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云山同志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报业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必须做大做强报业产业。  相似文献   

2.
报业数字化:报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集团化的制度安排下,报业集团与政府由博弈渐渐走向稳定结构性平衡,报业集团成为改革的获益者.为维护其既得利益,报业集团对现有体制产生了较强依赖.数字化使传统报业集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使报业对现有体制的依赖性更强,报业由此丧失了改革的动力.在数字化背景下,报业必须寻求数字化转型,其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使报业产生了对资本的强烈需求,从而带来了数字化时代报业体制改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袁德渠 《今传媒》2011,(5):63-64
"全媒体"时代,激烈的媒介竞争给传统报业带来巨大冲击。先天不足的中国报业前景堪忧,面对挑战只有积极应战,顺应全媒体的时代潮流,抢抓机遇,创新变革、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和抗击风险能力,才能化危机为转机。  相似文献   

4.
邢瑞  范以锦 《传媒》2012,(3):72-73
本文针对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政策背景,论述了资本运营对于中国报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应对国际传媒集团挑战、盘活自身资产、无形资产"有形化"和推动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报业进行资本运营的重要性,其次结合具体案例描述了当前中国报业进行资本运营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报业在现有政策背景下进行资本运营实践必须把握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的空前红火,很多报业集团纷纷试图寻找机会上市,但太多的例子表明,上市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着重讨论一下报业集团上市的利与弊。报业上市之利1.有利于报业集团之间的兼并和收购,从而帮助其做大做强报业上市,无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融资,从而为以后的收购、兼并积聚大量资本。随着近年来中  相似文献   

6.
<正> 建立报业集团,从事多种经营,用不同方式寻求资金支持,进行规模化竞争,是目前中国报业发展的主流景象。在这一竞争中,读者资源和广告资源通过市场壏.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实力派报纸手中。与此同时高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使报纸在同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中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报业积极进军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相比,目前报纸的网络化成本更低,效果更显著,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报业深化体制改革,为其产业发展提供广阔政策空间的同时也注入了强大活力。如何在现行情况下拓展报业空间,如何探寻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从原有产业化思路下的报业产品经营策略转向真正推进实施传媒产业化的战略……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摆在中国报业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各报业集团在强化市场开发、成本控制和利润深挖上做了很多努力。"十二五"期间,对于报业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深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成了中国报业通过跨地区发展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推进省级党报报业集团所主办子报的跨地区发展,是报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也是对现有文化体制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新闻体制的原因,作为中国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报业,不仅在党报数量上占据了中国党报的80%,而且其报纸种类达到850种,几乎占到全国报纸的半壁江山.但在庞大的数量背后,却是与其数量不相称的报业实力,基于行政分割造成的长期偏安一隅,报业体制的陈旧封闭,使地市报业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存在资源相对过剩、做大做强动力不够、产能不足、边际效益递减等并生矛盾.在报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更面临着大中城市综合传媒集团、大型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冲击,可谓四面楚歌.为应对挑战,地市报业在联合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各种联盟应运而生.但这种松散型的组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市报业被动挨打的局面.随着各种要素的成熟,地市报业迫切需要从“邦联”走向“联邦”.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中国报业发展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报业而言,2008年可谓"喜忧参半":所喜者.受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和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喜庆事件的刺激与牵引,中国报业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所忧者,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报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报业经营人力资源成本攀升;新闻纸大幅涨价导致报纸运营原材料成本的抬升;国际油价走高导致报纸物流成本大增;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日益显著,给报社广告经营带来严峻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把握"战略转折点"稳扎稳打变危为机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戴玉庆 在危机之中、以及危机过后,报业会进入一个低赢利时代.不会再有天价的广告.在"去泡沫化"经济背景下,报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强者更强,弱者出局.报业集中度必然提高.去泡沫化将导致报业总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报业的成本是刚性的.少数几张经营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较大,公信力较强的报纸,相对来说虽是微利,但还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这样的报纸会长期保留.这是此次金融危机对全国报业的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如同“做大做强”一样,“跨越式发展”是中国报业提出的又一个响亮口号,频频见诸各种讲话、报告、论坛和文章。确实需要对“跨越式发展”作一些实证性分析。本文试图从发行空间、广告空间、资本空间、产业空间、政策空间五个方面加以初步论证。 发行空间:小康社会信息需求趋旺,千人拥报率水平较低,市场容量很大 未来10年,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全面”不仅指物  相似文献   

13.
佛山报业面临的严酷竞争生态或许可用"罕见"来形容.整个广佛都市圈中,佛山距广州只有20公里上下.对广州三大报业集团来说,佛山几乎是其第二个"主场".也因此,在本土做大做强,对佛山报业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4.
支英珉 《青年记者》2009,(22):18-19
转企改制,对报业经营者来说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多年来,国内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报业经营水平的提升和经营规模的扩展,但同样伴随着报业的壮大和发展,报业经营者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在面对做大做强报业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时,不得不面临越来越多报业经营创新拓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制约?转企改制恰恰给众多报业经营者提供了创新实践的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傅绍万 《传媒》2012,(9):16-18
正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是个再老不过的话题。因为报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文化产业。国外的报纸也好,国内的报纸也罢,从创办之日起,就从事产业经营。像1939年1月1日创刊的《大众日报》,创刊号上就有商业广告。但是,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新课题。一方面,面对新形势,需要抢抓机遇继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许多报人已经丧失信心,准备放弃报业,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6.
李晓晔 《传媒》2002,(5):18-20
目前,全国已成立26家报业集团,这标志着中国报业进入了集团化发展的新阶段。怎样把报业集团做大做强,是所有报业集团面临的世纪性重要课题。最近,我们走访了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熙玉,请他就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 问:报业集团怎样才算做大做强? 答: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如同”做大做强”一样,“跨越式发展”是中国报业提出的又一个响亮口号,频频见诸各种讲话、报告、论坛和文章。 当然可以质疑,“跨越式发展”是不是不切实际的梦幻?是不是自我陶醉的盲目? 确实需要对“跨越式发展”作一些实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大势,择机而上。作为传统报业,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报业?如何形成更有发展后劲的产业结构?等等,这些一直是地市报社的社长、老总们思考的问题。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选登了与地市报做大做强主业、开发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方面相关的两篇文章,供地市报同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鸿仁 《传媒》2001,(12):29-31
报业集团化后,如何把拥有的资产做活,并由活而强而大,是报业经营管理者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做活做强做大报业经济的核心,显然又在于,报业的经营应当随着报业的集团化而转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冲击了国内报业的发展,使其面临发行量萎缩,广告率下降,读者流失等诸多困境。报业界的"拐点论","报业消亡论"使报纸的生存问题急需关注。新媒体的崛起是否会使国内报业灭亡?新媒体时代国内报业如何生存?首先对新媒体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其次就美国和日本报业的发展做了分析并从中得出国内报业发展的启示。然后对国内报业的现状做了简要概括。最后对国内报业的生存法则做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