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迅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川开创了中国小说新的模式.在叙事上他的小说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手法,不可靠叙事随处可见,<阿Q正传>从事实/事件抽和价值/伦理轴两个维度充分体现了叙事的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理发》是美国小说家林.拉德纳的经典之作。该小说短小精悍,辛辣幽默,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讲诉了小说主人公吉姆所做的种种恶作剧,最后被误杀的故事。本文以韦恩.布斯的修辞性叙事理论为指导,通过文本细读,从而揭示《理发》在事实/事件轴和价值/伦理轴两个维度具有典型的不可靠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家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新作《曲终人在》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来说,都无疑是2015年官场小说的重要收获。作者通过主人公人际关系网中受访者们提供的一份份证词,多角度还原了一个普通官员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独特的叙事伦理倾向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新尺度,这种叙事伦理倾向具体体现在作家对官场的道德叩问,对为官的使命、责任的道德思考。此外,小说材料与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之间的无缝衔接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亮点,"拟纪实文学"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使得形式本身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以池莉的《绿水长流》为例,分析这部小说叙事的不可靠性。这种不可靠性主要表现在叙事自身的不可靠:对事件、事实的不可靠报道;因知识、感知的缺陷造成的不可靠读解;对伦理评价的偏颇造成的不可靠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欲望越出物质需要层面成为消费社会的核心逻辑,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遭到异化,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创作日益演化为权欲能指的反复叙事。这一现象是欲望叙事越来越背离自由伦理并日益转向消费伦理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和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和叙事伦理四个方面对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表明除新颖的内容之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真实地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73-74,79
在商界小说的经济叙事话语中,商场上的博弈生存是小说表现最多的景观,在一场场博弈过程中,展现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财富交换,它更是一场场人生博弈的过程,充满了经济与伦理、理性与感性、金钱与人性的价值伦理冲突。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热潮的历史文化缘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官场小说”的热潮。从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进行考察,“官场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文学中官场叙事传统在新的时代境遇中的延续和发展。一方面,权力异化而导致的官场腐败与自由宽松的话语氛围为它的兴盛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官场小说”是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对自身角色的确证,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批判与建构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我国涉及官场的小说作品由来已久,晚清的谴责小说更是将官场作为了写作对象。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许多细致、全面描写官场生活,深刻反映官场人物的当代官场小说。本文从叙事背景三级化、正面人物形象脸谱化、反面人物变质过程统一化、女性人物形象呆板化和结尾固定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官场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考述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在对碎片般的历史的追述与审视中,他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叙述策略,打破了以往的说书传统,寻求多元话语的对话,激活并重建了小说与现实和历史的联系。在小说的讲述上,《花腔》打破了只有一个叙事主体的革命的叙事,采用了多元主体的伦理的叙事,展示出个人命运在历史中的无奈,对传统价值观念及个人生命的终极价值作出了尖锐的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鹏 《文教资料》2013,(35):98-100
土改这一题材的小说创作横跨半个多世纪,从阶级性革命话语叙述到直逼人性的的思考,呈现了两幅迥然不同历史伦理叙事图景.其中解放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尤凤伟的《一九四八》是前后两个时期描写土改的代表作,相同题材的叙事在伦理立场、善恶表达、人性挖掘以及爱情描写上却是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创作个案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正如某些论所言,当代中国坛一个“突出而重要的学史现象和化现象”,就是以正面描写官场权力生态和揭露腐败现象为特点的官场学的兴盛和繁荣。官场小说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权力镜像,是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所谓宏大叙事,涵括了诸多复杂的话语系统,是个多重暧昧的话语场域,具有丰富的言说空间和特殊的研究价值。研究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对官场小说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化阐释和美学批评,其立足于具体作家作品分析的个案研究无疑是此一时期官场小说研究的重要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阶级斗争叙事是周立波土改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修辞策略,这不仅表现在作者瓦解了农村中以血缘关系定亲疏的成规,而且巧妙地借助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伦理规则为阶级斗争叙事服务;而“革命话语”对“农民语言”的改造和修正这一事实,也恰好说明经过改造的“农民语言”同样能为建构新的社会秩序起到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小说潮流的更迭演变体现为叙事话语的历史变迁。寻根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历史变革,使其由当前客观性的社会话语向虚幻的历史与文化话语发展演变。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原因、寻根小说对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新时期小说发展演变的影响。从而认为,寻根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受现象学思想的影响,萨特非常重视时间的作用,这使得伦理叙事中产生了丰富的时间技巧.萨特的时间观和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不同,他认为时间是一种立体的三维结构.小说叙事可以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在时间的三维结构中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的叙述者“小伙计”表现为三个维度上的不可靠性,即事实、价值和感知轴上的不可靠,作者鲁迅正是利用了不可靠叙述的特点,把更大的叙事目的编织在叙述行为中,探讨不可靠叙述的目的使读者理解这类叙事的技巧内涵,同时激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的《简述地狱之行》探讨了精神病患者沃特金斯的身份,揭示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工业革命后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在费伦的叙事判断理论关照下可以发现:小说人物对沃特金斯身份的阐释判断推进了小说的叙事进程;不同小说人物的信件展示出他们对沃特金斯身份的伦理判断,引发读者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索;医院、病人身份、病人梦境及相关信件这四种叙事元素的综合运用促成读者作出基于阐释判断与伦理判断的积极的审美判断。这三种判断推动了小说在叙事形式、叙事伦理和叙事美学上的融合。作者对沃特金斯康复历程中的身份探讨,映射出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战争创伤、生态危机与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J.D.塞林格的唯一一部小说,能够经久不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功不可没。文章应用叙事层理论和小说修辞学理论,探讨了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技巧,他应用了三层叙事技巧,并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者,为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当今学领域,女性失语症并未终结。为了消除女性失语症,把叙事学和性别因素结合起来从对话性的角度锲入女性学,探讨了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前提、理论基础和具体表现,提倡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这种写作策略。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的具体体现又主要以结构上的暗辩体、不可靠叙述、人物的“抢话”、转述语中的自由间接引语为典型。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是女性学与叙事话语的契合。它为建构女性话语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为女性写作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它是一种策略化本质描述、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不是绝对化、普遍化的本质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消除女性失语症,建构女性话语;最终目的是观照现实,改造现存的社会。我们高举的价值立场是不具有强权性的女性人主义价值立场。它瓦解、颠覆的是男权制度、男权话语而不是具体的丰富的个体男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原作家刘庆邦始终关注着中原乡土文明。以作家的敏锐感知力,他注意到在现代观念映照下,中原大地的伦理观念的变化,并对此进行了展现和思考。在爱情、亲情、性爱的伦理叙事中,他的小说隐含着叙述者的叙事立场、叙事意指和道德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