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原理是斐林试剂(主要成份是Cu(OH)2,本实验中由NaOH与CuSO4反应生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证实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实验要求隔水加热煮沸2min左右观察颜色的变化,颜色由桔黄色→鲜红色→深棕色→砖红色→红褐色,发生了多次的演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浅谈果糖的还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京 《生物学教学》2006,31(12):56-56
在高中《生物》第一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提到: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有不少的同学提出:在化学中讲到,醛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a(OH)2发生反应,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具有还原性。而果糖是多羟基酮,不应具有还原性。教材在本实验中也仅提到:分子结构中具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还原糖。那么果糖是否是还原性糖呢?  相似文献   

3.
再谈还原糖     
洪波 《生物学教学》2010,35(9):66-67
对于还原糖这一知识点很多学生会问,既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要选颜色较浅的材料,为什么甜菜、甘蔗等材料不行呢?对此,教师首先应该更清楚地认识还原糖。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一个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我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提到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以此检验生物组织中是否有还原糖。学生在化学课中学过相关化学知识,已了解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但分子中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性质不同,即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常会因条件不同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如有时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并伴有黑色沉淀生成;有时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却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果汁很快变成黄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不是蓝色溶液。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关于生物组织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过程比较繁琐,设计简易实验方案去鉴定,是当前考试的热点.现将几种简易鉴定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新跃 《快乐阅读》2011,(5):110-111
一、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它不具有还原性。实际上在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试验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材料的选择作一简单的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科学地选择材料。 1.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鉴定的原理是还原性糖与裴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在选材时,一方面考虑材料中有无还原性糖,另一方面考虑生物组织的颜色应为白色的植物组织。例题1:单子叶植物韭菜、鸢尾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叶子为绿色会遮盖生成物的颜色。例题2: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但不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是因为其组织中的糖是非还原性糖。  相似文献   

10.
苏宏鑫 《中学生物学》2005,21(2):36-36,54
1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18页,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方法步骤中,特别强调"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生物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涉及物质鉴定的实验主要有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以及DNA的鉴定等。下面就对这几个实验进行归纳整理,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一章"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中,利用大豆和鸡蛋蛋白做实验材料,无论是用大豆做实验材料还是用鸡蛋蛋白做实验材料,价格比较贵,并且浪费的原材料也多。经过反复实验,采  相似文献   

13.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部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性糖,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可与弱氧化剂反应。与半缩醛羟基能产生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3种糖的存在。鉴定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操作,既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又浪费实验材料和时间。另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课本对某些实验现象和步骤的描述有失偏颇。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实验。现将探索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所做各项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的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最基础的实验之一。对还原糖的实验要联系非还原糖,如淀粉、蔗糖,注意: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还要联系班氏试剂。班氏试剂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但不需要现配现  相似文献   

16.
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还原糖和蛋白质等组织样液的使用浓度、中学生物实验室所用碘液的浓度、"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用量进行了一些探究,力求把握好材料和药品的用量以及材料和试剂的使用浓度,在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来节约资源,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7.
任守运 《新高考》2005,(10):54-56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最基础的实验之一。由于其包含一些如单一变量、对照原则等最基本生物学实验思想,所以该实验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下面笔者分两部分对本实验中重要考点进行剖析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 ,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 ,因此可根据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变化 ,鉴定生物组织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这个鉴定实验是高二《生物》课中必做实验 ,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时 ,对本实验选材进行了探讨 ,除书本上提供的材料外 ,我们认为牛奶主要成分的鉴定 ,可做为教材实验的补充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本材料实验效率高 ,一种材料同时可做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是 :(1)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醛糖 (由葡萄糖 +半乳糖构成 ) ,能还原斐林试剂 (0 .1%N…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实验课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题的应试水平,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验复习中的经验,建议高三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考纲中的考点和能力要求 考纲中明确指出的18个实验、实习、研究牲学习的考点中,按实验课题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验证类实验,包括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还原糖检测中遇到的3个疑难问题,结果表明:①以斐林试剂检测白萝卜、洋葱、茭白等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生成的非砖红色沉淀是Cu2O;②含有色素的植物组织样液在与斐林试剂反应前后,样液的颜色和状态有明显的区别,说明可以采用有色植物组织作为可溶性还原糖检测的实验材料;③利用粉末衍射技术对抗坏血酸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进行分析,生成的沉淀物为高纯度Cu2O,证实植物组织样液中的抗坏血酸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