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说文》部:器,皿也,象器之口,大所以守之。对此说解,近现代学者多不以为然。王筠《说文释例》云:“即其从犬亦不可解,古义失传,许君亦望文为说而已。”于《香草校书》云:“器苟盛物,犬方盗食,又焉能守?”于是有多种新的解释,《香草校书》以为所从“犬”代表利组,于氏《说文职墨》又以为“犬”篆象尊形而非“犬”字;又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引强运开说,以为‘哈文器字似皆从,、器古音皆在十五部,疑从得声也”;《尔雅·释器》释文引《说文》作:从犬从声也”,沈涛《说文古本考》因谓“盖古本作从犬所以守之,器声”,…  相似文献   

2.
<正>哲学上量达到一定的度就产生质的变化。古汉语词义系统中,一些词义之间的关系也体现着这一规律。如“数”字,《说文》训“计也”,意为数的相聚,表示数量意义,而引申出“迅速、密集”之义,表示质量意义。表“速”义的如,《论语·里仁》:“事君数”,何注云:“数谓速数之数”,刘宝楠《论语正义》云:“胡氏绍勋《拾义》申此注谓‘数者,疾谏也。’”《礼记·祭义》:“其行也,趋趋以数”,郑注云:“数之言速也。”《曾子问》:“不知其已之迟数”,郑注云:“数读为速。”《庄子·逍遥游》:“未数数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海内南经》云:“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日黑蛇青首,在犀牛西。”郭玲注云:“今南方姐蛇吞鹿,鹿邑烂,自绞于树,腹中骨皆穿鳞甲间出。此其类也。《楚词》日:‘有蛇吞象,闻大何如?’说者云:长千寻。”检《楚辞补注·天问》“一蛇吞象,闻大何如”下洪兴祖“补回”:“《山海经》云:南海内有巴蛇,身长百寻,其色青黄赤黑,食象,王岁而出其骨。君子眼之,无心腹疾。在犀牛西也。注云:今南方蛇(按同‘蛇’,为俗写,《说文》作‘蛆’)蛇,亦吞鹿,消尽,乃自绞于树,腹中骨…  相似文献   

4.
浅论互文与变文山西\史晓川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唐人贾公彦在《仪礼注疏》中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清人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也指出:“古人之文,有参互而见义者。”由此可见,互文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  相似文献   

5.
三、引文不确 (一)引文误合 (40)《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甲午治兵》条) 按:《说文》无此体例。此乃将《说文》之“异”字注和“授”字注合而为一也。当点作:《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41)《传》云:“自虐其君,虐我伯姬。”并训为杀,而引申又为暴虐也。(《杀敌为果》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些人释“剑器”是一种舞伎“空手而舞”或“持彩帛而舞”的健舞曲名,断言公孙大娘“执剑而舞”不实。持据有三:《正字通》云:“剑器,武舞,用女伎雄妆,空手而舞”;《札朴》卷六云:“以丈余彩帛结两头,双手持之而舞”;《文献通考》云:“或以剑器为刀剑,误也”。“舞剑器”与“剑”无关之说,似乎已成为定论。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试作一些考辨,借以就教于高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盛行的舞曲还有“柘枝”、“胡旋”、“浑脱”  相似文献   

7.
《说文&;#183;牛部》:“犁,耕也。从牛黎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盖其始人耕者谓之耕,牛耕者谓之犁。”牛耕始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程树德《说文稽古篇&;#183;牛耕之始》:“按《齐民要术》引《说文》:‘耕,种也,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字从牛会意。’元&;#183;李治《敬斋古今黈》云:‘前汉赵过,始用牛耕。’郑樵《通志》亦谓牛耕起于赵过。  相似文献   

8.
宋琳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53-154
一、晏①、明②。阳也。①“晏”,晴朗。《说文·日部》:“晏,天清也。”《文选·杨雄<羽猪赋>》:“天清日晏”李善《文选注》:“晏,无云之处也。”②“明”,指白昼。《左传·昭公元年》:“明,阳也。”二、旰①、晏②,晚也。①“旰”(gan),晚,天色晚。《左传·襄公  相似文献   

9.
读《全唐文》札记补(四)叶树仁304/1a郑老菜小传云;“洛邑人,遂州刺史叔则父。”按《全唐文》卷784穆员《福建观察使郑公墓志铭》云:“公讳叔则,字某,阳人。自元魏中书令周小司空金乡文公穆,凡五叶至皇朝遂州刺史老莱。”“公则遂州之家子也。”即郑老莱...  相似文献   

