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损是唐朝的一位吏部尚书,用人能“任人惟贤”。有一次,要在两个小吏中提升一人,但这两人的资历、能力都不相上下。负责提升职务的官员感到十分为难,只得请杨损拍板。杨损思考片刻,便说道:“让我来出题考考他俩,谁算得又对又快就提升谁。”于是杨损出了一道题:“有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强盗在议论如何分赃。他们说,如果每人分6匹布,则余5匹;如果每人分7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一部古书《唐阙史》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唐代有位尚书官叫杨损,有学问,会算学,还能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做大官,因为这两个人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人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杨损略加考虑便说:“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一大  相似文献   

3.
《唐阙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学,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能力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相似文献   

4.
《唐阙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学,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能力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相似文献   

5.
杨尚书选官     
《唐阙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术,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选拔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相似文献   

6.
盗贼分赃     
<正>我国有一部古书叫《唐阙史》,里面记载了一个“杨损陟吏”的故事。“陟”的意思是提拔,“陟吏”就是提拔官员。唐朝尚书杨损以公正闻名。一次,朝廷要从两名官吏中提拔一名,考察的结果两人业绩不相上下。负责这件事的官员拿不定主意,便去请示杨损。杨损认为速算是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便决定考考他们这方  相似文献   

7.
杨尚书选官     
小算子 《初中生》2008,(12):31-31
《唐阙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术,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选拔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把若干个东西平均分配的两种分配方案和分配后的余数,反过来求分配的份数和被分配的总量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早在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把这类问题称为盈不足问题,现在来谈谈这一类复杂盈亏问题的解法。【例1】把一些苹果平均成几堆。如果每堆分5个苹果,则还余4个苹果;如果每堆分7个苹果,则还缺28个苹果。这些苹果有多少个?解:把题中的条件列举如下:每堆分5个苹果余4个每堆分7个苹果缺28个将两个条件进行比较可知,第一种方案比第二种方案多4 28=32(个)苹果,为什么会多呢?是因为第一种方案中的每堆苹果比第二种方案中每堆苹…  相似文献   

9.
美国加州有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被依法选中,即将到最艰苦也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股。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  相似文献   

10.
“端的”释     
“端的”一词在《智取生辰纲》(高中二册)一课中出现了六次:(1)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2)端的热了走不得!(3)你端的不把人当人!(4)你端的是甚么人?(5)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6)这七人端的是谁?课本只注释了例(1)中的“端的”为“真的,确实”。另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一册)一课,注释“端的亏管营、差拔两位用心”一句中的“端的”为“果然”。“端的”在明清白话小说里,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副词,一般辞书都释它为两种意思: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杨老师是数学老师,常常在数学活动课上讲述一些引 人入胜的数学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同学迷上了数学. 一天,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随意写两个整数,分别计算这两个整数的和、 差、积.” 同学们兴致可高了,立即行动,拿纸动笔,一会儿功夫,结果纷 纷产生. “大家注意,问题来了———”杨老师说:“甲说,这3个结果中一 定能找到3的倍数,乙说不一定.现在,请大家判断谁的说法 正确.” 同学们纷纷审视自己刚才的计算,教室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 声音: …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州有位大学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被选中,即将到最艰苦也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3.
瞩卜传说苏东坡在杭州时,曾和当地知 府杨贵、县令王笔等人在一起吃饭。宴 席上,有人提议,谁作诗作得好,谁就是 首席上宾。 王笔抢先赋诗一首:“一个朋字两 个月,一样颜色雪和霜;不知哪个月下 雪,不知哪个月下霜。”吟毕得意洋洋, 不可一世。 有位宾客也赋诗一首:“一个出字 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 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连夸“做得好”。自己也做了一首:“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知府的诗,当然不乏赞赏之声了。 苏东坡知道杨贵和王笔都是贪官,很想借题发挥,煞煞他们…  相似文献   

14.
每年圣诞节之前,我总是给学生来一次“闪电式小测验”。你会注意到,如果有谁全答对了,代表答案的字母将拼写出“欢乐的圣诞节和幸福的新年”。 (选择填空:从题后的一组答案中选出一个,用其代表字母填在问题空白处——译者注)每年圣诞节之前,我总是给学生来一次“闪电式小测验”。你会注意到,如果有谁全答对了,代表答案的字母将拼写出“欢乐的圣诞节和幸福的新年”。 (选择填空:从题后的一组答案中选出一个,用其代表字母填在问题空白处——译者注)  相似文献   

15.
“真金不怕火炼”我现在已记不清这是谁说的话啦。“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我第一次是在一本书上看见的:两个生意上的强劲对手,因生活、感情上的一些误会,从一对好朋友到一对冤家对头。一见面总是冷嘲热讽。一天,两人又见面了,一场唇枪舌战开始了。甲:“你们出的专辑,质量也太差劲了吧!这种勒色(指垃圾)也敢拿出来?”乙:“我们是真材实料,不像有些人,专会在人家发布会时搞破坏,这种比勒色还勒色的勒色竟然有脸拿出来。”甲:“不管你怎么说,我们卖得比你们多,怎么,不服气?”乙:“演艺圈就像一个大熔炉,到时候谁是真金,谁是‘勒色’,自见分晓…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加州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 2003 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 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7.
课前启悟     
老师在上课前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有两个矿工,一起去挖煤,出来时,一个很干净,另一个却很脏,你们说,谁会去换衣服?”“当然是脏的那位!”“你确信吗?但是,注意,干净的矿工看见同伴很脏,他会觉得自己也很脏。相反,另一位看到对方干干净净,会觉得自己也干干净净。现在告诉我,谁会去换衣服?”有人马上说:“是脏的那位!”大家都点头同意。这时,只见提问的人微微一笑,“你们又错了。两个人同时从矿井里出来,怎么可能一个干干净净,另一个脏兮兮的呢?”大家恍然大悟。其实,非黑即白、说一不二的事情在生活中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选择有两…  相似文献   

18.
高颖 《中学文科》2006,(3):40-40
下面“就两个日期”题来分析一下解题的技巧。在任一时刻,地球上的日期分配只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均处于同一时期;一种是被两个日期分开。那么怎么来确定全球日期分配情况呢?我们一定要记住了这个,那“么两个日期”题便迎刃而解了。一、全球处于同一日期的问题这种问题就直接利用规律,全球若处于同一日期,两个分界线便应该重合在一起,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时刻此时为0∶00,也可以看作180度经线时刻为0∶00,那么其他任何经度的时刻便容易计算了。二、全球被两个日期分配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出题上一般有两种类型:1.纯粹的已知某地时间求全球日期分…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学生去请教他的老师:“什么叫做诡辩?”老师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做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他们洗澡,你想他们谁会洗澡呢?”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宜兴市数学教研员陈亚军老师执教的“因数与倍数”一课中,有一个片段,让人耳目一新。教学片段:在猜一猜中去发现。师:接下来,我们玩一个“猜一猜我是谁”的游戏好吗?(电脑出示5张数字卡片的背面)师:这个数一共有5个因数,从小到大分别藏在卡片后,如果只允许翻一张,你会去翻哪一张卡片?猜一猜:它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