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进 《云南教育》2011,(3):23-23
报载,前不久,成都某中学针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礼仪教育明确规定,学生异性交往距离一般为0.8米至1米。对异性之间在公共场所交往距离低于50厘米的,老师会对学生提出批评,情节严重的还要处分。  相似文献   

2.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为了有效杜绝中学生早恋,成都盐道街中学在新学期制定了一个明确的制度,规定"学生异性之间的文明交往最近距离为80~100厘米,低于50厘米算亲密交往"。对异性之间在公共场所交往距离低于50厘米的,老师会对学生提出批评,情节严重的还要处分。一时间,这则消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跟帖不计其数,立场和角度不一。一位名叫"sdfg卡卡"的网友说:"看来学校对学生早恋是要动真格的了!"一位名为"忧心未来"的网友说:"回过头来想想,早恋这事情真的没有什么好处。"网友"WO1994"说:"早恋一定要以在‘公众场合低于50厘米交往’的方式为评判标准吗?这好像有些形式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雷人”校规的报道屡见报端,其中有关中学男女生交往的规定更是吸引眼球。如温州某中学将学生之间交往过密定为特别严重违纪行为,河南某中学规定男女生交往需5人以上在场……成都某中学规定更是“到位”,对男女生交往“限制距离”:近于50厘米就算亲密行为,教师要予以批评。  相似文献   

4.
黄琦 《学子》2014,(11)
正一、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一些中学生对正常的异性交往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观念,他们将异性交往狭隘化为恋爱与性。而身体和心理的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交往有一种渴望,在外力与渴望之间有的中学生选择了妥协,有的选择了反抗,使有些本有着纯洁的友谊的双方走向"恋爱"或偷食禁果,导致了有的学生出现了对异性交往的恐惧,怕交往;对异性存有偏见,厌恶异性,拒绝交往;或认为异性之间不会产生真正的友谊。这可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社会测量法,测查小学阶段蒙汉儿童异性同伴相互交往的状况。旨在研究蒙汉小学生异性同学之间是否能建立正常的同伴交往。对测查的结果作t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蒙汉、城乡儿童,异性同伴相互交往的程度远远低于同性伙伴相互交往的程度,异性同学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往;异性同学相互交往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有关"雷人"校规的报道屡见报端,其中有关中学男女生交往的规定更是吸引眼球。如温州某中学将学生之间交往过密定为特别严重违纪行为,河南某中学规定男女生交往需5人以上在场……成都某中学规定更是"到位",对男女生交往"限制距离":近于50厘米就算亲密行为,教师要予以批评。在笔者看来,学校采用"禁令"形式,对男女生交往做出细致的规定,以免出现早恋,学校的初衷可以理解。不过,为防止男女生接触而硬性制定"雷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雷人校规经由学生爆料频频曝光。这是好事,说明学生的权利意识在觉醒。相比之下,出台雷人校规的校方则显得既无知又无奈。一、校方的无知根源于对学生成长规律缺乏了解雷人校规相当一部分是约束男女生交往的。比如,有学校规定"男女生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不得同桌吃饭,不能一对一玩,不得长时间盯着异性看"……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作为过来人的校长和教师本该知道青春期中的男女生会有哪些状况,并加以理解、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发展的现状并探索有效促进异性交往发展的辅导策略,本研究以北京某小学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了异性交往发展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了解到学生处于异性交往的"疏远期",对异性的评价较为单一,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基于该现状,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实践策略:开发"花季少年异性交往"跨学科系列课程,多方联动开展异性交往发展的辅导;结合阅读课、青春心语小报等多种形式推进对学生异性交往发展的教育.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相关知识,学会了与异性交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异性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霞 《贵州教育》2005,(14):18-19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普遍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情感体验———对异性的向往。男女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向往的比例也在增加,对异性的向往必然导致异性间交往的增加。这就存在一个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问题。异性之间能否交往和如何交往是中学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大困惑。不管吧,怕出问题;管多了吧,又怕引起孩子的反感,究竟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我想,任何事情都应该掌握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够不上这个度,都会适得其反。在异性交往中,一方面要防止对性的放纵态度及出言不逊,甚至挑逗的言…  相似文献   

10.
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早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增多,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和家长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处理异性之间的交往,尽可能从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着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良性发展的环境。主要对策包括:家长谨言慎行,为学生做榜样;学校尽力而行,消除男女同学之间的神秘感,营造"无邪"的异性交往场。  相似文献   

11.
何志章  杨武 《现代教学》2014,(4X):68-70
<正>初中阶段,正是男女生交往的敏感期,特别是初二学段,男女生如何交往成了敏感话题。有的同学之间出现了相互倾慕现象,上课传纸条、课间课后亲密交往;有的对恋爱充满好奇,沉迷言情小说;也有的视异性交往如洪水猛兽,谈虎色变。学生如果不与异性交往,易造成性格的缺失;如果与异性交往过于亲密,易影响学业和身心发展,这也是家长和老师最担心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初中学生的最大困扰不是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异性交往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八年级上册《把握青春节拍》的男生女生一目的教学中,与以往一样,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对话中感悟教学内容。课堂上,笔者在黑板上写了异性交往——____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把下文填写出来。学生分别填写的是异性交往应该注意什么不应进行不正当的异性交往中学生不宜异性交往异性交往可导致分心走神异性交往会让人付出青春的代价异性交往易使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分析,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重要性、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与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试图找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异性交往教育模式,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理念: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性别意识有所发展。本活动希望通过分析男女生交往过程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课的学习使学生愿意和异性交往并尊重对方: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避免"早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异性交往是中学生生理成熟的表现,正常的异性交往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家庭、学校、社会的不正确态度常常成为中学生异性交往不正常发展的催化剂。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常常存在以下一些误解:一、学生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情。其实,读书只是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本期讨论的案例近几年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受伤害事件;在我们周围,学生因与异性交往而导致情绪变化异常,在生活学习甚至精神上都受到很大影响的例子更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异性交往特别是增强学  相似文献   

17.
校园集体舞的推广为青春期异性交往创造了健康、文明、理性、公开的交往渠道,它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影响主要包括:有效地满足学生异性交往的需要,减少早恋发生的可能性;有助于学生对异性的理解和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青春期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形成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红波 《班主任》2014,(1):38-38
近几年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受伤害事件;在我们周围,学生因与异性交往而导致情绪变化异常,在。生活学习甚至精神上都受到很大影响的例子更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异性交往特别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指导?(贵州杜云)  相似文献   

19.
校因集体舞的推广为青春期异性交往创造了健康、文明、理性、公开的交往渠道,它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影响主要包括:有效地满足学生异性交往的需要,减少早恋发生的可能性;有助于学生对异性的理解和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青春期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形成,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取问卷测试形式,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不完全中学中选取全体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469人来探讨初中生异性之间、同性之间交往障碍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异性之间无交往障碍和一般交往障碍的占绝大多数,随年龄的增加比例数减少,初二最为突出;有轻度交往障碍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有严重交往障碍的占少数。进入初中后同性之间都存在交往障碍,随年龄的增加,交往障碍随之增加,初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