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将谓”是唐代出现的认知动词,它来源于认知动词“将”和“谓”的连用,“将”和“谓”都有“认为”“以为”的意义。“将谓”和“将为”不是通用关系,两者来源不同,是两个不同的认知动词。  相似文献   

2.
《木兰辞》中“出郭相扶将”里的“扶将”一词,有人解释为:“将”是“扶”的词尾。其实这个“将”和“扶”是同义词,“扶将”应该是同义复音词,不能把“将”当作动词“扶”的词尾。从古书中可以看出一些传统的用法。《正韵》解释:“将”,“扶持  相似文献   

3.
1、“命李祜、李忠义率突将三千为前驱。”课文注:“突将”即“突击队”。“突”是“突击”,这无可非议。但三千人的先锋队伍不可能全由“将领”组成,因此“将”释为“将士”更为贴切。此外,“突击队”是个现代概念,它的古今内涵、范围都不同。所以,把“突将”释为“突击的将士”较恰切。  相似文献   

4.
在《诗经》中,有两个用法的“将”字都是值得商榷的,一个是作名词“侧”讲的“将”,一个是当副词“相”讲的“将”。其实当这两个词义讲的“将”都不是“将”的本来用法,我们认为这里的“将”是用字之误。  相似文献   

5.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6年度社会生活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十大语文差错。这些差错是:将“像”错为“象”,将丙戌年的“戌”错为“戍”,将神舟的“舟”错为“州”,将“即”字错为“既”,将“启事”写成“启示”,将“哈密瓜”错为“哈蜜瓜”等。小朋友,你是不是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呢?想杜绝错别字吗?那就快看看郑菊老师的“高招”吧!主持人:开心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王阳明“圣凡平等”思想是他社会控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将“致良知”作为其“圣凡平等”的基础,将“天理昭然”作为“圣凡平等”理念的目标,将“为政以德”看成提升凡人“良知”水平的“知行合一”的实践,这就使他的社会控制思想与“圣凡平等”思想相结合,将儒家思想的播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将作文题目进行虚化,从“实物”的限制中找到虚写对象——有利于将特色习作变格为应考作文。但是,此文还需要升格:将“苹果”的材料放到最后写——将“金字塔”与“青藏铁路”二者作“中外古今”概全后,用“苹果”赞颂平凡者有“一个智慧的脑袋”!  相似文献   

8.
乐府旧题《将进酒》“将”字读音的探讨争论主要体现在读“jiāng”还是读“qiāng”上。从语气语境来看,《将进酒》不同于《诗经》中“将子无怒”、“将仲子兮”的温婉和缓语气;从语法结构来看,“将仲子兮”、“将子无怒”都是“将+宾语+无+谓语”的结构,而李白《将进酒》一诗不同;从对仗辞例来看,将”字在“将进酒”中没有做动词“愿,请”之意的可能;从语义词例来看,李白《将进酒》一诗包含宾主、进酒、歌诗、劝饮四要素,乐府旧题的“将进酒”三字应是主敬酒于宾客之义。乐府旧题《将进酒》中的“将”字应该读“jiāng”。  相似文献   

9.
此文提供作文变格的宝贵经验——主客易位——将平日父母教育“我”(儿女)的话,让“我”来说。作者思维变通性,是成功的关键。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针砭教育缺失”话题作文:将“钉纽扣”“给车胎充气”两事作为“缺失”之“果”,将“我”的亲人表现作为“缺失”之“因”。  相似文献   

10.
将写作训练等同于创作训练,将“作文”等同于“作品”,将“文章”等同于“文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资讯速递     
95后大学新生发起“每天坚持做好一件事”行动 “每天记5个单词,大学四年我将收获7300个单词”“每天存4元,大学四年我将积累5840元”“每天临摹字1篇,大学四年我将练成一手好字”“每月读3本书,大学四年我将读完144本书”“每天做50个仰卧起坐,大学四年我将获得8块腹肌”“每月去一个地方旅行,大学四年我将走过48个城市”“每天照一张照片,大学四年我将记录1460个生活瞬间”……9月开学季,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一波95后“先发制人”,在大学之初争当“励志哥”和“励志姐”,发起“每天坚持做好一件事”行动,彰显出95后大学生的闪耀个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高等专科教育从性质上可分为“本科压缩型”、“技术应用型”和“大众型”三类。在新世纪,这三类专科教育可能将会面临三种不同的命运:“本科压缩型”将改变教育目标,并逐步淡出历史舞台;“技术应用型”将进一步彰显专科特色,高专与高职在教育模式上将全面融合;“大众型”在制度和运行机制上将更加灵活多样,其“高等教育含量”也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动静”的范畴经历了“静为动本”、“动静互涵”、“动静皆动”三个探索阶段;关于“对立统一”,将“一”与“两”最后归结为“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关于“质量互变、将“渐”与“骤”演化为“内成”与“外生”。  相似文献   

14.
关于《岳阳楼记》中“越明年”的解释,综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将“越”释为“及,(?)”,“越明年”即为“到了第三年”;二是将“越”释为语首助词,无义,“越明年”即为“第二年”,三是将“越”释为“经过,度过”,“越明年”即为“度过第二年”(到了第三年)。查《中华大字典》,“越”的义项  相似文献   

15.
此文出彩点是,在“我感觉到她的泪掉进了我的衣领里”之后, 写上“天空响起一声惊雷,下雨了”——同学友情,惊天动地。此文用“不当的家庭教育”反衬“同学友情”的主旨。可将此文的主旨改变为“家庭教育走出误区”,将文中的“她”改为“妈妈”,将文中的“那个人”直书“爸爸”——变旨后作文标题改为“爸爸,不哭”——预示“爸爸教育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6.
“哟”读“yo”吗?————山西/高瑞光“哟”是常见字,也是常用字,然而,长期以来,对它的读音,人们却莫衷一是。有人将它从“药”读作“yao”,也有人将它从“约”读为“yue”,还有人将它读为“you”等等,但是,多数人仍按照习惯把它读成为“yo”。...  相似文献   

17.
《四川教育》2005,(10):2-2
广东中小学“等级学校”评估今年将停止申报.全新的“规范化学校”指标体系将出台,义务教育“好校”、“差校”之分将缩小.择校风有望刹住……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对全日制中小学的课程(教学)计划作了调整,调整意见就《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作文的要求,将“会写简短的记叙文”改为“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将“中心明确”改为“有中心”,将“条理清楚”改为“有条理”,不再提“详略得当”。调整后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一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有的参考书将“青春”错误地解释为“春色”、“春光明媚”;有的虽然解释正确,将“青春”解释为“春天”,但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将“青春”解释为“春天”。  相似文献   

20.
闽南话的“将”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南话动词性谓语句里,有一种句子用“将”字,把动词所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表示一种处置的意思,这种用“将”字构成的句子,就是“将”字句式。“将”字读作[tsi~(44)],是个介词,同普通话“把”相当。但闽南话的“将”字句,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跟普通话的“把”字句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