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整个生命为代价不顾一切地酷爱与坚持对自由的追求与执着是嘉尔曼的主导性性格,她唯一的追求就是绝对自由,她是自由的象征与精灵。嘉尔曼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不仅受到时代背景、社会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制约,也受到男权主流社会思想的影响,并且嘉尔曼这一形象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虽然嘉尔曼在挑战男权社会时以死告终,但却给世人留下深刻影响,激励世人在争取自由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梅里美的《嘉尔曼》和艾芜的《山峡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饮誉法国文坛的资产阶级作家梅里美创作了一部极富独创性的中篇小说《嘉尔曼》,以多姿多彩的艺术笔触展现了西班牙的风土人情,创造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吉卜赛女郎嘉尔曼的形象。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传诵不绝,被改编为歌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深为各国人民所喜爱。 相隔九十年后,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中国左翼文坛新秀艾芜发表了他早期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山峡中》,以云南西部荒野山峡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极富生命力、被誉为  相似文献   

3.
《文山学院学报》2014,(5):57-60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物质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作家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其中,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法国作家梅里美《嘉尔曼》中的女主人翁简爱与嘉尔曼,都以追求人格尊严与精神自由且极具反抗与叛逆精神的形象给当时乃至现在的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魅力经久不衰。文章着重比较二者性格中平等自由和反抗叛逆精神的异同,并探索这种异同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为数不多的有关《嘉尔曼》的评介文章中,多认为嘉尔曼的悲剧是由阶级对抗造成的。著名的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在《外国短篇爱情小说选评》一书中说:“这一对情侣本来分属两个对立的社会营垒,一个是秩序的维护者,一个是秩序的破坏者,两人有不同的生活理想,生活态度和是非标准。这种矛盾必然导制他们爱情的破裂。”柳鸣九先生认为嘉尔曼与唐·诺瑟之所以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是非标准,是因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文学史上,有众多栩栩如生,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其中不乏名媛贵妇、大家闺秀。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又最令人迥肠荡气的莫如几位红颜薄命的吉卜赛女郎——真妃儿、埃斯梅拉达和嘉尔曼。她们绝代姿色倾国倾城,使多少人倾慕不已;她们凄绝哀婉的命运又令无数读者愁肠百结,潸然泪下;她们惊世骇俗的性格,象一团团不熄的烈火,映红了十九世纪欧洲文坛。  相似文献   

6.
《嘉尔曼》是梅里美的经典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充斥着文明与自然人性尖锐矛盾。本文意欲从自由人格、自然情感、社会地位等三个方面来展示文明桎梏下人性突围的斗争方式,并试图说明这种抗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以整个生命为代价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的原则是嘉尔曼最突出也最吸引人的标志,但这种“不自由,毋宁死”的信条是“法外之民”自然、淳朴的“人性”的流露.而非“自由对立”。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只有康桥,康桥是他永远的精神依恋之乡。诗人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康桥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各色英国名人的图画。本文从形象学的角度人手分析徐志摩笔下的异国形象,试图达到一种文化对他者文化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很多小说都围绕着女性形象展开,透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传达出他对女性的崇拜、对母亲的依恋及对男权制度的否定。本文主要对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为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他的作品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言的很多小说都围绕着女性形象展开,透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传达出他对女性的崇拜、对母亲的依恋及对男权制度的否定.本文主要对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为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他的作品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杜丽娘的对立面来研究,其实汤显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赋予了他更多的使命。本文拟从他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两方面去分析作者在心学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塑造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孙悟空的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现有《西游记》论著忽视的一个问题,即孙悟空具有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一方面表现为他具有佛教教义所说的“六识”中的法识;另一方面,表现为他具有佛教思想,主要是皈依思想。但他的皈依是不彻底的,他还具有自我意识。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人、动物、神魔、宗教四个特点的结合,他是一个宗教的战斗英雄形象。这对孙悟空形象的研究所有突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现有《西游记》论著忽视的一个问题,即孙悟空具有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一方面表现为他具有佛教教义所说的“六识”中的法识;另一方面,表现为他具有佛教思想,主要是皈依思想。但他的皈依是不彻底的,他还具有自我意识。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人、动物、神魔、宗教四个特点的结合,他是一个宗教的战斗英雄形象。这对孙悟空形象的研究所有突破。  相似文献   

14.
水上勉曾作为一名苦力监督见习在沈阳的北市场工作。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刻画了很多沈阳人形象。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苦力形象和"小孩"形象。本文通过对水上勉作品中的苦力形象和"小孩"形象的探讨,通过对他者视域中沈阳人形象的分析,反映了水上勉复杂而曲折的内心世界,揭示了隐藏在虚伪的"王道乐土"与"五族共和"口号下残酷的殖民统治,表达了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批判和控诉。  相似文献   

15.
梅里美被称为“萧索时期的天才”,“是萧索时期一朵很典型同时又很独特的奇花”。他以仅有的二十个中短篇赢得世界性声誉,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坛与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等大家比肩。“梅里美魅力”成为文学史上的专门名词。不少论者积极探寻这种“魅力”所在,对他的代表作《嘉尔曼》、《高龙巴》以及《费得里哥》、《伊涅的美神像》等作品,从浪漫主义的角度,不乏精采的评析。而对他后期的现实主义名篇《阿尔赛娜·吉约》却重视不够。这篇小说,同样体现了“梅里美魅力”。它那种冷峻深沉的风格,精细入微的笔墨,含蓄蕴藉的韵味、跌宕多致的情节,在他的创作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深入研究贾平凹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独到欣赏,一方面,他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女性崇拜倾向,另一方面,他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仍旧不同程度地受到男权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未能真正表现女性的欲求。本文对贾平凹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对作者表现女性形象时的叙述方式、作者的女性观做了探讨与论述,并深入分析了导致作者矛盾的女性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贾政是《红楼梦》中一个正派的封建知识分子,他深受儒家影响,信奉“修齐治平”。作者多侧面地揭示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本文试图在对贾政形象的悲剧性略作揭示的基础上,探讨他与宝玉形象的参照关系,挖掘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男性世界的悲剧。一、贾政形象的定位 作者把贾政形象定位为三点:个人身份是正派的读书人,家族角色是文字辈的继承人,社会角色是无所作为的臣子。由此,作者揭示了贾政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人生。就个人身份而言,贾政是文字辈中唯一的读书人。他“自幼酷爱读书”(第2回)。作者评道:“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  相似文献   

18.
潘又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位小厮形象,他性格复杂,匿于胆怯懦弱外表下的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决绝反抗。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潘又安形象,分析其形象塑造的结构安排与叙事视角,进而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不仅作为一名诗人被西方文化所接受,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他身上被后世所赋予的神话传说和他的诗歌创作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化所接受的李白形象。而在西方文学中,这一形象经过文学家们的想象和加工,更是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本文重点分析了约翰·斯科特等18世纪至20世纪的西方诗人,以及盖伊·加夫利尔·凯等20世纪西方小说家笔下的李白形象。李白时而是个中国的好官,时而是个放荡形骸的艺术家,时而又是位东方的智慧哲人。在李白形象的变迁中,我们能看到的是文学想象的魅力和文化利用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上曾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并用他的生花妙笔塑造了那一时代的各种类型的农民形象。特别是他塑造的新一代农民的形象更是不朽的艺术,但有的作家却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意义提出了质疑,那么,我们应如何来看待赵树理笔下所塑造的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