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泊桑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玛蒂尔德这一女性形象长期以来始终是读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常规教学中,一般对她的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庸俗鄙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现状,爱慕虚荣,所以才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并对她的虚荣心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以致玛蒂尔德其人竟也成了“虚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有胆有识的新女性——郝思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飘》中主人公郝思嘉,她是一个生活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普通而特殊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复杂,一方面表现了她高傲、自私、虚荣;另一方面表现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要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尽管大多数文章对她是持批判态度,如有评论写她“高傲自负”、“刚愎自用”、“倔强任性”、“贪图虚荣”、“激愤妒忌”、“冷酷残忍”、“唯利是图”……但我认为她的后一方面的性格更具魅力,更体现出她是“一个火热的小叛徒”。  相似文献   

3.
作品《飘》中主人公郝思嘉,她是一个生活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普通而特殊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复杂,一方面表现了她高傲、自私、虚荣;另一方面表现出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坚强不屈,顺应历史潮流。尽管大多数文章对她是持批判态度,如有的评论写她“高傲自负”、“刚愎自用”、“倔强任性”、“贪图虚荣”、“激愤妒忌”、“冷酷残忍”、“唯利是图”等等。但笔者认为她的后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更具魅力,更体现出她是一个潮流新女性。  相似文献   

4.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分析,是教学这篇小说的核心所在。但是,多年来人们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评价女主人公的形象呢?笔者通过一节“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模式示范课,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切磋中,对这个多层面、多元化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一、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渴求享乐,她是虚荣的牺牲品在讨论中,一个学习小组的代表说道:玛蒂尔德不应该有挤进上流社会的梦想,是虚荣毁了她的一生。玛蒂尔德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嫁给的又是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这对她…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我们认为她是一个美丽、虚荣,同时又自尊、自爱、自强的小市民,通过对《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从小资产阶级、虚荣、诚信等方面辨析了她的不讲诚信的根源是谎言,同时论述了谎言是她十年辛苦劳作的悲剧根源,我们辩证的认为,也正是这十年辛苦劳作,使玛蒂尔德成为一个更具魅力的女性。  相似文献   

6.
爱慕虚荣 ,满足虚荣 ,从积极意义上讲 ,是对现实不满足引发的。只有强烈的不满足 ,才会有强烈的追求。且看玛蒂尔德的愤愤语 ,且看她的心高气盛 ,《项链》一文开篇这样写道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她像由于命运的差错 ,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 ,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的人认识她 ,了解她 ,爱她 ,娶她 ,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对现实的不满 ,渴求改变 ,是一种进步思想的萌芽 ,展示着追求全新生活的可贵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 ,实在是太正常了 ,身为女人谁不渴望财富 ,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相似文献   

7.
李艳平 《广西教育》2011,(11):33-34
“老师,我觉得罗敷是一个虚荣的人,因为她出门的时候穿金戴银,打扮得很艳丽。而且她那么年轻,那么漂亮,却嫁给了一个比她大那么多,但是却有很多钱和权势的人,说明她可能很有心机。”“老师,《木兰诗》一文的结局不合理,她恢复了女儿身,可汗知道了应该会判她欺君之罪才对。”  相似文献   

