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东·巴洛维奇·契诃夫是俄罗斯伟大作家之一。 契诃夫留下的丰富多采的文学遗产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契诃夫的创作最突出的艺术技巧是善于从平凡的人物和事件中揭示出重大的社会内容,他的作品里常常出现一些极为平常的人物,题材也是日常小事。这些人和事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引不起人们的注意而被忽略过去了,可是到了契诃夫笔下却能构成反映重大社会问题,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古地图之谜     
18世纪初 ,人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古称“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卡比宫里 ,发现了几张古代地图。这些地图是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司令比瑞·雷斯私人所有。比瑞·雷斯出生于一个以航海经商为业的家庭 ,从年轻时起比瑞·雷斯就从事航海事业。他的舅父末尔·雷斯是当时土耳其最著名的海盗之一。他曾跟舅父一起当海盗 ,并参加大海盗哈依禄廷·巴尔巴罗莎的队伍在海上劫掠。1533年 ,比瑞·雷斯脱离海盗队伍 ,参加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海军舰队 ,在对外侵略和扩张的战斗中 ,屡立大功 ,被提升为海军上将 ,担任一支舰队的司令。后来…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巡回画展派画家、著名的历史题材绘画大师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1848年1月12日出生于西伯利亚小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一个哥萨克人的家庭。他父亲的祖上在16世纪跟随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远征西伯利亚,从顿河来到这里。他母亲出身于哥萨克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4.
十八世纪下半叶,有人把本杰明·韦斯特在英国画坛的行走,称为艺术奇才的“横空出世”。这位英国皇家学院的院长,一生的作品除以宗教、神话为题材外,绝大多数是描绘英国在殖民北美洲时期的一些历史题材,被英王乔治三世奉为上宾,雷诺兹爵士称他为“最值得尊敬的怪物”。本杰明·韦斯特1738年10月出生于美国,20岁前就已是纽约市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关于自己的成功,他宣称是母亲的一个吻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本杰明·韦斯特的母亲年轻时叫萨拉·皮尔森,是一个贵格会信徒的女儿,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贵格会信徒韦斯特,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  相似文献   

5.
普希金的《波尔塔瓦》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和历史乐观精神的长篇现实主义叙事诗。一八二八年,普希金以惊人的速度和顽强的毅力,只用了三个星期就完成了《波尔塔瓦》的写作。但是,它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构思和酝酿过程。普希金早在南方流放时期就对这一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从亚·尼·拉耶夫斯基伊·彼·李普兰奇那里听到过过关于玛塞巴、柯楚白和伊斯克拉的故事传说,而且还到过基辅修道院柯楚白和伊斯克拉的墓地,并记下了刻在墓石上的碑文。同时,他也到  相似文献   

6.
教学《赤壁之战》时,学生把“船帆”读成了“帆船”,于是教师便抓住了一个即时发生的教学契机——(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生: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师:你听得真仔细。生:老师,为什么兵士报告说“船帆”,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师:是呀,你们想想看。同桌可以讨论讨论。生:我想“船帆”与“帆船”侧重点不同。“船帆”侧重于帆,“…  相似文献   

7.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作家。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10部长篇小说,10余部短篇小说集、7部诗集还有大量游记、散文、文学评论,另有一些关于哲学、心理学教育和欧州历史的文章。由于他一生经历曲折、情感丰富,曾和数位女性有过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因而,他的作品中涉及到许多与人性有关的东  相似文献   

8.
丹·森姆36岁,加拿大人,有计算机科学和商业管理学位。在中国他曾从事英文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
走完下一步     
1983年,蜘蛛人勃森·汉姆徒手登上了400多米高的纽约帝国大厦,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当时,他93岁高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他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他非常真诚坦率,谈起话来气势磅礴。——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变得更好也不变得更坏,而是▲他作为革命领袖,对于中国的前途如同列宁对苏联所具有的类似历史意义。——德国政治家、经济学家赫尔穆特·施密特▲他用简单的形式,表现生动而深刻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够理解的。——法国前总理富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考查《诗经》中绝大部分带有明显忧患感伤色彩的诗篇,爬梳勾勒出其中主要抒写的四组忧患母题及其表征,系统论述了德操·土俗·人格、时局·家国·身世、青春·恋爱·婚姻、亲情·友谊·人道等几组母题在《诗经》时代出现的历史文化原因,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忧患题材作品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勒格森 · 卡伊拉仅有维持 5 天的 食物 , 一本《圣经》和《天路历程》( 他 的两本宝书 ), 一把用于防身的小斧头 和一块毯子。带着这些 , 他急切地踏 上了他的人生旅途。勒格森 · 卡伊 拉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 ( 进马列 萨——译注 ) 的村庄向北穿过东非荒 原到达开罗 , 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到美 国 , 开始他的大学教育。 1958 年 10 月 , 勒格森 · 卡伊拉 只有 16 岁或 17 岁 , 他的母亲也拿不 准那时他的确切年龄。他的父母都是 文盲,不知道美国到底离他们有多远, 但他们还是勉强地为勒格森的旅途祈祷着。 对勒格森来说 , 他的旅途源…  相似文献   

