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也是美的所在。它的建筑宏伟,环境优雅;藏书体现着人类的思想美、创造美;网络技术溶进了时尚美;馆员与读者共同组成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2.
王跃 《大观周刊》2012,(29):215-215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做了阐释:1、适当点拨,使学生善于发现美、认识美;2、激情渗透,使学生乐于感受美、欣赏美 ; 3、鼓励实践,使学生勇于创造美、传播美。  相似文献   

3.
谢顾问谢顾问:我是个打字员,喜欢新闻写作。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因为它是写真人真事的,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也讲究美吗?北京军区后勤部龚宝瑞龚宝瑞同志:就人而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爱美?就文而言,讲究美也是各种文体都需要的,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文体对美有不同的要求罢了。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需要什么样的美呢?——简洁美。即叙述简练、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意思明白、肯定,不含糊其辞、犹犹豫像;篇幅短、句式短,读起来顺畅自然,朗朗上口。——朴实美。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期刊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吴寿林【上海】马克思在美学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命题:一是"劳动创造了美";二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在劳动过程中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的,所以,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美。美是人们审美的对象。在社会美中,美是...  相似文献   

5.
王红 《今传媒》2014,(1):107-108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新闻作品除了要面向基层走转改,其审美取向也尤为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闻作品的审美取向:即深入实际、用细节描写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美;以人为本、用真情实感营造真情美;巧用素材,用深度提升新闻报道的创新美。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成就走转改精品。  相似文献   

6.
名言录     
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呆不美也就看不见美。——普洛丁:《九卷书》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出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海涅:《波罗的海》名言录  相似文献   

7.
戴欣 《新闻传播》2007,(1):70-71
有人说典型报道是不美的,因为它是始终为宣传服务的。其实典型报道也需要美,先进典型是人民大众的榜样;出色的典型报道,是新闻传媒的旗帜。怎样有效增强典型报道的写作美感呢?本文试图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对此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丹宁 《出版参考》2005,(1S):38-38
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世界文明史特别是艺术史的发展向我们更加生动的表明,它们犹如鼎之三足,其中有一足不济,文明之鼎便会倾斜乃至坍塌。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工艺美乃至人体美,人性美,人格美等等的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人在孜孜不息的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孜孜不息的追求着艺术的享受;人不仅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营构出人类不断升华的精神境界。从目前的史料看来,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美学与美的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学科,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图书馆作为面向全社会.公众开放和服务的传播文化知识和媒介信息的一个重要机构,必定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在图书馆美的建构中,与美的设施的辉映,回归悦耳悦目的直觉感觉;与美的服务的融汇,营造悦心悦意的人文底蕴;与美的修养的演变,品味悦神悦志的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来说,在批评报道方面有两点较深的感触,一是觉得搞批评报道难;二是批评报道的反响大,受众觉得批评报道大快人心,感到身危愉悦。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即批评报道有没有审美性?如果有的话,审美特征又表现在哪里?这是新闻美学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运用美学基本原理在这方面进行—些探讨,以就教于新闻界的同行。我认为批评报道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其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批评报道的美是拉门化的社会美。美,包括自然美急会美、艺术美。美是入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也就是说,在对象世界中,只…  相似文献   

11.
军营多是男子汉,充满阳刚之气。枪林弹雨,金戈铁马,赴汤蹈火,煤血边塞,每当国破家亡、民族遇到危难之际,都需要军人挺起胸膛,在烽火弥漫中筑成坚不可摧的巍巍长城。军队,是威武雄壮的群体,国家的柱石和栋梁,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以军队为报道对象的军事新闻,必然是一幅壮丽的油画,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勉力。军事记者的美学追求什么是美?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美是作者理想在生活现象中的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几十年,所走过的是一条崎岖不平、艰难曲折、阳光灿烂的光明之路,希望之路。从当年红军到今日新一代最可爱的…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中后期,结合时局和宣传任务,夏衍《蜗楼随笔》采取了特色鲜明的舆论斗争策略,展开统战宣传。内容方面,重点打击作为主要敌人的美蒋集团,瓦解敌方士气。同时,粉碎中间派对美蒋的幻想。形式方面,一是经由借喻的系统征用,实现对事件的重新描述,使美蒋的行动与面目喜剧化与丑角化;二是选取通俗的语言风格,广泛征用粤语、英语等资源,以口语化的表述,寓论断于叙事,贴近中国香港及海外的读者。  相似文献   

13.
国际     
《青年记者》2006,(21):5-5
中国可能实施藏水北调,印度展开讨论;美国为何不与朝鲜对话;美对伊拉克新政策强调灵活,撤军时间表变化不定;[编按]  相似文献   

14.
航空快讯     
《航空档案》2007,(4):6-9
美军F-22“猛禽”战斗机抵达冲绳;2006年中国军工一批新型飞机实现首飞和定型;港媒:美F-22战机部署亚太意在阻止中国崛起;台湾军方筹组战略空军,拟向美采购空中加油机;雷声公司完成台湾监视雷达计划的硬件评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艺术美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卿 《津图学刊》1995,(1):132-136
本文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艺术及其美学意义做了初步探讨,认为教学艺术美:①能激发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的兴趣;②启迪学生的情报意识;③促进学生检索智能的发展;文章中还对如何开发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艺术美提出了几点看法;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提炼美;②运用启发式;③创造美的课堂氛围;④在检索实习过程中开发美;⑤教师要讲究教学体语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卢伟 《大观周刊》2012,(20):297-297,225
本文介绍了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以形态为手段;研读诗文,体会情感;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17.
国际     
《新闻天地》2006,(5):51-52
默多克:报业要为数码时代未雨绸缪;美报网上读者激增印刷版仍面临挑战;美报纸纷纷试水博客新闻;美报头版内容靠“民选”;英国订富豪杂志也要查资产;英国网上广告收入有望超过报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下意识的错     
电影《看上去很美》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幼稚园的方枪枪盯着小女孩安睡的样子,忍不住用手去抚摸,那画面很美;而几秒后,方枪枪抚摸的手突然拧住了小女孩的脸,这种下意识的举动令人揪心。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人闻一多是新格律诗的创造者,他的新格律诗讲求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以,他的诗在句式整齐、音节和谐、文字色彩等方面要求极其严格,诗评家批闻一多作诗在选词炼句上的难度,形象地比喻为“戴着镜铐跳舞”.我想把这个比喻用来形容广播评论语言的选词炼句,尽管有些“言重”,但似乎也还是可以的.何以这样说呢?这是缘于广播语言的特殊性.广播评论与报刊评论相比,在语言的运用上受到许多的限制,譬如,象形文字的语言色彩美无法显现;仿词、双关、谐音、反语、倒装句式等修辞手法难以充分施展;含蓄、婉约、曲笔、讽…  相似文献   

20.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重要的时代命题,纪录片《大国基石》以艺术方式作出了回应。在主题呈现方面,该片对守正创新、刚健有为、天人合一等中华美学精神的观念生成予以整体观照;在叙事策略方面,以托物言志、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等手法探索中华美学精神的影像化呈现路径;在话语建构方面,辩证阐释中华美学精神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之间的“相生关系”,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以美导真、以美导善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