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迁居苏州吴县。他生于北宋内忧外患之时,“少有志操”(《宋史·范仲淹传》),既长,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幸,不蹙忧患”(《范文正公集》附富弼撰《墓志铭》)。他一生四次被贬,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挥毫撰写出历代传诵的《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现择其二三事简述于下。“断齑划粥”  相似文献   

2.
严复(1853——1921年)初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在戊戌变法运动前后(即1895——1898年)的那一段时间里,严复曾经是一个“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毛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戊戌变法中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当时的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与反变  相似文献   

3.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县尉,晚年为陕州司马。他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还著有《宫词》百首,当时“尤传诵人  相似文献   

4.
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坚,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人。他是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梁陈时代的著名诗人。在当时诗坛上,轻艳、淫靡的宫体诗大为盛行,宫廷诗人以描绘闺情、声色为能事。而阴铿的诗作,却能别具清新的风格,“神采新澈,辞精意切”(《竹林涛话》),甚“被当时所重”(《南史、阴子春传》附阴铿传)。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太多,但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却占有一定的地位,历来被视为由汉魏乐府五言诗过渡到唐代五言诗的桥梁,是五言律诗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史学著作有与宋祁等人合撰的《新唐书》和自撰的《五代史记》(后世称《新五代史》),都列入正史。他又研求金石,撰《集古录跋尾》,开金石学著作之先。对他文史的评价,当时就毁誉兼存。苏轼推崇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并且说:“此非予言也,天下之言也。”可是,欧阳修的至交刘敞却偏偏说:“好个欧九不知书”,其弟刘攽(司马光撰《通鉴》的得力助手)认为《新五代史》只能算“第二等文字”。司马光撰《通鉴》,多取《旧唐书》、《旧五代史》而极少用《新唐书》、《新五代史》。后人评欧阳修,多以为他“文胜于史”。史学家对他也褒贬不一。今略抒管见,以求得到教正。  相似文献   

6.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前期最杰出的史学家和重要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当时有名的史学世家。父班彪,“专心史籍之间”,著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妹班昭,“博学能属文”。尝任皇宫女教师。班固年少时即“博贯載籍”,显露出史学才华。班彪卒后,他因感《史记后传》“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被人以“私改作国史”的罪名,告发下狱。经其弟班超“诣阙上书”,向明帝详细讲了班固“所著述意”,明帝也亲自审查了班固的书稿,方被释出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他的籍贯有三种不同说法:《新唐书·文艺传》、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二十四)说他是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是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全唐诗》(卷一百四十)说他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我同意王运熙同志的考订,(《王昌龄的籍贯及其〈失题诗〉的问题》光明日报1962年2月25日)认为他是太原人。理由是:殷璠《河岳英灵集》说:“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游。”这里说,王昌龄是太原人。段璠是盛唐时代的人,其说比较可信。又王昌龄《洛阳尉刘宴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诗说:“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太行北”,指太原。太原在太行山之北。  相似文献   

8.
元代作家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和明宗等六朝,累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被时人和后人誉为“元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目》)、“豪杰之士”(许有壬《张文忠公年谱序》)、“一代之伟人”(苏天爵《七聘堂记》)。为官的经历使他留下了政论集《三事忠告》。作为一位卓有见解的政论作家,他被时人称道“卓乎有所见,而不杂于权术”、“确乎有所守,而不夺于势利”(贡师泰《牧民忠告序》);“慎举刺言,人所难言,……虽令尹子文之忠,不及此也”。(林泉生《风宪忠告序》)  相似文献   

9.
颜之推(公元531—约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他曾在南朝的梁朝和北朝的北齐朝做官,后来又做隋朝的学士,是当时最博通和最有思想的学者。他的著作最出名的是《颜氏家训》20篇。在《勉学》篇里集中地表现了他的教育思想,而“早教”和“晚学”则是他在“教”和“学”问题上的思想精华。关于“早教”,颜之推认为:对于儿童应当及早地给予教育。他说:“圣王有胎教之法”(《颜氏家训·教子》以下只注篇名),即使普通人难于达到“胎教”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蕲州(今湖北蕲春)东门外瓦硝坝人;字东壁,号濒湖。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走街串巷的“铃医”;父亲又是当地一位有丰富治病经验和药学知识(著有《人参传》、《蕲艾传》、《四珍发明》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他两次以第一名贡于乡。次年,神宗即位,又以进士登第。历任叶县(今河南省)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受到当时元老重臣文彦博的器重,并与大文豪苏轼结成了文字之交,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外三人是秦观、张耒、晃补之),由于新、旧党争,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进退。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元丰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  相似文献   

12.
明人梅鼎祚(1549——1615),宇禹金,号乐胜道人、梅真子、太一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是有明一代的大学问家。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我们对他可有如下认识: 他以戏剧家著称,是汤显祖的挚友,二人过从甚密。在《汤显祖集》中,能找到大量有关梅鼎祚的诗文(我们已辑出作为《青泥莲花记》的附录出版)。他现存的剧作有传奇《玉合记》、《长命缕》和杂剧《昆仑奴》,其中《玉合记》流布甚广,影响也甚大,李卓吾曾作评点(一说叶昼评点,托名李贽),汤显祖为写题记,称“梅生工曲”,“《玉合记》足传于时”。他也好诗,少即以诗称,作诗“宗法李何”(李梦阳、何景明),但似乎在诗歌方面成就并不多大。  相似文献   

13.
李益(748——829),字君虞,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他在少年时代,就以才华横溢、“风流有辞藻”(《唐才子传》)名噪一时,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著名诗人韦应物称道他“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这仅仅是一般的称颂。最早发现他出类拔萃的是明胡应麟,胡氏《诗薮》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城上闻笛》诸篇,皆可  相似文献   

14.
人物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晚年住在半山(今南京紫金山附近),号半山老人。元丰三年受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死后谥曰“文”,故又叫王文公。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他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思想基础。他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文风古朴,笔力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相似文献   

15.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我国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代表作《子虚赋》和《上林赋》等将汉赋推向了高峰,使这种文体成为一种固定形体。扬雄推崇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赏,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鲁迅说:“赋莫若司马相如”(《汉文学史纲要》),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王充(公元27——97)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平民出身。他是秦汉时期最伟大的战斗唯物主义者,有特殊贡献的教育家。他是第一个发现“知识就是力量”的人。他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论衡·效力》。以下凡引《论衡》均只说篇  相似文献   

17.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唐代中期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北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善楷、行书,与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双峰对峙,是我国古代楷书艺术的“高峰”。《旧唐书本传》里说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书  相似文献   

18.
南宋的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他二十岁,考中进士第一名。在进士对策中,他对历来统治者的荒淫、官吏的贪暴、士风的败坏,都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他向当时的统治者大声疾呼:“东南民力竭矣!”并且沉痛地写道:当时士大夫“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几何人哉?心术既坏于未仕之  相似文献   

19.
题解: 本文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标题是选文时加的。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史书,所记史事自黄帝起至汉武帝止(约公元前3000年—前90年),计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文是《秦始皇本纪》中的一节。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其父司马谈曾任汉太史令(掌管历史和天文的官),开始计划写《史记》。司马迁  相似文献   

20.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十四岁应举及第。做过朝散郎、号州参军。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存诗不多。《关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王勃当时在长安当朝散郎。他的朋友杜少府(名字不详)到蜀州去做官(蜀州,今四川崇庆县),王勃就写了这首赠别诗。离愁别恨,自古以来是诗人骚客喜爱的主题。但表达这种主题的诗歌多落入俗套:即离不开一个愁字。梁代诗人江淹在《别赋》中就这洋形容:“是以别力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