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局有一套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0):93-94
吴清源大师曾认为围棋定式不应该叫定式,确切的称谓,是一种“下法”而已。凡事哪有什么固定、一成不变的“定式”?如果一味照本宣科,思维就会懒惰。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头脑中束缚多了,又怎能下出好棋呢?  相似文献   

2.
刘菁 《围棋天地》2001,(10):78-80
围棋没有定式。吴清源和腾泽秀行都如是说。的确,在众多似乎早已成型的老定式中,天知道还孕育着多少“飞刀”、多少奥妙。  相似文献   

3.
刚刚听说21世纪的下法时有些不以为然。吴清源先生虽然是围棋界的泰山北斗.但要说他所提倡的下法能够成为围棋界新的流行风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围棋也是个性化的东西,不同的棋手就有不同的棋风;另外引导围棋流行风需要辉煌的战绩,吴老重出江湖已不可能,再加上“昌镐流”正大行其道,其势强劲无阻,追慕者众多,实在看不 出有衰败的迹象。 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却让人不得不对吴老的“宣言”认真地琢磨一番:其一就是芮乃伟在韩国创造的奇迹,连挑韩国等级分前十位的顶尖棋士,直抵国手宝座;其二就是王立诚在日本先后以3:1、4:2令…  相似文献   

4.
余文宇 《围棋天地》2005,(21):74-74
网络对局 Farman7D 云麓宫7D 2005.10新浪围棋 白6的一间低夹是我喜欢的下法,至16止为普通定式。  相似文献   

5.
大家好,前几期的栏目里,我给大家讲了很多局部复杂的变化。今天我选的题材变化虽然简单,但是这些下法却打破了经历很多年形成的围棋定式的规矩,可以说是打破传统、挑战传统的下法。这需要勇气,需要实战的摸索,也需要一些叛逆的精神。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只要是好的,能够得到职业高手认可的下法,都会形成流行,将来还会归于传统。  相似文献   

6.
崔灿 《围棋天地》2021,(1):81-85
基本图上一期专题详细探讨了基本图这—托退定式“标准型”,接下来黑棋是否要“立二拆三”以及衍生出的相关变化。之前我们已经知道,被当代棋手广为使用的白■跳,也得到了围棋AI们的认可。当然,和托退定式本身一样,通用性极强的三路跳,并不是白棋局部唯一的下法,前一步黑■粘自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向一位颇有些教学经验的棋校围棋教练请教学围棋应从何处入手,他说:"先背定式."细一品味,很有道理掌握常用定式,这的确是下好围棋的基础.有的人下了几十年围棋,对定式却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水平提高甚慢,很多人因此竞一辈子也达不到初段水平,实在令人遗憾!学习掌握定式吧,它会指引您走向提高围棋水平的捷径.在此采撷一些常用定式,使您对定式有所认识.熟悉定式,在实战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您一定会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图一、黑先占小目,这是注重实地的常识性下  相似文献   

8.
基本图:黑3一夹高夹是紧凑的下法。白4大飞是本期研究的课题。图一:黑夹时,白1跳是定式的下法,黑4拆必要,至白5跳,是定式的一型。图二:白3、5托退也是一种下法,以下至白9,形成难解的局面。图三:白1大飞时,黑如在2位点,则白3尖,黑4、6冲下必然,11夹好手,至17打,  相似文献   

9.
定式之后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08,(17):85-86
图一 黑1大斜可以说是围棋定式中最复杂的一个,到黑9后双方有种种变化。现在大斜定式在对局中已经很少出现了,今天我们也并不是要来研究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围棋的起源,自古以来,中外学界的说法甚多,莫衷一是。如日本围棋界有人认为:“围棋和象棋有它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细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于东方的就受到中国天文及其它科学的影响,大致改良而成为十七道的围棋。”①这种看法在把围棋、象棋统统视作“盘戏”的前提下,说围棋源于中亚,显然证据不足。他把“盘戏”在局制、棋子数目、兵种多少、着法规则的不一等等巨大差别都混为一谈,混淆了其间的本质区别,于弈棋类各种棋戏起源研究无多大裨益,因而始终未得公认。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围棋…  相似文献   

