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2.
用来表明媒体观点的电视新闻评论是如何“说话”的?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各有特点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以深度报道方式剖析事实、展示媒体立场,侧重“用事实说话”;后者借演播室讨论“透过现象说本质”,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钟情于评论,重在“用观点说话”。此“说”不同于彼“说”,二者在说话内容、说话主体和说话方式上虽有显著差异,但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3.
“鸭兵扫蝗本身就是新闻,这一事件的价值就在于长兴鸭兵空运到新疆不仅灭了蝗虫,肥了鸭子,还探索了一条治蝗新途径,可谓一举三得”,在2000年度省广播电视新闻奖颁奖大会暨获奖作品评析会上,省广播电视局局长马雨农在说到获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好新闻《长兴“鸭兵”新疆扫蝗》时这样说到。  相似文献   

4.
陈聚成 《河北广播》2006,(6):100-101
随着广播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纯粹的播音节目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往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欣赏》类节目已经陆续被更符合广播规律的主持人节目所代替,主持人的“说”代替了播音员的“播”。但是以“播”为主的时政新闻节目在各级电台都是必须保留的。因此对新闻播音的思考并不过时。  相似文献   

5.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6.
黄宁 《记者摇篮》2006,(6):60-60
目前,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日常采访报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体裁,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是因为现场报道能够充分发挥出广播传递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要想使听众在“此时此刻”听到“绘声绘色”的现场报道,闻其声,如临其境,这就对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作者从在《新闻招手停》和《整点播报》两个现场报道类栏目的工作实践,论述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7.
燕大新闻学系毕业生为获得学士学位,撰写毕业论文.其中,殷增芳《中国广播无线电事业》、赵泽隆《广播》、王存鎏《广播事业研究》、庚赓《广播电台的编辑工作》等四篇毕业论文是关于广播研究的学术论文.他们针对中国广播发展的“新问题”,运用研究“新材料”,对广播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毕业论文.它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出学术的敏锐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它们既是燕大新闻学系广播研究的学术成果,也是燕大新闻教育的教育成绩,丰富了民国至建国前后广播学术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2003年4月21日,铁岭市纪检委、监察局、市政府纠风办联合在铁岭市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早上7点到8点的黄金时间开办了《行风热线》节目。开播到现在,一直备受党政机关和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收听率一直很高。可以说,《行风热线》节目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加强廉政行风建设的“监督岗”,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我认为,《行风热线》节目是广播新闻实现“三贴近”的成功尝试,它找到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过一场激烈的对“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  相似文献   

10.
郝滢 《新闻三昧》2004,(9):26-27
“说新闻”又叫“聊新闻”、“侃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先后被各地电视台、电台的新闻类节目所采用,打破了“播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凤凰卫视的《小莉看时事》、(《时事直通车》、楚天电台的《事事关心》等。“说新闻”是  相似文献   

11.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12.
南京广电集团于今年3月开办的《大刚说新闻》是一档以“说”的形式为自身定位的新闻性栏目,“说”是它的特色.是它的核心。正如中广学会常务副会长李丹同志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研讨会”开幕式上讲话中所指出的.《大刚说新闻》创办半年来,始终突出一个“说”字,紧紧围绕“说什么,怎么说”做文章.不断在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李慧 《中国广播》2007,(12):58-58
11月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简称亚广联)第44届大会颁奖会上,中国共有5个节目获得本届亚广联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创作的少儿节目《倾听自然》获“青少节目奖”、中央台选送的新闻特写《生死抉择十六秒》、广播剧《余香》分别获“新闻节目特别推荐”和“广播剧特别推荐”;  相似文献   

14.
一、“说新闻”蔚然成风近年来,“说新闻”在电视新闻界可以说蔚然成风。最初,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一改往常的坐播为站播,语言上一改原来一板一眼的播报方式,而像平常讲话那样把新闻说出来。没想到这一改竟领了风气之先,这种播音方式在内地迅速风行开来。据笔者有限的见闻和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采用“说新闻”这一方式的新闻栏目就不下十几个。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自不必说,它在这方面比《凤凰早班车》走得更远,都有了“戏说”的味道。就连中央电视台也在大潮的冲击下坐不住了,于是就有了《现在播报》海霞…  相似文献   

15.
王振祥 《视听界》2000,(1):50-51
新闻评论《岂能“一卖了之”》先后获’98江苏广播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已有52件用品在全国、省级年度好新闻评比中获奖。作品有的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批示;有的成为报刊专题讨论的“导火索”;有的被20多家报  相似文献   

16.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17.
端文 《新闻记者》2001,(10):54-54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与听众 ,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获得许多知识 ,却也产生不少疑问 ,常见的有 :一是“孩”有多大?“孩” ,在《辞海》和《实用汉字字典》中说得极干脆 :幼儿。《现代汉语小词典》说 ,孩即“孩子” ,“小孩儿”、“女孩儿”。虽然 ,没有一本字典对“孩”的年龄作过“规定”。现实生活中不过延伸到小学生、中学生 ,无论如何不会达到或超过《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但是传媒却常有“创见”。前不久 ,黄陂路、淮海路口一工地发生一起金属架从高空坠落事故 ,一篇报道说“一个看上去20多岁的女孩已经倒地死亡”。还有一篇报…  相似文献   

18.
凌久 《新闻记者》2003,(3):80-80
羊年伊始,新闻界曝出丑闻。2月初,“中国第一月嫂”的骗局终被揭穿(详见本期《揭开“中国第一月嫂”面纱的前前后后》),“拔出萝卜带出泥”,部分曾经为“第一月嫂”刘洁“鼓吹”、“炒作”的传媒、记者浮出水面。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曾撰写《赢在起点》一书为刘洁树碑立传的周兴旺是“北京某媒体的记者,专门做教育方面的报道”。周虽然表示对《赢在起点》一书的采访内容负责,但他也承认,其中许多东西“都是刘洁跟我说的”,“我也不可能每件都调查、核实。”也是由周兴旺等编著的《芝麻开门》一书,将刘洁誉为“中国最有经验的…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FM89.8广播新闻频率《倩颖随行》节目在介绍众多音乐种类的时候,在“古典”、“流行”、“摇滚”、“爵士“、“乡村“等之外,又多了一个名字——“世界音乐”!许多听众不禁发出疑问:哪种音乐不是从“世界”上来的?又有哪种音乐不是“世界的音乐”?  相似文献   

20.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