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程东 《考试周刊》2011,(86):225-22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孙美霞 《成才之路》2011,(34):87-87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生活和经验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它融合各学科教学内容,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研究课题的确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重要的步骤,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主  相似文献   

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下的一门新的独立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从课程的内容和课程实施的途径来看,它超越了教师体系化的教材,也打破了封闭模式下的课堂,要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和学生们的生活开展课程。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应该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热门话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新举措,也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开放式、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搭建了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郑艳 《教师》2014,(28):42-42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它加强了各学科领域的融合,弥补了各学科间教学的“盲点”,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尚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遵循以下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这三个理念,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开展。一、以融合的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和教材,面向广阔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主实践和探索。开设好该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需注意:(1)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选择课题;(2)重过程,而非结果。(3)面向全体学生;(4)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5)与家长多沟通联系。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而现实的课程实施困惑多多,困境重重,遭遇了"课程市场"尴尬,纷繁复杂的限制因子相伴,固守"线性"路径下的无所适从。对这些困境进行研究分析,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认识,而且对于今后调整改进、战胜困境更好地实施这门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式,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从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认真开展好这门课程,无疑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立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达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它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贴近学生生活,使各科知识与生活结合,探究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实践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切实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其课程价值,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规定和核心理念,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  相似文献   

18.
彭建国 《生活教育》2014,(13):49-50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从普通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课程却形同虚设、难以开展。为此,本文从"学科主导"这一角度对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实施策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由此可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的课程。它超越了教室、学校的局限而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密切了学生与社会、自然、家庭的联系,并连接着未来生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活动中为孩子们铺设实践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