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评价历来被视为一种判断,不是事实判断就是价值判断,或者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然而,在社会日益强调尊重主体、价值多元的今天,在人们日渐宽容的视野里,评价终于有可能成为一种对话,一种平等的真诚的充满建设性的对话,更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巴西的保罗&;#183;弗莱雷指出:“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系统。”而交往的前提就是情感的真挚、态度的谦虚和思维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反省,就是扪心自问,就是“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自我解剖的过程”。亦即经常有意识地找自己的过错,揭自己的短,并能及时修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错误,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合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3.
“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价和监督制度”。是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的课题。关于教育评价的概念目前说法很多,常见的有: “教育评价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判定”。“教育评估是由一定机构对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及其在学校群体中的地位的一种判定”。教育“评价是判断其价值,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判定事实的价值”。“所谓教育评价,就是以教育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说“不”。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勇于独立思考,拒绝对知识简单复制、对观点全盘照搬、对问题肤浅认识,并能初步对所学知识、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符合科学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判断的能力。本文就结合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探…  相似文献   

5.
读后续写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等特点。基于学习活动观,就读后续写题型,尝试构建“读人物—读情节—读语言—读主题”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分析和判断角色转变”“推理和论证故事走向”“协同与创造语言风格”“批判与评价故事文化价值”等教学策略,深度融合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全面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怎样教授历史?教师是致力于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输史实?还是致力于让学生批判性地学习历史?美国社会曾长期辩论这一问题。既然社会学科的宗旨在于“帮助青年人——一个相互依存世界中的、多元化的民主社会的公民——提高为公共利益明达而理性地决策的能力”,社会学科教育家普遍认为:教师应当知道如何批判思维和如何教会学生批判思维。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的建设、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具备理性的批判精神和能力。具备批判精神和能力的教师就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批判型教师”。批判型教师的批判具有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两个纬度,批判型教师的成长经历了自发状态、自觉形成以及自由实现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批判课程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西方“唯科学主义”的泛滥、社会公正的衰微以及人的意识的日益虚假化,其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之一的“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学基础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于英美的“新教育社会学”。整体论、理性观、批判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课程论的课程哲学观。批判课程理论在对传统课程范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视课程为“反思性实践”,并关注学校教育及其课程的相对自主性、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学校化中的矛盾和冲突性质。  相似文献   

9.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地呈现为一种道德价值,是一个价值澄清和道德批判的过程。本想要探讨的就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的价值教学策略问题,这些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价值获取为指向的。  相似文献   

10.
“批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一词源于希腊文“kriiikos”,本义是“判断”、“评论”,后来引申为“批评、鉴定、审定”等意思。从词源角度看,所谓“批评”亦是“判断”和“评论”,并非等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批判”。“批判”就其本义来说,含有“分析、判别”的意思,但并不等于简单的“否定”。因此,把“批评”和“批判”,“批判”和“否定”等同起来,这是与“批评”一词的本义不尽相符的。 西方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使用“批评”一词时,也往往立足于“判断”、“评论”这个意思。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就把“批评”与“评论…  相似文献   

11.
说起批判很容易联想到唯物论对唯心论的批判,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我们这里所说的“批判”,主要是指在学习、研究中的讨论、争辩和反驳。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争辩、反驳就是批判性的教学活动,也就  相似文献   

12.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其发展状况,它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用“作业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来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其实质就是运用表现性评价来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一、表现性评价的必要性传统书面测试的各种弊端对科学教学和学生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过分强调“甄别”和“…  相似文献   

13.
王俊明 《学科教育》2014,(3):112-119
“批判地继承”是新中国处理文化、教育和历史问题的指导原则。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编写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教材设计中的研究者立场、对中国教育的基本评价、研究目的等方面都体现出“批判地继承”的思想困扰,教材文本以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为基本内容,通过“唯物(先进)与唯心(落后)”的阶级分析话语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的叙述模式来具体落实“批判地继承”的原则。对此原则的把握、二元对立的思维、研究者心态等是导致该教材以批判取代继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菁 《西藏教育》2009,(2):11-13
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中,追求学生学习的最优化,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自我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学生才会凝聚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更好地积累终身学习的经验,做到“学会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在对自己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某种判断。  相似文献   

15.
所谓道德评价就是学生运用已获得的道德知识,对自己或别人的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好与环所作的判断,属用“理”析“事”的阶段,即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学习评价是指根据教育目标,系统收集、分析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来判断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对现行影响较大的大学生学习评价工具进行研究,有如下启示: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中,由于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关注,做为消费者或者受教育者的学生和做为投资者的国家或者社会,越来越积极参与到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活动中;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学习者为中心”成为大学生学习评价原则;关注大学生发展,追求大学生学习的“价值增值”;评价结果的积极反馈,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评价     
简单地说,评价就是“根据某种或某些标准,对某个人或某件事作出评论和判断的行为”。学校里的评价,通常分如下三步:(一)教师确定任务;(二)这项任务在学生方面引起的反响;(三)教师评价学生的反响。那时,教师可对他期望达到的结果与实际获得的结果之问的差距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或者接近达到教师所规定的目标。为此,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评价,这里用的是布卢姆的分类评价法。“判断型”评价。这种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指导学生的基础。“督促型”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在某  相似文献   

18.
批判理论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危机和批判 德语中的“Krise”(危机)和“Kritik”(批判)的词头都是“kri”,意味着两者有一定的词源联系,即危机和批判是联系在一起的,批判的出现和进行往往是和危机的产生和蔓延分不开的,批判是对危机的关注、分析、探讨和解答。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尔施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理论,同时又是一种危机理论,它特别注意资本主义社会“在结构上的缺陷、脱节和失调”,它“关心的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谓正常机能,而是在它看来是这一特定社会制度的真正正常状态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鼓励探究式学习,要求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一、专题探究课是教材要求《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