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三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南朝的宋、齐之际,裴松之及其子駰、曾孙子野,分别撰《三国志注》、《史记集解》和《宋略》,以史学名世,被称为“史学三裴”。这是河东裴氏颇具特色的家学传统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裴子野的复古文学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儒学复兴的时代环境,梁武帝尚古的文化追求,为古体派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的熏陶,使裴子野成为一个地道的儒者;家传的史学修养使裴子野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最早地意识到永明文风的弊端所在;中书通事舍人的职位,给裴子野实践其文学观提供了一个舞台。另外,裴子野的次等土族地位使他能批判地审视文坛主流风尚,裴子野本人具有的不从流俗的品格、勇于实践的品格都促成了在其文学观指导下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3.
在萧梁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中,除了刘勰《文心雕龙》所代表的比较折衷公允的文学观外,还有以裴子野为代表的偏于保守和以萧纲为代表的偏于激进的两种针锋相对的文学观。本文拟对裴子野的文学观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胡献忠 《天中学刊》1998,13(6):45-48
齐梁时期,浮泛靡丽的文风充斥文坛。裴子野从文学的功能角度出发,以儒家持教为武器,对新变派的诗文和理论大加挞伐。刘勰在批评新变派抛弃古代经典中优良传统的同时,肯定了文章要具有“缛采”和“吟咏情性”。刘、裴理论的异同,对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颜延之的生平和作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南朝宋时代,颜延之和谢灵运并称“颜谢”。“爰及宋氏,颜谢腾声”(《宋书·谢灵运传》),“颜谢重叶以文章”(《文心雕龙·时序》),“爰及江左,称彼颜谢”(裴子野《雕虫论》),从这些南朝人的评论都可以看出颜延之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事实上,颜与谢不能敌体,后来的评论家几乎没有异辞。不过,无论如何,颜延之总是一位有影响的诗人。本文试图探讨有关他生平和作品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裴子野集团作为一个崇古的集团,他们的创作与其尚质的文学主张相一致。裴子野集团现存的诗文作品虽不多,却能追随汉魏风骨,以质朴典雅的风格别具一格。这主要与他们不事雕琢、用语古朴、以理见长的创作特点有关。裴子野等人的创作喜用古体,形式多样,有别于梁代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吴均是齐梁之际文学复古恩想诗文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均的诗“清拔有骨气”,结构纵横跌宕,语言质朴有力,是汉魏“以气为主”诗歌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当时持文学复古论者不乏其人,尤以裴子野为“极端”代表,他反对诗歌华艳的形式倾向,力主内容的纯雅与质朴。  相似文献   

8.
以裴子野为中心,团结了一帮志趣爱好和审美追求相同的文人,共学古体,研习古籍,通过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渐渐形成了一个以裴子野为核心的私交性质的文人集团,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张先词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先,字子野,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由嘉禾小体历吴江县,至都官郎中致仕,尝居钱塘。生于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享年89岁。长欧阳修17岁,长苏武47岁,长柳永3岁。子野著述,据说有100集,《宋史·艺文志》上载:“张先诗二十卷”,令其诗、文仅无传。据唐圭湾编《全宋词》,词作至今犹存165首。可见他虽工诗,而独以歌词闻。子野善为根词,与言卿齐名.晁补之云;“于野与者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青卿,然子野韵高,是青卿所乏处。””我们将其165首词可作一大致的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为传奇小说,学生不明白“传奇”的含义。有些教师理解“传奇”之意也似是而非。最早使用“传奇”一词的是晚唐裴铏,裴铏将其小说集定名为《传奇》,宋以后人遂以之概称唐人小说。著名的有蒋防的《霍小玉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