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是人类发展史教育史上一大进步,它明确了教育目的,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指明方向.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属"圣人君子人格型态","内圣外王"是其固有特质,礼仪教化与道德战履是其实现之两途,"学"乃是儒家通往理想人格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圣人理想人格独具特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本文主要探讨了荀子圣人理想人格对当今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作用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当今礼学教育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具备重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能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完善国民的人格,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育思想的目的指向或最终归宿,理想人格是人生价值观的最终归宿,其为教育规定了高远的目标和人性改造的发展方向。自从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成人"概念,对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加以描述以来,中国古代哲学家便开始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并对其最终实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做出了种种尝试。作为我国古代哲学及教育关于人的培养的终极目标,理想人格的提出对于丰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义重大,而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孟子"成人之道"是在继承发展孔子"成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求主体兼具"仁义礼智"四德,在生活中自觉效仿圣人人格,主张通过存心养性、尚志养气、反身而诚等具体方式塑造理想人格.研究挖掘孟子"成人之道"的内在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在<伪君子篇>中将"伪君子"与"真人"对举,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又借用"真"和"真人"这一语词,表述生活教育之理想和理想人格,这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真人"人格和儒家的"君子"人格.因此,从道儒二家理想人格入手,是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真人"观的文化支点和逻辑起点.笔者认为陶行知先行后知,知行合一的哲学观,民主共和国家的政治社会理想.自主、自立、自动的"人中人"思想,都在不同的维度限定了生活教育"真人"人格的本质特征.生活教育之"真人"不是一只筐,不是什么"好人"都可以往里装,它虽有对传统的承继,更有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80、90年代对教师形象的设计多局限于一种师范人格,这种"师范人格"的特点是:完美,"目中无人",抹杀个人的特点,笼统的理论探讨替代局部的具体情境的探讨.这种"师范人格"的实现是不可能的,设计也是不合理的,它反射出教育理论工作者深层的保守心态.本文试图在借鉴相关理论、实践和适应社会生活、文化思想、教育实践的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以"非师范人格"来替代"师范人格".  相似文献   

8.
"人中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极力推崇和倡导的理想人格,富含伦理共同体意蕴.可以从为大众谋利益的奉公观念、自立自强而不自私的自我意识、"摇不动"的"国人气节"等方面加以梳理和阐发.阐发和传承陶行知"人中人"思想的伦理共同体意蕴,有助于改善和加强当代中国学校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人性论和个性观基础上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他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然后达到"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他认为改革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把"真正共产主义者"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并多方面论述了其独特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毛泽东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他早年"新民"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对他建国后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嵇辉 《文教资料》2008,(15):106-107
魏晋嵇康和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中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史上既是"孤绝者",更是伟大的推进者.他们促成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飞跃.从教育"元"视野的角度研究他们,却发现他们有许多相似.本文试从二者的身世、自然观、人性论、对传统教育及黑暗社会的批判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区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探讨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而"什么是教育"则讨论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什么是教育"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教育本质,警惕大量"非教育"及"反教育"行为,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应当扮演好"五种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承担着大学生思想的教育者、行为的管理者、生活的服务者、成长的引导者的重任.以人格感化学生的事业对辅导员应当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当扮演好"五种角色".  相似文献   

13.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格审美理想魅力。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提到与"依法治国"一样,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意义十分重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非常重要,对一个国家治理n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全人教育"是一种关注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探究了"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从而培养出具有完善的人格、心智与格局,具备坚定政治立场、基本政治素养、必备道德修养的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人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格心理学"作为公选课和专业课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人格心理学"公选课以自我认知为核心,以"我是谁"为主线,从生物遗传基础、人格基础、文化基础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角度组织课程内容更能突出其作为公选课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和理想追求,人格健康、人格诸要素只有和谐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和谐。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对其内容的解读要体现历史性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发展今天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如何使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为人品格,从而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服务于社会,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为此,要使教育对象能够完善个人意志品质,尽快成为具有个性化人格的"成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坚持"人本思想",将眼光投向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是民国时期学贯中西的著名教育家。他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吸收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援引西方教育实践的先进理念,从国家独立、社会改良和振兴学术研究的目的出发,架构了"人格独立"的教育思想,并贯彻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从剖析"人格独立"思想的实质入手,探求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认识根源,梳理西方文化尤其是德国教育实践和法国大革命思想对其产生的影响,透射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和开展思想启蒙的理念,对于今天教育教学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德自我"是唐君毅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其教育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唐君毅认为教育应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但人格的提升不能脱离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应顺应受教育者个性和身心的发展。当前的学校教育改革,特别是人文教育,可以借鉴新亚书院的通识教育、导师制等做法,尤其是借鉴其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格进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