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上的一个小城是我的故乡,它有一个给人无限遐想的名字--大理.在外求学的日子,忙碌而紧张,疲倦的时候,我常常回想那些遥远的云水间的记忆,心里就会感到平静和温暖.每到假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尽情地享受那种恬淡舒适的日子,蓝天绿水,云卷云舒,每一个动人的细节我都用心品味,悉心珍藏.……  相似文献   

2.
一些目光     
正河流渐行渐远"下窄坡"这个我出生并成长的寨子,记忆中不足百户,现在也没有突破这个数目。最少时,不足五十户。这里提到的是还不足五十户时的记忆,经过时间的覆盖遮蔽后,记忆制造了另外一个空间和时间。我承认,记忆是无法得到真实还原的,有时我们甚至会不经意就篡改了真实。在那个不足五十户的村寨里,出现了一些形形色色的人与物。诸如出现了一个以一些社会青年组成的帮派,为非作歹;诸如出现了七只还是八只天鹅,雪白的,在后山的草木间悠闲自得,最后却被村里人用那时还未收缴的枪轰走了;诸如出  相似文献   

3.
给生命化妆     
不久以前,曾随手翻阅一本装帧精美花哨、价格令人咋舌的谈论现代化妆技巧的专著.对于此类无关痛痒的闲书,我向来不大在意.不过,还是耐了性子,粗略地把它浏览了一遍.在写这本书的那位"美容家"看来,要做一个有"品位"、有"魅力"、有"个性"的人,那他(她)就必须懂得如何对自己的外部形象进行富有个性特色的"包装".我懂"美容家"的意思,那无非就是一个人要懂得打扮,懂得给自己的形体加上一些花花草草的装饰.似乎你只要这么去做了,整个人立马会非常有"品位"起来.单眼皮的,只要舍得挨上一刀,硬生生地在眼珠子那薄薄的"门帘"上拉一条槽,那原本混浊无神的小眼睛,马上会变得炯炯有神.塌鼻梁的,只要用硅胶随便那么一垫,转眼间鼻子便会挺直如"悬胆".粗胳膊粗腿的,只要刮去二两肥肉,便会出脱得如修竹般灵秀硕长.胸脯干瘪如平板玻璃的,只要充填上些棉花状的"物件",马上就会变得性感十足,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4.
母亲     
太阳滋润万物生长,没有太阳花儿就不会开放.而母亲则是每个人心中的太阳,没有这个太阳心灵就会变得荒凉.……  相似文献   

5.
山野有灵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山太高了就会让人琢磨不透.或许真的山野有灵. 我是在山乡里长大的人,但每当想起儿时山野里的岁月,至今还对大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深的敬畏之情.记忆中身处黑森林时,那似乎是一种从母体子宫里就带来的甜甜的恐惧感觉;独自走在旷野或山峡,心底又会生出莫可名状的失意与忧伤.有时,那山中的一切只能用全身心的每一根神经去感触,但你根本无法把它说清道明.  相似文献   

6.
正冬至过去,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每年的这个时节,乡下老家的小叔就会在周末打来电话,说是将就我们周末休息时间,让大家分享他们辛苦一年的成果,把年猪给杀了,不然,到了腊月就没时间了。因为要过年,乡村的腊月,总是那么忙碌。这让我想起儿时的乡村腊月。儿时的记忆里,每当进入腊月,乡村的天空总是袅袅炊烟缭绕盘旋,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醇厚的浓香和  相似文献   

7.
坐拥书城     
"书房",在旧时是一个充满了高贵气息的词儿,很容易让人想起一间宽敞的房子,有字画悬挂,线装书挤在漆得发亮的书柜里,读书人秉烛夜读,把儒雅的影子映在纸窗上……拥有一间书房,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如果缺少了,总是将军缺少佩剑、掌权者没有大印一般遗憾.  相似文献   

8.
独自在家     
因为时间太久,墙上那幅画的颜色已经变得很暗,上面的人物都看不清了。这是一幅18世纪的意大利油画,一点儿也不值钱,20世纪30年代我父亲买下的。他去世后,画就传给了我和妻子。将来,它又会属于我们的儿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常常会凝视着这幅画以及家中的其它摆设。虽然搬过几次家,但这些东西总是给人一种永恒的感觉。每一件摆设都是我们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其它东西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整体。就拿这个书架来说吧,每一本书都能令人回忆起一个故事:吉尔想买,或者是我想买,也许是一件礼物,可能我们曾一起朗读过其中…  相似文献   

9.
走进大理,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节日还是平常日子,只要有心,你会常常听到一阵阵古意斑斓的音乐,从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白族本主庙、文昌宫,甚至是白族庭院、节日舞台上飘然而来.那音乐时而庄严,时而静肃,时而激越,时而飘逸,时而柔婉,时而轻曼,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渐渐地,你的心灵深处一种飘飘欲仙的超脱感,神秘感,净化感便油然而生.那感觉仿佛就象置身于遥远的古代,沐浴在唐风宋雨之中,让人久久回不过神来.这种音乐其实就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仍在大理盛传的、被音乐界称为"世纪末元音"、"广陵绝响"的中华民族音乐瑰宝--大理洞经古乐.……  相似文献   

