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健 《新闻传播》2004,(4):70-71
易地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相对于属地采访而言的。属地采访是记者在所属的电视台负责报道的区域内进行的采访,是记者的常规性本职工作:易地采访则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进行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非常规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2.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藏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在被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素材获取的一种采访形式。这种采访形式又被人们称为“暗访”,多用于曝光性的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3.
随机采访是新闻采访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记者采访提问的水平也最能反映其基本功和应变能力。本文以央视“你幸福吗”采访为例,分析随机采访提问的基本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有效的职业手段,成为当前新闻界热门话题之一。隐性采访的可行与不可行,各方人士各执一词。笔者就大家的讨论加以整理归纳,并得出一些粗浅的看法。隐性采访的特殊作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年新华出版社)将隐性采访定义为:“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如今被新闻界评价为:“已经成为焦点类节目的有力武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形式。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是相辅  相似文献   

5.
声音是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利用音响进行报道是广播的特色。电话采访是把电话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谈话向听众广播的一种录音报道形式,也是最具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在万里之遥或者用其它采访方式难以进行采访的特殊环境下,都可以进  相似文献   

6.
季萌 《军事记者》2004,(9):19-20
问答式新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闻写作形式。近几年来,这种形式在我国报刊界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大有方兴未艾之势。问答式新闻这种写作形式主要服务于专访这种新闻体——采访对象专人,采访内容专题.采访角度独家,也经常用于报道多人对一个问题的探讨,问答式新闻一般分为明显问答式、隐蔽问答式以及多人问答式3种。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已成为网络商业时代主要的贸易平台。利用电子商务的方式,从网上书店采购文献,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采访的一种形式。分析网络采访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提出高校图书馆网络采访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社会信息宣传的一种主要形式,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与新闻采访者的采访技巧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现代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效的采访技巧,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新闻采访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新闻采访的技巧进行概要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声音是传统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利用音响进行报道是广播的特色。而电话采访是把电话中记与采访谈话的实况录下来向听众广播的一种录音报道形式,也是最具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在万里之遥或用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进行采访的特殊环境下,都可以进行采访。它可以及时、迅速、真实生动地把社会公众关注的新闻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角度来说,校长访谈既是一种典型性的宣传工作,也是一种研究性的交流活动,它是通过被访谈者与采访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并获取采访资料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校长工作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记者采访校长的难度,比方采访时间的安排问题,对待个性形式内容的看法问题,主动或被动接受采访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杨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17-118
电视采访是新闻采访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于其采访的全过程大多要在电视中展现出来,因此,在选题、策划以及提问方式的选择上面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采访严格一些,笔者针对电视采访中从选题到记者提问全过程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一些误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暗访(或称隐蔽采访)作为一个新闻概念,尚无准确的法律界定。用新闻学者的语言来说,新闻暗访就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简单地说,新闻暗访,就是新闻记者不暴露身份、不讲明目的的一种采访方法,这是同公开采访相对而言的。这种采访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暗察私访,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一种特殊手段。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便直接采访的人和事,就必须随机应变,采取新闻…  相似文献   

13.
索钢 《大观周刊》2012,(12):20-20
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带来几种趋势:采访与报道的同步、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新闻事件的调查报道,事件现场的口头报道。这些新形式的应用日趋广泛,每一种报道形式都与记者在现场的采访活动紧密相关。采访作为电视新闻报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构成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电视新闻的采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的形式多种多样,口头采访、体验式采访、视觉采访等等,都是记者常用的采访方法。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话采访已成为记者获取信息、采访的又一重要手段。电话采访因它的快捷、方便.常被人们称为“快餐式”采访。  相似文献   

15.
胡蕊 《新闻三昧》2004,(1):25-27
有人说采访是一种艺术。那么采访学应该是一门科学。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扁平化理论为基础,通过与现行图书馆采访组织形式的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团队型文献采访服务组织结构,该结构扩充了原有的采访部门工作并将采访形式由分散式变为集中式采访,同时对两种组织结构的不同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一、交叉采访 记者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采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对这些新闻线索,不外两种做法:一是单打一,采访完一个线索,再采访另一个;一是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这后一种做法,叫作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当然得有一个条件,就是采访对象能够为你交叉的任务提供材料,否则纵有交叉愿望,也不能实现。在一般情况下,几个新闻线索发生在同一单位或同一地区,是有可能交叉进行的,因为…  相似文献   

18.
网络采访是图书馆文献采访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采访是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在对传统图书采访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网络采访是图书馆文献采访的发展趋势,就图书网络采访的特点、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超  李园园  刘欢 《青年记者》2009,(16):28-29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瞒记者身份、隐藏采访目的、隐蔽采访工具而进行的一种非常规的采访方式。滥用隐性采访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隐性采访自产生之初就颇受争议。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是一种媒体新型传播模式,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报纸采访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报纸行业的发展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要想在新媒体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报纸采访要把握各种新型技术,突破传统的采访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本篇文章中,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报纸采访所面临的问题,分析报纸采访多元化转变的必要性,并提出报纸采访多元化转变的内容,以期在新媒体背景下,报纸采访能够实现多元化的转变,取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