11.
夏雪莲 《围棋天地》2006,(18):76-76
初识李建兵老师,觉得他外表孤傲冷峻、难以接触,又听说他棋力高强、名声远扬,于是,心底里便对他有些敬畏。李老师讲课时,作为教师的我十分好奇,便在门外旁听。只听李老师讲课不温不火,一直在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友爱的氛围,让全体学生都感到平等、自由,同时受到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李老师讲课不要求孩子们呆板地运用定式、死记定式变化,而是从每个孩子们的下法入手,先询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对方想干什么?你自己的目的是干什么?然后再根据孩子们的想法,讲解他们的每一手有无道理。用李老师的话讲就是“围棋是最能体现个性的智力体操,我们是在育人不是在批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的愿望,是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开启围棋宝库的钥匙;我们的愿望是启迪灵智,让学生积攒面对明天的能力;不能让孩子们成为一群一个模式的李建兵,他们每人都要超过李建兵”。  相似文献   

12.
崔灿 《围棋天地》2020,(9):82-87
每一个基本图中的选择,均为AlphaGo教学工具显示的“虚圈”选点,即AlphaGo推荐的下法。题材尽量避开了定式常形过程中出现的“非常”下法,留置定式专题时再行解说。  相似文献   

13.
跳出定式     
倪蕴韬 《桥牌》2012,(6):36-37
作为各种智力运动的爱好者,桥牌社的成员们大都多才多艺,除桥牌之外,基本都还擅长几样其他的棋牌项目,例如Nyt就十分热衷于围棋。这一日,Nvt突发奇想:围棋有很多定式,为何桥牌不能编写一些常用“定式”以方便初学者学习呢?当他把这个想法和桥牌社其他成员交流后,得到了大家的全体响应  相似文献   

14.
木谷定式:关于黑5,这是重视实利的下法。是个扎实的定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定式之后     
图一 取材于弈城网站上“TLZXHH”6段执黑对“只说不练”6段的对局。白2夹时黑3跳起来再于5位肩冲是常见的定式,到黑13飞一切正常。白14马上挖并不是最好的下法,应直接在上面分投。不过爱好者在对局中,有很多人采取14挖的下法。那么,黑棋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相似文献   

16.
谢伟 《围棋天地》2007,(4):92-93
何云波先生以围棋作博士论文,探讨围棋与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他的导师、四川大学的曹顺庆先生说,这是从形而下的角度,开辟一条进入中国文化的新的入径。而全书竭力想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作为竞技性游戏的围棋,在中国古代是如何成为艺术,如何被赋予“道”的意义的,到20世纪,它为什么又会重新回归为竞技。  相似文献   

17.
堆砌积木     
王元 《围棋天地》2005,(5):81-83
在上一期的本讲义中,挂出了《纲举目张》的标语,又涉及了一些棋中原理。对于初学围棋的朋友,我想作出的建议正是:在明确围棋就是围地的游戏之后,一边紧紧抓住围棋的本质即效率,一边了解、消化围棋的原理,这样,也许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而对于硬啃以“一大堆”为单位的“定式”、“死活”、“布局”、“官子”等书本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不认为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8.
序盘篇     
基本图:韩国围棋联赛第10轮,李映九执黑对姜东润。定式种类很多,把他们一一记住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合理应用。本期我们来学习一下高手是怎么选择定式的。黑1靠3点是一种场合下法,在此局面下很适用。  相似文献   

19.
天地可鉴     
《围棋天地》2013,(1):108-108
有位朋友在我的新浪微博“围棋史上的今天”系列里留言:“别老介绍日本韩国的棋史,介绍一下中国的好吗?需要普及中国历史上的围棋人物和名局!谢谢!”理由正当,情意恳切。  相似文献   

20.
马西屏 《围棋天地》2005,(11):55-60
当今世界,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是公认的围棋三强。相比之下,中国台湾显得有些沉寂。但实际上,台湾围棋不甘落后,正蓄势待发。台湾棋院秘书长陈国兴说:“2000年台湾棋院成立时,围棋人口大概只有20万。现在,保守估计,也有150万,四年增加了七倍多。”台湾围棋人口激增,原因何在?“这应该与文化、传统、氛围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