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789名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待体育博彩态度和五因素人格特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性别、专业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体育博彩态度特征,初步探讨了博彩态度与人格特征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体育博彩的认知较为理智,情感趋于正向和积极,对体育博彩的行为趋于回避;体育博彩态度在专业、购买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和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博彩态度无显著差异;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体育博彩态度差异显著,说明人格与博彩态度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800名上海市市民对体育彩票的态度和人格特质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上海地区不同群体的体育博彩态度特征,探索市民对体育博彩态度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上海市市民对体育博彩认知较为理智,情感趋于正向和积极,购买行为趋于回避态度,博彩的态度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变量上具有差异,个体博彩态度与人格特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析宁波市民的健身意识与健身行为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访谈法,分析研究了宁波市居民对健身目的的不同认识态度;参加健身锻炼的现状;以及影响参加健身的主要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宁波市居民对体育健身的意义认识和实际参加健身的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居民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场地设施的限制以及缺乏科学的指导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还应进一步宣传全民健身意义,强化主体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  相似文献   

4.
病态博彩及预防彩民病态博彩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博彩、彩票以及病态博彩的内涵进行研究,对博彩行为和病态博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认为,为了预防彩民病态博彩行为的发生,应尽快推出<彩票法>,培养彩民健康的博彩观念,加强彩票行业的监管,规范彩票销售网点的售彩行为,优化玩法布局结构,吸引更多居民使用闲钱买彩票,严厉打击私彩,建立对病态博彩彩民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体育彩票问题博彩概念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问题博彩研究的文献较少,对问题博彩定义的内涵鲜有研究,而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问题博彩的相关研究已十分丰富.问题博彩行为的定义作为相关研究的基础,国外学者存在分歧,他们主要从以下4个视角定义问题博彩:医疗紊乱或精神健康;经济活动;连续统一体;博彩行为造成的危害.以上定义从不同视角诠释问题博彩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但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澳门是一座博彩业非常发达的城市,中西多元文化的交流融汇,使澳门博彩业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定的状态,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体育博彩上。深入考察澳门的体育博彩,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方面的研究还远未深入进行,故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是对澳门博彩史的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7.
透过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彩民的问题博彩行为,对问题博彩行为的心理学成因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认为,在体育博彩中外界相关刺激强化了彩民的博彩行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彩民的博彩行为;内隐学习是解释彩民对随机事件持有不合理想法的重要机制;彩民在博彩中的非理性思维是问题博彩行为形成的基础,它会削弱彩民的控制能力,将彩票消费推向问题博彩。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彩票发展中的病态博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发现我国体育彩票在发行数量、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病态博彩等社会问题.建议应出台与彩票有关的法律;树立责任博彩意识,培养大众健康的博彩观念;吸引更多居民使用闲钱购买体育彩票;规范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的售彩行为;发展网络购买体育彩票业务;严厉打击私彩,有选择的逐步开放博彩业;建立针对病态博彩者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体育彩票消费中问题博彩的认知偏差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主要对当今国内、外问题博彩中的认知偏差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体育彩票消费中彩民的非理性行为的实际情况,对引起问题博彩的控制幻觉、概率误差、过度自信、差点赢和沉没成本谬误等认知偏差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在体育彩票消费中,问题博彩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现象,控制幻觉如"赌徒谬论"和"冷热号码"等是问题博彩者存在的普遍现象;对中奖概率的误解是影响彩民参与博彩的核心因素;沉没成本谬误、过度自信会导致彩民过度投注;中奖联想和"差点赢"心理是彩民持续参与博彩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居民社会认知的社会态度、阶层认同、公共服务满意程度三个方面对其自感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自感健康水平受其社会态度、阶层认同、公共服务满意程度及体育参与程度的影响,并与其所居住的地区类型息息相关。中心城区居民的社会态度、阶层认同对其自感健康的影响低于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体育参与程度对其自感健康的影响高于农村。居民体育参与正向影响自感健康的同时,还在农村居民"社会态度→自感健康"路径、中心城区和农村居民"阶层认同→自感健康"路径、中心城区和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自感健康"路径中均起到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从目的地居民感知的角度探讨2008年青岛奥帆赛的社会影响.实地问卷调研表明,青岛市居民对奥帆赛持明显的支持态度,可分为3种类型:积极支持者、矛盾支持者和谨慎支持者.居民对奥帆赛的正面感知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利益、形象提升和环境利益4个方面,时奥帆赛正面影响的感知与居民对奥帆赛的支持态度明显正相关;而负面影响的感知因素存在差异,仅有"过度投资"、"干扰居民生活"与居民对奥帆赛的支持态度明显负相关.虽然,"房产物价上涨"、"交通人口过度拥挤"等负面影响因素在奥帆赛举办期间对青岛居民支持奥帆赛的态度并未产生影响,但赛事管理者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些负面影响在奥帆赛后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提前制定相关政策和有效管理,以保证奥帆赛后期的可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两座城市,北京与澳门两地居民的体质状况一直为我国政府所高度关注.自澳门回归后,对京、澳两地3~69岁全年龄段居民的体质状况做首次对比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北京居民身体形态总体水平高于澳门;2)北京居民的相对肺活量水平低于澳门;3)北京幼儿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均高于澳门.但北京4~6岁男女幼儿由增龄引起的上肢力量、速度和灵敏素质的增长幅度小于澳门;4)北京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澳门,两地各指标均值的变化幅度基本保持一致;5)除反应能力、相对力量和老年期的平衡素质外,北京成、老年居民的绝对力量、柔韧素质在多数年龄组均高于澳门.但北京中老年居民因不同年代出生人群平衡能力的长期发育变化幅度及增龄引起的平衡能力退行性降幅程度均明显快于澳门.北京40岁以上成、老年居民腹部或内脏的脂肪堆积现象较澳门严重.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我国城市居民从事慢跑、羽毛球、游泳3项休闲运动的行为意图,了解其休闲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态度与主观规范上则无显著性差异,高参与频率组别明显高于低参与频率组别,显示高参与频率者较能掌握自我的能力与从事该项目运动的便利条件,且有较高的行为意图。②城市居民从事不同休闲运动的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显著相关,仅游泳和羽毛球获得验证,慢跑并未获得验证。③城市居民从事慢跑与羽毛球运动的行为意图,主要受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所影响,主观规范未获显著性;而城市居民从事游泳运动的行为意图,主要受态度与主观规范所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未达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健身意识与健身行为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724名居民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江苏地区居民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态度、健身锻炼的现状以及影响居民积极锻炼的主要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居民对体育锻炼健身意义的认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居民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场地设施的限制及没有科学的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还应进一步宣传全民健身意义,强化主体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  相似文献   

