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科学研究模型及其体系具有“形而中”的性质,形而中既非道,也非器,而是象。象乃道的隐性显现,乃器的直接生成之源。依此观之,西方传统科学属于以“心物二分”为前提而产生的原子论为基础的构成论研究传统,可谓“机械式”的“器物学”,长于分析和机械制造;而中国传统科学属于以“心物合一”为前提而产生的“气象学”为基础的生成论的研究传统,长于对生命和整体的把握。二者是彼此独立的两大科学传统。中国传统科学在近代的命运,不是被证伪,而是被打败。世界未来科学的发展,将取决于中西两大科学传统的会通与互补。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的存在价值及其地位作出恰当的评价,才能在中国文化现代发展中摆正中国传统科学的位置,才能在世界文化和世界科学的未来发展中,做出中华民族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笔者主要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正确选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在马克思主义三大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而且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既是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基因。对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意义、理论体系构建与加强研究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研究,并为孙子兵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拓展《孙子兵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廓清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有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以“人性善”为哲学基础,以“仁者爱人”为核心理念,以“正义君子”为培养目标,以“四维”“八德”为施教内容,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主张“知行相须”,强调“修身为本”。从根本上说,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就是教人懂得做人,懂得爱人的教育;“修身为本”是传统道德教育的根本方法,“教人如何修身”几乎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发展史的全部内容。我国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应予继承与弘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传统道德以新的内涵,欲完成这一使命,必须对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成中英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年来,他在海外为传播中国文化,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对中国文化所持的态度是“推陈出新”,他的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和世界化的理论见解以及他的“新‘新儒学’”理论体系的构想,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从他的思想中可以反映出当代新儒家新的心态和新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西科学会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西科学的讨论,争论颇多,究其因,多在对历史的基本预设与对科学的基本界定不同。笔者以为,无论是西方的或中国的文化传统,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成演化的,科学本是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笔者就中西科学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简称为:“两条路”——认为人类科学从发展的全过程,即整体看是统一的,但就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看,则有两大方向,两大主流。“生成元”——试图以中国周易“乾坤并建”的思想为系统科学的发展确立不同于原子论的逻辑起点。“形而中”——揭示中国古典生成论模型——阴阳五行的基础是“有象无形”之“气”,此与形而下的西方科学分属不同层面,是中西科学的根本差异之一。现将以上三观点集中归之于下,以冀同道批评。  相似文献   

8.
霍斯特的认知多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解释生物向更高等级进化的机制,还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不断前进的动力。霍斯特提出的多元认知思想,通过多元认知的模型表征,为消解语义原子论与整体论之争开辟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整体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复杂科学的形成和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兴起,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质疑和反思基于"原子论"的传统教学设计观及其设计方法,认为原本复杂的教学现象在这种原子论的支配下变成了预设的、机械的、简单化的设计过程,并开始探究整体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模式.本文基于整体论思想探讨了教学设计的整体观,并通过整体性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型--4C/ID透视了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中国应建立“侨务文化”理论体系。从全球化时代语境出发,建立“侨务文化”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时代话语要求。中国侨务文化理论体系以起源论、认识论、历史论、政策论与实践论等理论板块为体系架构,阐释中国侨务文化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过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中心的文化逻辑是认识论的核心,这种逻辑的基础就是中国《易经》与《墨经》中的“阴阳和合”与“同异交得”的观念。在侨务文化的历史论中,划分了侨务文化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指出不同阶段的主要发展特性。在对侨务文化政策观念的论述中,主张以和谐发展为主体,要以国际法律规章和国际惯例来制定我们的侨务政策,维护华侨与华人的合法权利与要求。关于侨务文化实践方面,则应当适应全球化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引进华侨与华人的金融和产业投资与科技力量的合作,推动中国侨务工作的转型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从形成过程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经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由“文化自信”到“新的文化使命”,再到“新的文化使命”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统一的三个阶段。在理论上,这一思想是完备严整、开放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彰显统领性、人民性、全局性、实践性等理论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筑牢共同思想基础,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对峙由来已久,二者之间展开了多元化、多层面的批评与反批评。究其根源,二者之间存在本体论立场的根本对立。社群主义坚守整体论立场,视社会为本原;自由主义固守原子论立场,主张个体为本原。固守于整体论或原子论立场,二者均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根本缺陷,并深陷于其无法摆脱的方法论困境之中。缘于此,坚守各自立场的批评与反批评将无休止地持续下去。欲实现对此的真正超越,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并确立异于整体论和原子论的本体论立场,并确立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年伟大实践经验结晶,其科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基本形成、发展成熟、形成完整科学体来并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层次递进过程。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不仅仅是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更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思想史上,古希腊的“原子论”和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是影响极为深远的两种学说。它们分别代表着西方的和中国传统的科学思维类型的基本特点。它们的差异,不仅影响中西各自的物质本原和结构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伦理学发展关键在于建构新的伦理学理论体系。综合各项意见通过反思得出以下关于中国伦理学发展应当如何构建新体系的几点看法:以回归生活世界中的人作为伦理研究的出发点;以中西方传统文化作为理论资源;以构建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相统一的新理论体系为原则;以促进形成讲公平、合理性的现代和谐社会为理论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新时代表达,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之中作为守恒的价值归置。文章从这一背景出发,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理论中的人民主体性思想,继而整合百年历程中党关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归纳出“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途上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是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作。该书以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为方法论,以性善论作为理论前提,建构了以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为支柱的理论大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虽然不尽完善但却洋溢着理想精神的乐观主义的人性化心理学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后,中西科学技术的发展此消彼长。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术型文化与西方以宇宙问题为中心、宗教和科学都很发达的“二希”文化的差异;二是走到穷途末路的封建地主阶级与西方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的差异;三是来源于两种科技自身的“实用”与“实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以广义的文化概念来看,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近现代走向后现代。比照现代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内容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生成的、整体的思想,会发现有许多契合之处。文中特别把分形理论中“空集”的概念与老子的有关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我们传统文化中具有后现代生成论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与智慧,只要正确地研究、继承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把握现在,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将是与后现代文化最为契合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