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自古以来,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海上就有了交流与合作,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东盟国家在广西打造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格局中起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因此,进一步深化广西同东盟国家的海洋产业合作,对未来广西与东盟共建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东盟国家海洋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广西与东盟国家海洋产业合作基础与合作现状、产业合作机遇的分析,提出构建港口合作网络、提升临港产业集群、推进海洋产业合作创新、推进沿海沿边金融合作等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海洋产业合作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蔬菜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几年连续出现了蔬菜滞销、“菜贱伤农”等一系列蔬菜销售问题,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目前蔬菜销售中的蔬菜质量、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等障碍因素,并采取市场信息监测、标准化生产、农超对接、直销等拓宽销售渠道等有力措施将有力帮助解决蔬菜销售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成立,贸易和投资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十国互利往来的重要领域,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贸易区的桥头堡,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推动下,广西蚕丝绸业的种桑、制种、养蚕、制茧等环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积蓄了一定的产业前端优势。为解决广西茧丝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CAFTA背景下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策略:开放思想、突出重点、打造拳头产业;加快国内产业承接,深化加工,突围同质竞争;以人为本,实行品牌兴业,坚持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4.
袁诗铭 《高教论坛》2020,(5):104-107,114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联动区域经济已成为主流趋势。探究如何提高高职教育有效对接市场环境的能力、提升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的适应性等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广西产业及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着手,从高职院校布局、专业布点、保障机制、服务意识和参与度等方面对广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广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新鲜蔬菜、冷冻蔬菜、盐渍蔬菜等方面分析绿色壁垒对浙江出口蔬菜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绿色壁垒的数量效应与价格效应。结合临海的"西兰花"产业与松源的"庆元香菇"的"破壁"的案例,总结应对绿色壁垒的组织与市场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展合作的核心地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拥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广西物流产业基础建设得以加强,生产能力整体得到提升。但同时也存在诸如与东盟自贸区国家管理机制不统一、物流发展层次相差较大、整体跨境电商物流成本大而效率低、物流模式创新不足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着力研究当前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广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处东盟十国、"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可以凭借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FDI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多年积淀的问题使得FDI的引入以及产业的发展存在合理化程度低、盲目投资建设、产业技术水平较低、民营企业活力等问题。本文以FDI与产业结构发展的问题切入分析其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发现三大产业与FDI相互作用演绎作用机理图,并根据相关分析机理图及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对策,合理促进FDI的利用及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8.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侨"文化大致经历了启蒙、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其形态和功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前,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侨文化资源具有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交流频繁、功能拓展等特征,具备文化产业开发潜力。但是,华侨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中面临城乡差距、资源零散等困境,需要通过彰显"侨"文化资源的独特文化形象、建立文化治理机制、构建文化发展生态圈、提高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等策略来促进华侨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邮轮旅游产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的邮轮旅游产业正处于朝阳阶段,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西邮轮旅游产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广西邮轮旅游人才匮乏、港口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邮轮旅游相关政策的不完善、航线开发不充足以及游客观念落后等。建议从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刺激旅游需求、提高港口服务能力等方面,促进广西邮轮旅游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和目前莆田市蔬菜产业的现状,指出发展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在生产销售、政策法规、管理体系、产业化、研究开发以及农民的生产消费意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