众人皆知的人或事物中有新的发现,在众口一词的结论中拿出独到的见解。运用联想,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横向比较联想,即与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周围的  相似文献   

11.
小言论是融思想性与文艺性为一体的言论体裁,是一种带有散文味的“杂文”。因而它既不同于文艺评论,与政论文章也有区别。如何写小言论?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善于“联想”,因为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谓联想就是根据事物之间都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  相似文献   

12.
先请学员们把这个概念弄准确,否则,讲的入和听的人就可能想到两岔去。我们说反常的事物有新闻,重点在“有”。因为有,所以就可以去发现、探索、寻求,就可能写出好新闻。但“有”并不是“是”,如果说反常的事物是新闻,把反常的事物同新闻划了等号,那就错了。不仅写不出好新闻,还可能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探讨新闻写作必须采取的认真态度。什么是反常的事物?所谓反常的事物,指的是一些不正常(或者叫失去常态)的事物。这种现象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到处可见。比如气候反常、灾情反常、观念反常、处置反常,等等。这些反…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中一个明显的思维特征,就是逆向打磨,反常用笔,即具体运用了反向联想。 反向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求新思维,它在分析、研究、评判某一问题时,不囿于既成定论,不满足于流行说法,冲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眼光看取事物,用新的方法分析问题,从相反的方向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得到崭新的思想结论。新闻评论中的一些作品,由于运用了这一联想方式,就避开那种正面的、相似的、相近的直线因果联想,在正  相似文献   

14.
一、注意力资源及其价值 所谓注意力。是指人们把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能力。注意力具有以下特点:(1)有限性,“一心不能二用”,人不可能同时关注所有或大量主题:(2)时间性,不同时间关注不同的信息内容;(3)传递性。人与人的注意力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传递。  相似文献   

15.
色彩的感情因素 世界上任何东西,其形象和色彩都会影响我们的感情。某一种色彩或色调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妙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色彩视觉通过形象思维而产生的心理作用。 色彩本无注定的感情内容,感情的发生只是在人与色彩之间的色彩联想和心理感应。人们的联想、习惯、审美意识等诸多因素给色彩披上了感情的轻纱。 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最普遍的视觉形式。人类感知客观事物离不开印象和经验,当人们看到某种色彩时,常常会联想到与此色彩相关联的其它事物。色彩的形式因素对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一、传播语言的内涵 定义传播语言,我们首先要了解符号的概念.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成俗,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奥古斯汀认为:"它使我想到这个东西加诸感觉的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与奥古斯汀强调符号的联想意义不同,美国学者皮尔斯更注重符号的替代意义.他认为,符号就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联想在发掘新闻价值时的功效张骏德有人说:文学家需要丰富的联想,记者报道新闻,只需如实道来,因此不需要联想。此言差矣!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考察事物必须注意事物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如果孤立、静止、片面、表面地看待事物,就会犯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六年一月,在悼念总理逝世的日子里,《航空知识》杂志搞了这样一个封面:一个天空,没有飞机,什么都没有。什么意思呢?“十里长街送总理,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这个封面表达了人民心中沉痛和怅惘的感情。看着天空,使人想到总理英灵直上重霄九; 看着天空,使人想到总理的光辉品德高入云天。就是这个天空,给人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任你去联想。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二炮原宣传部长赵化南这个名字,爱浏览报刊的人也许并不陌生,它常常见诸报端,且与一篇篇精妙的杂文连在一起。他犹如社会生活前沿的一名忠诚哨兵,几十年如一日,用“投枪”和“匕首”干预生活,激浊扬清,弘扬正气,领时代的风云,扬时代的正气,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A采访中,我问赵化南:你是怎样想到写杂文的?写杂文既出不了名,也挣不到多少稿费,还可能会“得罪人”,到底图什么呢?他回答说:“主要是兴趣。我这个人有个“癌癖”,一旦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要硬着头皮子下去。特别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有了感想、心得,…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的理论思维黄信(一)任何经济报道都是对客观经济现象的叙述。这个过程包括三个要素:客观经济现象;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认识主体即新闻工作者;认识工具即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连接认识主体(新闻工作者)与客体(客观经济现象)的桥梁或中介。经济报道的理论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