10.
安康路42号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21,(10):35-39
安康路42号,是宾川县城边缘一个简朴而陈旧的小院.它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中转站.2011年,我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在小院租住了一年多的时光.这段时光在我的生命里打上了一个拙朴的烙印,见证了我从"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的过程.小院里那些来去如风、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做小生意的,有打工的,也有未买房而临时落脚于此的工薪族.我和他们混杂在一起,成为小城最朴素无言的底色.我租住的那间小屋,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住过;我搬走之后,又有多少人来住也无从得知.那些来去如风的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小院便是劳累之后的一个临时栖息地.我在小院里,听过欢笑声、打骂声、哭喊声,也见过悄悄溜进来的小偷.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也有吸毒的、钱色交易的、跑路的……一个简单的小院,承载着社会底层复杂的人群,这些人,互相成为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或许见面打过招呼,或许在楼道上擦肩而过,最终都像遗忘一粒尘埃一样,在各自的记忆中不复存在.可是,"安康"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是幸福最基础的注脚.我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记起安康路42号小院,记起和小院有关的一些人和事.  相似文献   

11.
记住阿东     
那是他出事前的一个月--近乎整整的一个月,一位酷似商人的<×书画报>的编辑千里迢迢来到大理组稿.我被通知前往晤见.然而,对于书画,我只是喜爱和爱好而已,是个不入道的外行人.我把我的担心如实地告诉给了编辑大人.他似乎并不以为然,只是一再地声称"只要出面组组稿……就有辛苦费".我禁不住也不以为然起来.他谈论版面的事,并拿出样报让我看,平心而论,这张报纸很美也很大气,加上是彩印的,就格外地抢眼.他一再地催我,并再三说,会有好处费的!"……有回扣的."他压低声音很神秘地凑近我说,那神情颇像传授祖传秘方似的.我直率地告诉他:我不适合.不过,我说,我可以推荐给你一个人,他也许会适合于这张报纸.  相似文献   

12.
我从山中来     
在一个幸福家庭中,有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女孩,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一个农村女孩.   我上了初中,不得不离开父母来到城里上学,我舍不得,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舍难分,因为我知道,这样一来父母给予我的爱就会随之疏远.……  相似文献   

13.
我爹     
这个男人我没叫过爸爸,需要称呼的时候一概以"我爹"呼之。听我娘说,我生下来后他似乎短暂地不太满意我的性别,为我尿过的尿片是洗了再晒还是直接送太阳公公紫外线消毒与他的老婆我的娘发生过无数舌战,万幸他那时在部队,不然我疑心成年后翻阅儿时旧照时鼻尖会飘过一阵阵骚腥……佛  相似文献   

14.
蓦然写下这个题目,是否会让人感觉有些夸张?然而当我一一回忆起三月街那些难以忘怀的场景,那么,的确除了"魂牵梦绕"就再也找不出更恰当的词语来表明白族人对三月街的感受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是那么遥远而神秘,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我的故乡洱源凤羽离大理城不足一百公里,从水系上来说,它是真正的洱海之源,但是,被称为世界屋脊屋檐的点苍山把我们远远地隔在大理坝子西北的山峦之间。那时候交通阻隔,凤羽人要去一趟大理无异于现代的大理人去一趟北京,至少两天行程。即首先要翻越点苍山的余脉天马山来到邓川,如果想找一点代步工具,那就得继续赶往沙  相似文献   

15.
诚信,折射你的灵魂.   在做一件只有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儿时你诚信与否,将折射出你灵魂的崇高或卑劣.比如说,在没有人监考的考场中,你手边恰好有你不会做的那道题的答案,比如,在监视器坏了的超市中,你看中了一样小东西却又没带足钱;比如…………  相似文献   

16.
走进新华村     
真正能够走进鹤庆新华村的,又有几人? 要到鹤庆新华白族村的人,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迫切,早早幻想着去邂逅那一片水意漫漶的世界.新华的水,丰富而清澈,她从每家每户门前屋后流过.新华的房屋、墙基是石头的,长满葱郁的青苔,屋顶上盖着青瓦,细雨飘洒,泛起淡淡的青光.做饭的时候,走出厨房弯下腰就可在明亮的流水里洗菜.当春节来临的时候,妇人的眼睛就早早布满了忧虑的影子,那影子总是远涉他乡做手工艺的丈夫.  相似文献   

17.
峡谷情     
又到我要重回峡谷的时间了. 多年前,我曾在怒江和澜沧江这两个大峡谷工作过.我把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和记忆留在让人梦牵魂绕的地方.于是,多年之后,常有一种念头总是鬼使神差地支配着我每隔一段时间要回到峡谷去看看.以前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直至人到中年时我才仿佛有所醒悟,原来人生常常需要寻找一种久违的激情啊.  相似文献   

18.
<正>小飞侠彼得·潘是我儿时的偶像,拥有着每个孩子梦想拥有的东西;他可以自由飞翔,和仙女们一起游戏,与海盗们作斗争。他住在永无岛上,而且是那里的终身居民,不会长大,永远能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读着小飞侠的故事,闭上眼睛,仿佛我也变成了他……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我知道我不能再以彼得·潘那种孩子的思维去思考这个世界了。但我发现有很多成年人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患上了"彼得·潘综合征"——沉醉在童年的快乐中不能自拔,不愿承担成年人应该  相似文献   

19.
那丝沉甸甸的温暖,在黎明之时,伴我的记忆之帆,渐行渐远……   孩童的时光里,总有一个健壮的身影闪现在眼前,那张亲切而朴素的笑脸,牵引着我展翅高飞--爷爷,一个我最爱和最敬佩的人.……  相似文献   

20.
改变人生命运的一幅画“死囚! “已经五个星期了,我一直与这个念头一起生活,总是与它互相陪伴,总是在它的面前颤抖,总是在它的重压下弯腰屈背……“在我的身后将留下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