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话题背景:"作为大学教师,我非常关心今天的青年学生读了多少书,读了一些什么书。在这个问题上,我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新一代青年当中仍有很多读书人;忧的是,许多年轻人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多,一些人的读书方式更多地停留在‘浅阅读’。"这是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关于当代大学生读书现状的感想。与秦教授的感  相似文献   

2.
<正>我童年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书越多,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薄;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对于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我是1955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十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 《中国德育》2008,(10):8-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5.
阅读     
苏童 《新读写》2014,(7):116-116
很早以前,我读书几乎是不加选择的,或者是一部名著,或者是一部书的书名优美生动吸引我,随手拈来,放在床边,以备夜读所用。用这种方式我读到了许多文学精品,也读了一些三四流的甚至不入流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你好,我现在是一名高中生,我明白学校是一个读书的地方,于是我阅读了很多书,而且参考网上介绍的读书方法,做了很多读书笔记。但是现在,我觉得越来越困惑,因为我虽然读了很多书,也吸收了很多知识,但是总觉得知识在我的脑海里派不上用场。比如我读了一本书后,明白了某个道理,但在后来的生  相似文献   

7.
我的阅读史     
我读书经历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或者说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见书就读,什么书都读。我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时代都是这样,很少有我不读的书,凡是我见到的、感兴趣的,我统统去读它。不加鉴别没有太多选择。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搂梦》,而且全是古文的。我半懂不懂,连蒙带猜地读完了它们,有些地方还配合小人书看。这样看起来就更好懂一些了。此外还有大量的童话就记不得了,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应该都是那个时候读的。而不删节的《金瓶梅》,是到了大学时代才读完的。中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了鲁迅议论青年读书问题的一些杂文和书信,大有感触。 首先,鲁迅提倡青年们读马列主义的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  相似文献   

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远航的帆。人要读书,要读一辈子的书。读古人,读现代人,读英雄,读小人,读世界,读自己,读生的欢乐,读死的安逸。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书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10.
与家长交流,家长总是提出希望老师对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要多加指导。我经常会问一问他们,孩子平常都读些什么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喜欢读一些网络作家或者少年作家的书,言辞中多有不满之意。其实,只要孩子肯读书就是好事,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选择一些好书就更好了。很多老师会不定期地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买书上也是毫不吝啬,一些专  相似文献   

11.
冯仑 《作文》2023,(19):52-53
<正>读书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少年时代,因为兴趣读了很多书,后来读书为我创造了就业机会。我在十四五岁时开始读历史书,读政治书,特别是读一些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后来上了大学,就选择了政治经济学,读社会主义理论有关书籍。结果在做生意之前,读书成了我的工作,成了我的职业。有些人特别喜欢历史,一辈子只研究历史。我读政治书,工作之后就教政治。一开始是因为兴趣读书,后来读书竟成了我的工作,这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可是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老师说,这得益于读了一些好书。小时候,我一直不喜欢读书,总是想着玩。到了初中,我才慢慢觉得读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我看的书有《大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张爱玲散文》,还有《格列佛游记》,其中数《张爱玲散文》这本书是我的最爱。我从  相似文献   

13.
虽然说每本书都有它的亮点,都有其可取 之处,但人生短暂,时间有限,谁也不可能把古 今中外的书都读完。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多 地读书,就必须有选择地读书,并且要读好书, 这样才会在最少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读书的方式也是一种学问,有些书仅当消 遣,可以泛泛地读;而有些书却需要细嚼慢咽, 用心体会用心感受,甚至一些佳句美文还要试 着背诵。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 自如地畅游于书海,才不会感觉乏味。  相似文献   

14.
<正>首先,我要强调的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它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  相似文献   

15.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一些经典著作。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少年,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因此常去一位残疾青年摆的书摊前看书的事。一天,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书摊前看书,被他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父亲为使他能继续看书,便让他卖草料换钱。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16.
进入暑假,不少同学都制订了自己的读书计划,可还有一些同学或家长问:该读一些什么书?我的回答很简单,只要不是庸俗下流反动的书,我们都可以读。同学们读书分为两种情况:有些同学平时就喜欢读书,他们的阅读量已经颇为可观了,这些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的内容;另有一部分同学平时不太爱读书,或者由于种种原因,阅读量比较少,这部分同学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读了。比如教材规定的名著(《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对自己的写作和思维能力提升有比较明显帮助的报纸杂志(《读者》《意林》《格言》)等。总的来说,…  相似文献   

17.
喜欢读书,却很盲目,书店里随意买来的,同学处借来的,老师推荐的,都会读到深夜。回头数数,也算读了不少书,却似乎都如烟云而过,没留下什么痕迹。“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于是开始四处搜索可以照亮我读书之路的向导。众里寻她千百度,终于找到了这本推荐书目。  相似文献   

18.
高效阅读法是一扇向知识敞开的大门,是一种在像迷宫一样的书中获取知识的新方法。你属于哪种读者?1)当我读一本我喜欢或不喜欢的书,我会读完它。2)如果我买一份报纸,我会把它读完。3)我认为,在一本书上面写字是一种令人愤慨的事。一本书就是一件珍贵的东西。4)在我阅读时,我不明白一段的意思,我会再读一次刚刚读过的几行。5)当我专心读书时,在头脑中我理解了所读到的内容。6)我通常都读一些工作需要的资料,很少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东西。7)我总是读完一本书后再去开始另一本,从来不同时读好几本。8)有时我先读书的结尾,之…  相似文献   

19.
入境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教师在学生不易弄懂而教师又不易讲清的地方,一味采取放羊式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多读熟背,希望学生在读背过程中能自行理解其义。书读百遍之后,其义果真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自见吗?实践证明,读书的次数与读书的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现在有些学生读书,犹如小和尚念经——口在念,心却游离在外;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未必能准确理解其义。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很多中外名人都给出了很有见地的说法。在此,我不予评判,只提出一些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有些书,读了之后是不会后悔的。例如那些立意和内容都很深的书,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那样的巨著,我都读不太懂,甚至很不懂,但仍会硬着头皮读下去而不后悔。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