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剪”与“编”是文摘编辑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剪”不是机械地“移植”,“编”不是简单的叠加。正确地理解“剪”与“编”,有利于发挥文摘编辑的创造性,提高文摘版的品位。 “剪”。文摘编辑离不开剪,但剪什么却大有学问。笔者认为,在“示趋”与“辨伪”两方面尤其能体现一个文摘编辑的功力与品位。 示趋。示趋就是要求编辑能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选稿时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摘版趣味性强,稿件处理不当时对读者的误导作用也会更严重。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据笔者所知,不少读者是比较喜欢读文摘报刊或有些报纸的文摘版(栏)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文摘稿常常只抓住一个“新”字,忽略了一个“实”字。因此有人说:“文摘”只能看做专载国内稿件的“参考消息”。例如湖南《文艺生活》1986年第8期刊载的“当代传奇”《陈毅与被处决的市长》,纯属胡编乱造,可是这篇稿件不仅几家专登文摘的报纸迅速  相似文献   

3.
《读友》杂志是一本新生代的文摘刊物。在编辑过程中,杂志努力开辟“第三种文摘模式”,即淡化文摘杂志“吃现成饭”的痕迹,强化编辑在选稿后的主动性,加大编辑“整合”力度,给“旧稿”赋予一种新形式、新含量、新角度、新思想,依靠刊物的“保鲜”特色在文摘刊物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4.
据笔者所知,不少读者是比较喜欢读文摘报刊或有些报纸的文摘版(栏)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文摘稿常常只抓住一个“新”字,忽略了一个“实”字。因此有人说:“文摘”只能看做专载国内稿件的“参考消息”。例如湖南《文艺生活》1986年第8期刊载的“当代传奇”《陈毅与被处决的市长》,纯属胡编乱造,可是这篇稿件不仅几家专登文摘的报纸迅速  相似文献   

5.
《扬子晚报》第三版的《每日文摘》为综合性文摘,即“百科文摘”。自从1986年元旦创刊以来,我们一共发了362期(151个整版,212个半版),选用文摘4400余篇。据调查,《每日文摘》在广大读者中的反映较好。尤其在城镇居民中,反响比较强烈。沙洲县的一些读者来信说,“每日文摘”是个“微型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话,那么,文摘编辑就是“在嫁衣中选嫁衣”。初做文摘编辑时,思想上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文摘无非“摘”文而已,有何难哉?所谓“剪刀加糨糊”是也。何况还有“吃人家嚼过的馍”一说。谁料,接手半年来,逐渐感到,他山之石不是信手拈来,文摘编辑当好不易。应该说,有的文稿编辑可以做见仁见智的修改。而文摘编辑却不得随意引申、附会、拔高、扩展,必  相似文献   

7.
作者文摘应该用第一人称来写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国家标准GB6 44 7- 86将“作者文摘”定义为“由一次文献作者自己撰写的文摘”。自己撰写文摘时 ,理应用第一人称(即自述 )的口气。当今汉语版科技期刊文摘中 ,一次文献作者作主语时 ,通常使用自述省主语句。  相似文献   

8.
飞花拾零     
文摘由来文摘最早产生于公元前3600年前后的苏美尔文明时期。“文摘”一词,最早在拉丁文中出现,意为“抽取”。18世纪初,出现了第一批文摘刊物。如《建设》、《环球——知识与娱乐》、《每月评论》等。这些刊物的内容包罗万象,重点是对一些著作的摘录或介绍。19世纪初,科技事业的突飞猛进,“单科学术型”的文摘刊物应运而生。菲西那1830年创办  相似文献   

9.
微信作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既是一个社交平台,又是一种新媒体,而发生在这个平台上的“文摘现象”则正在对数字化时代的大众阅读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文摘现象”与“微信文摘”的现状和特点,对其社会文化根源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摘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ferre”,原意是:通告、转达、报告。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文摘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常见的大约有十几种,综合这些定义的实质,可作如下归纳: 文摘就是对原始文献简明而又完备的浓缩与择要。 有的学者从文体学的角度对文摘进行研究,认为公文、科技、政治、文艺这四种语体属于“原生语体”文摘,是一种贯通公文、政治、科技及文艺语体的“横向语体”。 但是,目前国内不少文摘类报刊,在编辑过程中,基本都采取一种更宽泛的理解。如在《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读者》文摘的内涵被极大地拓展了。举凡提要、摘要、摘录、概要、梗概、摘引、剪报、综述、缩写甚至文选,都可归纳在文摘语体之内。从文摘学的角度来看,这也许过于驳杂,缺乏科学缜密。有的学者据此提出了两个概念:“普及性文摘”与“情报性文摘”,借以区分狭义与广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一、文摘期刊发展简况和新课题“文摘”一词,最早出现于拉丁文中,原义为“抽取”。早期的文摘主要为僧侣和宫廷服务,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文摘才由宫廷走向民间。最早的一批文摘刊物发端于18世纪,其内容包罗万象,又以对文学著作的介绍为重点。19世纪初叶,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的突飞猛进,“单科学术型”文摘期刊便得以诞生。近一个世纪,文摘刊物的数量有了惊人的增长。1907年前后仅为60余种,至1969年就发展为1500余种,1982年更增到3500余种。由此可见,文摘期刊事业的发展与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官国雄 《新闻界》2000,(3):33-34
一、对综合文摘报进行理论概括的必要性近二十年来 ,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170多家文摘类报刊 ,加上上千种报刊的文摘版、文摘专页 ,已形成全国“文摘热潮”。全国文摘报发行总量高达1000多万份 ,读者上亿人。文摘报投资少 ,回报率高 ,有的报纸人均创利数万元 ,有的高达几十万元。可以说 ,文摘报是“报小影响大 ,人少效益高”。在这支报业“新军”中 ,除开以特定读者群为对象的专业文摘报刊外 ,期发量最大、读者面最广的要数综合文摘报 ,如《报刊文摘》、《文摘周报》、《文摘周刊》、《文摘报》等 ,包括各大报的文摘版。综合文摘报(含…  相似文献   