15.
廉涛  黄海燕 《体育科研》2016,(2):53-59,6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1 087名居民关于大型体育赛事影响的感知进行了研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上海大型体育赛事的积极影响明显高于消极影响;第二,居民对上海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支持态度整体上比较积极,但在行为意愿方面有所下降;居住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水平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除消极的社会影响维度)的居民感知产生显著影响;支持态度方面,居住时间、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水平5个因素对其存在部分影响关系。建议:重视举办地居民的利益诉求,促进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的可持续发展;理性看待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赛事规划和管理;提高居民的赛事参与度,推动申城全民健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史芙英 《体育科研》2013,(5):27-30-47
问题博彩是一种对博彩者本人或其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产生不利结果的一种博彩行为。随着社会发展,合法体育彩票种类的增多,问题博彩现象逐渐增多。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问题博彩的研究现状和主题进行全面探究,分析不同因素在问题博彩行为中产生的作用,探讨了有关问题博彩的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彩票消费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风险条件下决策分析的期望理论为出发点,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人们参与博彩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表现,对人们为何参与博彩这种"负和博弈"的游戏,给出了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基于澳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其历史、文化、资源、地域特点,依据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及国内外竞技体育发展经验,对澳门竞技体育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澳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构想:以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发展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为主体,以发展运动产品会展和赛事博彩为辅助,推动澳门竞技体育向层次化、社会化、市场化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F1中国大奖赛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方差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居民对赛事的社会影响感知及态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赛事举办区域居民与非举办区域居民对F1中国大奖赛的社会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对F1中国大奖赛社会影响感知与态度的不同可以将举办区域的居民分为消极愤怒者、中立无影响者和积极支持者3个群组;影响居民对F1中国大奖赛社会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的因素包括年龄、学历、家庭人均年收入、对赛事项目的兴趣程度、对赛事行业的依赖程度和对赛事的关注程度等。  相似文献   

20.
问题博彩是指个体难以控制博彩冲动,使其持久地沉溺于博彩中,以致个人、家庭和社会受到不良影响的博彩行为.基于对前人相关研究的回顾,拟对引起体育彩票消费中问题博彩的认知偏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影响问题博彩的主要认知偏差包括控制幻觉、赌徒谬误、热手谬误、因果错觉、自我服务偏向、事后聪明式偏差、概率误差、羊群行为、中奖联想、差点赢、沉没成本效应等.未来研究应探索情绪和人格对认知偏差的影响,加强问题彩民认知偏差的神经生理机制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