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2.
济南项先生来信说,他的孙子不讲道理时,儿媳总是很袒护,还说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让儿子唱黑脸,她唱红脸,他问,这种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4.
慎扮红白脸     
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调节,使孩子感到家庭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其实,这种家教分工并不科学,往往利少弊多: 1、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  相似文献   

5.
在谈到教育孩子要一致时,家庭教育指导者差不多都异口同声地对家长说:“不能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以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教育孩子要一致”,这说的是“教育原则”;而“黑脸”、“白脸”之说,指的是教育方法,两者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它们两者形不成一对矛盾。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把“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教育原则的坚定性”对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  相似文献   

7.
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  相似文献   

8.
矿矿 《师道》2002,(11):33-34
如果你有兴趣去问美国孩子,在他们的生活中,什么东西使他们最感到压力,95%的孩子会告诉你:“学校。”怎么会得出这种结论呢?学校嘛,就应该是一个学习的乐园。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想的。但对于美国孩子来说,学校几乎谈不上是个学习的地方。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错误认识,根源来自那些教书的人———老师。因为,很多老师几乎并不在意他们教些什么。教书不过是一种职业,一个赚了钱去养家糊口的职业。我并不是说把教书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有什么大错,对那些把生存当成第一重要的人来说,在美国这种社会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0.
“红白脸”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策略,要想教育好孩子,不管是“红脸”还是“白脸”父母都得统一思想、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拆台.暗地争宠,这样孩子才能服从管教,并对父母心生敬意。红脸的爸爸周末我在公司加班,便把督促儿子小星练琴的任务交给了小星的爸爸,他爸爸信誓旦旦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卉 《宁夏教育》2009,(5):78-78
综观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几名小学生自编自演一个小品。它的情节是:有一个小学生随便把易拉罐扔在地上,一位老伯伯走来,对他说;“不可乱扔垃圾”。这个学生二话不说,拾起易拉罐。等老伯伯走后,他又把易拉罐扔在地上当球踢;又遇到警察叔叔,同样,二话不说,乖乖地把易拉罐捡起来,过后又扔在地上;迎面走来一位像是老师的人,这个学生不等他开口,就抢先说:“老师,请你不要多说了,你要讲什么,我都知道,我把易拉罐丢进垃圾箱就是了。”这个小品的主题是“不乱扔垃圾”。有意思的是,这个小品无意中表露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师是唠唠叨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儿,不知父母恩。机缘巧合,我今天也当了一回“爸爸”。邻居家有事,将不满5个月的孩子交给我妈妈看一天。邻居刚走,就有人找我妈妈,我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说:“我也有急事,可这孩子怎么办?”我毛遂自荐:“就把孩子交给我吧,我能行。”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要看好小孩子。就这样我开始了当“爸爸”的生涯。小宝宝正在睡觉,小脸白白胖胖的,特别可爱。不一会儿,他醒了,看见我还哧哧地笑呢。我想原来哄小孩并不太难嘛!这么一想可不要紧,“小乖乖”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我急忙学着妈妈的样子把他抱起来晃。哪知,越晃他越哭。在这紧要关头我想起妈妈说的  相似文献   

14.
曾子杀猪     
在经典里走出,在智慧中安顿,e时代与古典的碰撞———中国文学中的智慧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东西,但孩子却哭着缠着不让她走,于是她哄孩子说:“如果你乖乖地待在家里,回来后就杀猪给你吃。”当她从集市上回来时,见曾子要将猪捆起来准备杀掉,于是连忙制止丈夫说:“我不过是哄哄小孩而已,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认真地对妻子说:“和小孩子不可以开这种玩笑,孩子还太小,不懂道理,全靠父母言传身教,今天如果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会骗人,作父母的要是欺骗了孩子,就再也得不到孩子的信任,以后想再教育他们就很难了。”说完这话…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眼睛     
好好是我的外甥女,在小班。一天中午,她妈妈来接她,恰逢我带班,经过时,她们跟我说了几句话,我顺手拿了一个乐百氏奶给好好。不料想这一举动却使我班幼儿议论起来,一个幼儿说:“她为什么可以喝乐百氏奶?”另一个幼儿接着说:“因为她是老师的孩子。”我的脸顿时烧了起来。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他需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16.
张飞卖猪     
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一日,他挑着两筐猪来到集上卖,刚放下担子,就有一个红脸大汉走来说:“我要买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话音刚落,又过来一个黑脸大汉说:“你如卖给他,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没等张飞答话,又挤过来一个白面书生说:“你若卖给他俩,  相似文献   

17.
在戏曲舞台上,黑脸给人一种严肃冷峻、粗暴可怕的感觉;红脸则使人感到和蔼可亲、慈祥温和。如果把对孩子的批评教育称作"黑脸",把对孩子的表扬疼爱称作"红脸"。在家教方面,我和妻子不时地扮演着"黑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两个小孙子都在小学读书,一个在三年级,一个在二年级。一天中午,别的孩子都放学回家了,惟独不见上二年级的孙子出来。怎么回事呢?他爸爸到学校去找,原来他正在老师办公室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呢!经过了解,事情是这样的:他的一个同学不断地偷拿他的铅笔,他回家就跟他妈妈说了此事。他妈妈顺嘴就说了一句:“再拿,你就打他!”果然,这天这个学生又偷拿他的铅笔时,他就把那个同学给打了。老师批评他,他就说:“是我妈妈叫我打他的。”老师听完这话,非常生气:“你父母哪能这样教育孩子呀?。去把你妈妈叫来,我要好好跟她谈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全家人共同参与教育为特征的“联合家教”,日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这种联合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查,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  相似文献   

20.
我老公很爱孩子,但他自己还是个孩子;爱玩游戏,爱 睡懒觉,还常常说:“我就这么一个缺点。”有了孩子 后,感到无比的后悔,一次累得瘫倒在沙发上说:“咱们终 于给自己找了件干不完的活。” 坐月子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庆放假,我心中暗想,老公可以帮我带几天孩子了。可谁曾想他老先生,把电脑搬到凉台上,开始玩“帝国”,还一个劲儿地解释“夜里孩子一哭,我来换尿布。”结果,凉台上凉,孩子一冷一热的,得了感冒。后来,孩子夜里醒来,我也不叫他了,收拾完尿布再喂奶,在地上转几圈,我也晕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委屈地哭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