13.
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定义摘要是“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类型主要有“报道性”“指示性”和“报道/指示性”三种,其中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他”五项要素。  相似文献   

14.
文摘三忌     
荟萃文章精华,推荐名篇佳作,开扩知识视野,是许多文摘报刊和报纸的文摘版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为了提高质量,文摘需注意三忌:一忌滥。重要消息,名人佚事,奇闻趣话,往往今天在这家文摘上见面,明天在那家文摘上刊登。“英雄所见略同”,本也无可厚非,但有些文章好多年仍是文摘“热门”,读者就觉得腻味了。如最近在一家文摘报上看到的“赵丹家书”,几年前就有好多家报刊摘登过,如今再摘,岂不浪费版面?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文摘报刊盛行,许多文摘类报刊,动辄发行几十万到上百万份。文摘报刊的盛行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因为文摘报刊选录的文章,大都具有新意,一也;言之有物,不尚空谈,二也;短小精悍,无“裹脚布”之既长且臭,三也。即使原文较长,文摘报刊也只选其精髓,而弃其“穿靴戴帽”的部分。读者花极少时间,就能尽览报刊精华,能不乐乎!我个人就自费订阅了好几种文摘报刊,它们对我写作杂文随笔征引材料,提供了极大方便。我所发表的杂文和随笔作品,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靠文摘报刊所提供的材料而写成的。文摘报刊的盛行,为“文摘体”文章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文摘体”,又可称为“电报体”。据说美国著名作  相似文献   

16.
叫我“文摘专家”不敢当今年2月1日《南京日报》刊出题为《“文摘专家”徐有张》的文章。开头写道:“虽没人给荐稿者排座次,可凭他的成绩,称‘文摘专家’也不为过。”“文摘专家”这个头衔套在我头上,是不相称的。至于成绩是在爱人、孩子业余时间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去年一年发出荐稿信封12000个多封(1个信封里有时装有几篇荐稿),其中有886篇文摘稿被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市级200多家报刊电台采用。全年共获得《北京晚报》优秀社会新闻文摘优秀奖等28种奖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今年第七期上刊登的《由祥林嫂的唠叨想到的》一文,提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炒冷饭”的报道依然相当流行,使人们大倒胃口。看后颇有同感。近些年来,一些省、市纷纷办起了《每周文摘》《文摘周报》《文摘报》一类报刊,不少日报也竞相开辟“文摘版”,好象这是美味的时新和菜,非此不足以飨读者。不错,当文摘报刊刚问世时,确实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那时是“物以稀为贵”,人们对此有一种新鲜感。可是,现在文摘  相似文献   

18.
王驰 《青年记者》2009,(16):99-101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文摘类杂志市场出现了一个“小阳春”,其标志性的事件是:《看天下》改版并获得初步成功;《博客天下》创刊;出自党建杂志门下且具有高度市场化气质的文摘杂志《畅谈》问世。这三本文摘杂志无论从市场定位还是编辑手段上,均呈现出与早期文摘杂志截然不同的风貌,将其称为“新文摘杂志”并不为过。以下试对其内容定位、编辑手法做一简析。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每翻阅报纸,凡发现“文摘版”或见到“文摘报”,都被它那丰富的内容所吸引,翻来复去看,爱不释手。从而了解到许多本地区以外发生的新闻、信息,并获得大量知识。不料,我这个喜读文摘的人,竟然也做起“文摘版”的编辑来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从中积累了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20.
1.文摘类期刊依旧红火。尽管已经有《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期刊巅峰品牌,后有《特别关注》、《看天下》等“黑马”。2009年文摘市场仍然还有新产品空间,现有优势文摘品牌还有市场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