8.
<项链>以一个戏剧性十足而又回味无穷的结尾把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同时,也将小人物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下艰辛又无奈生活的现实揭示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同情还是抨击,抑或"哀其不幸,怒其虚荣",人们过多地把舆论和价值取向集中在了玛蒂尔德身上.其实,玛蒂尔德是无辜的,她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环境下下层人民的一个代言人 ,她也是社会制度的牺牲品,她的遭遇是有其较典型的悲剧根源,正如西方的一句哲言:人类是上帝的玩偶.笔者从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想到了一些问题,权作解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尊重生命的本真"的角度去解读玛蒂尔德,对她的"虚荣"和"十年还债"的悲惨生活的意义予以了全新的阐发.她的"虚荣"只是其长期压抑的欲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十年艰辛的生活使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实现了她人生的一次本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佳作。小说以其简练、精致而优雅的风格,成为全世界读者所喜欢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它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崇尚浮华、附庸风雅的悲剧人生。全文以女主公“失项链”为转折,先写她对奢华生活的追求,后写她由此而造成的悲剧;既写了她痴迷虚荣的可悲,更写了她为此而落得的凄惨。她虽然生活在十九世纪后期已成为帝国主义的法国社会,但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依然可以把她放置在我们的生活中去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虚荣一直是我生活中一个很大的动力,如果没有虚荣,没有人注视,在一个地方修身养性,那么就没有生活下去的意义了。”江南春,一个有着与唐代诗人杜牧著名绝句同名的人开始了他的虚荣理论,从讲事实到摆道理。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阅读《项链》时,往往会将关注的目光滞留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对她怀着一份“哀其不幸,怒其虚荣”的复杂感情,却常常忽视了生活在她身边的与之同命运、共呼吸的丈夫——路瓦栽先生。课文第1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请注意“也是”、“好像”表明了作者独特的关注视角。为什么是“也是”?因为她处在“美丽动人”的那一群之外,或是人们在关注“美丽动人”的那类时没有注意到她。“好像”为上帝的责任心打了马虎眼,但玛蒂尔德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她是小职员出身。至于这是否是命运的…  相似文献   

13.
记得我高中阶段学习《项链》的时候,老师对其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了这样的评价: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形象。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爱慕虚荣就成了玛蒂尔德的代名词。如今重读《项链》,觉得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同时她也是一个具有诚实善良美德的劳动妇女。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富裕、虚荣、悲哀、快乐和爱等。一天,大家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便开始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爱看见虚荣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我这漂亮的小船的。”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  相似文献   

15.
《项链》以一个戏剧性十足而又回味无穷的结尾把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同时,也将小人物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下艰辛又无奈生活的现实揭示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同情还是抨击,抑或“哀其不幸,怒其虚荣”,人们过多地把舆论和价值取向集中在了玛蒂尔德身上。其实,玛蒂尔德是无辜的,她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环境下下层人民的一个代言人,她也是社会制度的牺牲品,她的遭遇是有其较典型的悲剧根源,正如西方的一句哲言:人类是上帝的玩偶。笔从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想到了一些问题,权作解答。  相似文献   

16.
文章鉴赏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认为玛蒂尔德并非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在她及其丈夫身上存在着耀眼的人性美光辉,作者对他们是同情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17.
对莫泊桑小说《项链》的主题有很多阐释。有一种观点认为“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作者对玛蒂尔德是讽刺和嘲笑的态度。而我认为: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勇偿巨债分明展露了她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和要强坚韧等性格中可贵的一面。另外,小说中有一些情节似乎让我们觉得马蒂尔德是虚荣的,正如她参加舞会前的刻意精心修饰,她为自己生活的寒酸和居室的简陋而痛苦不堪等等,这些表现出来的看似虚荣,笔者认为其实是外在的,这些东西向我们呈现的应是她的内在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代表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其实,她身上有许多曾经被人们忽视了的美德:第一,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第二,诚实守信,捍卫人性尊严;第三,相濡以沫,携手笑对人生."项链"既使她遭遇人生的坎坷,同时又使她逐渐走向成熟,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平凡     
平凡挑着行李,像三毛一样想将万水千山走遍.蓝的天、白的云、暖的风、香的雨,为平凡展现了一个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美丽世界.平凡陶醉着. 直到有一天,平凡路过虚荣的家. 虚荣是花枝招展的,平凡眼花缭乱地拜倒在虚荣的脚下,感叹上帝的创造:啊!虚荣,多么美好啊!虚荣,我崇拜你!但我怎么才能变得和你一样呢?虚荣笑了笑:我给你一颗虚荣的心.  相似文献   

20.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中享有盛名。《项链》和《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米龙老爹》、《两个朋友》、《菲菲小姐》等一样,是他的短篇小说创作的佳作。《项链》之所以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名篇,首先在于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儿德是个追求虚荣的典型女性。她是个“漂亮迷人”的女子,但生长在一个没有金钱和地位的职员家庭里,因家里没能给她一笔可观的陪嫁费,就没法让有钱有地位的男子来“认识她”,“爱上她和娶了她”;她只好嫁给一个同她家的地位相当的一个小职员。玛蒂儿德虽然出嫁了,但她的虚荣心有增无减。她总觉得凭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