13.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我国十七世纪末期出现的一部杰出的历史传奇。其题材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中心、为线索,贯串了明朝崇祯末年及弘光王朝从动乱到覆亡的悲剧历史。《桃花扇》既有很强的思想性,更有高度的艺术性,以艺术的真实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作者孔尚任在《桃花扇·试一出·先声》中借老赞礼①之口说: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早期文艺复兴运运在教育领域内的主要表现。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出现于意大利,这是由众多的社会历史因素决定的,不是偶然的现象。维多里诺作为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合历史的和当代的教育智慧,为人文主义教育奉献了一生,在教育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业绩。 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1378—1446)原名是维多里·戴·兰巴多尼。(Vittore dai Rombamdoni)。他的原籍在意大利东北部威尼斯附近的费尔特雷(Feltre),所以他的全名是维多里诺·戴·费尔特雷,意思即是费尔特雷那个地方的维多里诺。维多里诺原为巴齐札的学生,后来业毕于巴都亚大学,得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巴都亚开  相似文献   

15.
俄国十九世纪大文豪伊凡·谢尔盖维奇·屠格涅夫(1813—1883)以他磅礴的才气和敏锐的观察力,以他笔下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优美的自然景物描写和卓越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人们大多只知道古代来自欧洲的旅行家 ,例如马可·波罗或明代传教士利玛窦等人 ,而对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国的旅行家比较陌生。其实 ,古代到中国来的阿拉伯旅行家很多 ,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游记 ,伊本·白图泰就是其中之一。伊本·白图泰 (IbnBattut ah ,1 30 4— 1 377年 )是摩洛哥丹吉尔人 ,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拉杜·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哲 ,以伊本·白图泰之名著称于世。他是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他一生中曾三次外出旅行。 1 32 5年 ,当他 2 2岁时为了进行朝觐 ,开始了第一次旅行。从摩洛哥出发 ,经阿…  相似文献   

17.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成就,远远超出了俄国国界,达到了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如同其他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也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矛盾,并且越到后期越尖锐,终于导致了他弃家出走、病死异乡的悲惨境地。他的不可调合的世界观的矛盾,当然也明显地表现在一生的文学创作上面。恰如其分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地分析他世界观的矛盾性及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探求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对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列夫·托尔斯泰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对其毕生的文学道路作出公允的评价,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论美国早期自然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主义在美国文坛崛起 ,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 ,又有其哲学文化背景 ;以斯蒂芬·克莱恩、弗兰克·诺利斯和杰克·伦敦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式的创作 ,从思想内容、题材选择到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拓新了美国民族文学的面貌。当然 ,美国早期自然主义文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莫理森现在是一位富翁,可是他年轻时却干过不少荒唐、甚至违法的事。只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底细,那就是他学生时代的伙伴乔治·马宁,他有几封十分要紧的信至今攥在马宁手里。这位马宁熬过了几年铁窗生涯,出狱之后决计敲莫理森一笔竹杠。他料定莫理森会出一大笔钱来换取自己对往事的缄默。然而他却不知道,现在的莫理森早已今非昔比了。在给了马宁一些钱之后,莫理森决定事情应该打住,到此为止了。经过一番周密计划,莫理森一天晚上来到马宁居住的那所小房  相似文献   

20.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自画像是梵·高绘画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梵·高留下了大量震撼人心的自画像杰作,是他对自己的生活与创作、人生与艺术旅程的真实记录. 梵·高的自画像若以实间来分,大致如下: 1.安特卫普时期 1885年,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他在那里研究鲁本斯和日本浮世绘的绘画,努力学习并沉醉其中.梵·高那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