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空间价值研究,既要考虑城市空间价值创造的发展动力,又要思考城市的总体艺术模式和价值意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资本"的创造亦是一种城市艺术设计的升华。中外城市空间价值创新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能够被认同为"城市文化资本"要素的历史遗存与设计,必然是具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性价值的人类共同记忆文化,必然能够充分表现"城市文化资本"的意义和城市的总体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帆 《文化学刊》2015,(1):85-89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促使了城市及城市文化的产生,城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城市文化资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三亚"浪漫天涯"城市文化是基于三亚特有的地理场域与历史文化根脉,结合现代旅游发展之"浪漫""天之涯"建设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的总和。"浪漫天涯"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与呈现表现在宏观市域之"三湾"空间格局打造、重点场域之文化情境创设、城市风貌意象之整体氛围营造三方面。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三亚"浪漫天涯"城市文化释义与空间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客家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融合,即是客家节日对城市文化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行为空间中的塑造,具体阐释为以下三个方面:客家节日在城市文化中的价值传承,具体包括保持良好的道德价值、扩大城市文化空间群体的文化认同、传播生态发展意识;客家节日的娱乐性与公共性开发;节庆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逐渐被破坏,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延续与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句法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能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几何结构提供客观的量化结果,从而为其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以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现状,从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分析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与业态分布及历史文化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学术界对城市文化空间的研究自21世纪初才逐渐被学界所重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近年来,随着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的融入,城市文化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日趋丰富。为探究国际城市文化空间的文献特征、趋势与研究热点,以1997—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4844篇与城市文化空间研究高度相关的论文为基础,借助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对国际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发文数量、期刊分布、文献共被引、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城市文化空间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相对明显,且相关研究领域与合作网络呈拓展趋势。(2)城市文化空间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等属性共同架构了城市文化空间不同层面的研究内容。(3)结合时代发展特征、避免学科间研究的割裂与断层,跨学科多角度融合成为城市文化空间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是构筑城市核心凝聚力的基础,文化空间是承载城市文脉的空间载体,城市文化空间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空间上有序的有机整体,并以此划分为城市整体文化肌理、城市文化分区、特色风貌街(地)区和文化空间节点四个层次。通过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梳理,实现多元的城市文化与空间结构的整合;对于城市特定文化街区与节点的功能塑造,实现这些特定空间的文化储存与创新。在整个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导入,将是多层次发展城市文化空间的一条主要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中央文化区"作为城市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中心,对于城市文化活力的增强,城市人文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13个地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集聚度的空间分布调查,认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的集聚度和集聚数量,与城市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集聚性与城市文化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性也与城市规划的理念有着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9.
国家和区域发展必须实行硬实力与软实力双轮驱动。其中,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城市增强竞争优势、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不断塑造的结果。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软实力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以山东省日照市为研究个案,针对日照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为提升日照文化软实力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总体回顾城市规划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转型背景中的城市规划角色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城市规划与城市战略空间方向抉择、可持续生长的城市结构、战略空间资源布局、城市空间运营策略、城市社会空间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中国当前城市规划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空间作为承载城市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异质性最强的空间类型之一,其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和特质,对于城市文化发展和空间营造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内涵演化、动力识别、实用转向、虚拟拓展等的研究,概述近30年来我国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历程,总结城市文化空间具有物质、精神和行为的统一性、时空二重性、多级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是由人类通过长期的聚集性活动创造出来的,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的形态总和,深刻影响城市人群生产生活状态和城市物质空间生产方式.城市文化空间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支撑,许多城市片面地将城市文化理解为非物质层面的成果,忽略了城市文化空间这一文化物质载体的深刻作用.绿地空间是城市文化空间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龙彬  李静  王昊 《中国名城》2022,(3):60-65
公园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阐释,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稳定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公园城市营建的重要对象,城市野境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重要支持.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从公园城市视角出发对城市野境进行价值转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城市野境营建的3条路径,即搭建多...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都要受到这一定势的左右和影响。文化本是一个动化的流程,但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发展阶段,都必然存在一定的文化秩序、文化主流,它在这一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起着支配作用和指导作用。任何具体历史阶段的文化氛围,必然有这样一种思想意识中心或重心,否则,社会必然处于一种混乱和动荡状态。 个人的价值定向,是从人的主观活动上着眼的。任何个人的主观活动,都脱离不开社会现实,归根结蒂,是从这样或那样的社会现实出发,去规定和设计个人行为方式和个人行为目标。这种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目标,都必然与社会文化定势发生关系。当社会文化氛围是健康向上的,而个人的价值定向又与这一氛围相一致,那么个人的价值定向就与社会文化定势同步发展,在此范围中,任何具有创造性的个人价值定向,必然促进和推动社会文化定势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前进和发展即包括文化量的方面,也包括文化质的方面,起这种作用的人类个体,除了本人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条件外,应当首先看到,某个具体的人必然是从社会实践出发,对人本身所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实质性的客观存在有一种明智的认识和把握,并把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之间的那些客观的关系,溶  相似文献   

15.
区域文化创新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文化转向"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何建构、提升一个省域的"文化软实力",需要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和"文化治理"的意义上进行区域文化全面创新。从互联网思维创新模式出发,提出省域范围内"文化软实力"提升和省域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寻求为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和城市区域的"文化软实力"能级创造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城市空间主要由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组成。其中,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对古代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里亚的空间及其神庙等公共建筑进行历史的解读,可以看到它们所传载的公共活动是城市活动的一部分,因而体现出托勒密王朝时期城市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因素和专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其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数理分析以及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比较分析,在对泉州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问题,探讨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保护的均衡,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地位,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建设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示,而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则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发力点.其生态价值转化的根本逻辑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促进生态价值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价值体系的耦合发展,形成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位一体的复合效益,从而满足人民的多层次需求、构建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19.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栲栳是黄河宁夏段贺兰县地区传统乡土社会中主要的文化符号,也是我国非遗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但在日常保护传承实践中,往往因看不清现实价值而态度消极,这也是当下非遗发展面临的时代难题。本文以马克思"资本""价值"理论及社会学资本理论为视角,通过"掘价"方式呈现非遗栲栳的历史文化、社会时代及经济资本价值。希望以"现实"价值激发护遗传遗的内生动力,在促进非遗栲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地方性知识及一种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