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巳不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学科课程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已凸显不足.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而实现此目标的有效课程模式就是"素质项目"."素质项目"是一种以工作项目为基础、以能力教育为核心,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课程模式.为了实现课程与"素质项目"的有机转化,要综合考虑社会结构、学科结构和心理结构对课程结构的影响,要注意处理好教师、教材、场景与学科课程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姚萍 《考试周刊》2008,(17):14-15
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近年来我校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课程模式探讨与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课程模式是一种传统课程模式,也是我国现今职业教育中仍广泛采用的课程模式。学科课程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并将各类与本专业有关的学科进行组合。它充分考虑了知识、技能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影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效度。从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加和量变、部分质变和创新优化三个阶段,逐渐脱离学科体系课程模式,经过主题导向课程模式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行动体系课程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课程范式从学科逻辑转向行动逻辑;课程理念从构成论转向生成论;课程内容从间接知识主导转向直接知识主导;课程焦点从面向部分职业素质转向面向完整职业工作过程;课程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课程实施从被动授受转向主动建构;课程学习从定在转向泛在;课程评价从知识记忆转向技能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云雁 《教书育人》2001,(22):31-32
大凡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尤其如此。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学的改革,最终都将归结到课程的改革上来。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训练职业能力服务,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是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关键,也是我们潜心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专业学科模式、能力本位模式、综合制或选修模式。其课程结构大体分为四类: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  相似文献   

7.
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然而,长期以来,中、高职课程衔接始终存在震荡,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降低了整体的办学效益。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震荡的根本原因,从实质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已是势在必行。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制约因素分析(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从根本上仍属于学科中心型模式。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延续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课程开发没有摆脱学科中心型模式的影响。近十几年来我国中等职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而课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指向.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 "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已凸显不足, "能力本位"的各种课程模式尚不成熟,构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终极目标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科课程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已不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职会计专业亦是如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在对当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科体系课程凸显四对主要矛盾,制约着职业教育课程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通过分析学科体系课程的桎梏原因探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即职业教育理念的灌输和教师执行力的增强,在此基础上阐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具体开发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