10.
一○一 (扌冘) 《方言》卷十:“(扌必)、(扌冘),椎也。南楚凡相椎搏曰(扌必),或曰(扌忽)。沅涌(氵凫)幽之语或曰挡。”《音义》:“(扌冘),都感反,亦音甚。”《笺疏》:“《说文》:(扌冘),深击也。《广雅》:(扌冘),刺也。……(扌冘)通作揕。《燕策》云:臣左手把袖而右手揕其胸。《荆轲传》索隐云:揕,谓以剑刺其胸也。义与(扌冘)亦相近。”  相似文献   

11.
何谓“物色”?古籍上的解释各有不同。物,《说文》云:“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色,《说文》云:“颜气也。”据此,“物色”当指天地之间万物的色彩。但《周礼·司常》云:“杂帛为物。”王国维《释物篇》云:“古者谓杂帛为物,盖物本杂色牛之名,后推之以名杂帛。”《礼记》又云:“仲秋之月,命宰祝察物色。”即察牺牲之毛色。后又引申为察访人物,也叫“物色”。《文心雕龙·物色》篇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又云:“物色相召,人谁获  相似文献   

12.
<正>王若虚说:“扬雄之经,宋祁之史,江西诸子之诗,皆斯文之蠹也。”在这以下又说:“散文至宋人始是真文字”(《滹南遗老集·文辨》)。这话虽然未免过甚其辞,却也指出了宋人散文的一个特点,即:不象扬雄之经那样艰深,不象宋祁之史那样生涩,也不象江西诸子之诗那样奇险,而是写得平易自然。王若虚所谓“真文字”,当指平易而言。《文辨》另有一条云:“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13.
也谈“吹”的读音广西南宁二中洪珏《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9期47页载文云: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对《社戏》一文“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一句中的“吹”字读音,课文评点部分这样写着“吹,念去声,chui,乐器吹奏声。”笔者...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万章上》云:“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孟子提出的著名的分析文艺作品的理论命题,后人概括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5.
《九歌》“司命”探原国光红《九歌》之二《司命》所条究竟为何神,王逸无注。郑玄据《星传》注《周礼·大宗伯》云:“司命,文昌宫星”,五臣遂援以注《九歌》“司命”云:“司命,星名,主知生死,辅天行化,诛恶护善也。”《周礼》贾公彦疏亦以《星传》为据,云:’’...  相似文献   

16.
一次公开课,老师教授《一朵云》。小组读文之后,老师让孩子们向云提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有意义。有的孩子问:“云啊云,你为什么是一团团的呢?”有的孩子问:“云啊云,你为什么老飘来飘去的呀?”这时,一个小女孩问:“可怜的云,你是因为寂寞经常流眼泪吗?”这孩子的语言多么有诗意,多么有想像力!我不禁暗自赞叹。此后,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评议,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读了《一朵云》这首儿歌,我们都知道云就是水变的,雨是许多云堆积在一起形成的,怎么可能是眼泪呢?  相似文献   

17.
“挺剑”与“剑挺”岂能混为一谈江苏沭阳县贤官中学朱其华初中《语文》第六册《《唐睢不辱使命》中有“挺剑而起”句,课本对“挺剑”未作注释,《教学参考书》将其释为“拔出宝剑”。初中《阅读》第六册《陈涉世家》中有“尉剑挺”句,课本把“剑挺”注为:“剑拔出销。...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字典·鸟部》中“鸳”的第一个音cang下面共有四个义项。其四日:“鸟名。《庄子·天运》‘白之相视’唐陆德明释文引《三苍》云;也”’。这一义项就笔者所见最早收载于清代之《经籍纂信》,其卷22下子声七阳“鸽”下第二义即“鹃,鸡也。庄子天运释文引《三苍/。但此说可疑之处不少。其一.鹤可训鸡鸽、鸽庚、鸽朝,此处之外,未闻其可训为鸡。其二,检其原文,脏子·天运篇旧:“夫白鹤立相视,阵子不远而风化”.《释文》:“白鸽五历反《三苍》支鸣鹤也”。“鸽鸡也”可有两种解说,一则读为“钨,鹤山”,以鸽训鸽,而在此注…  相似文献   

19.
陈小宝 《学语文》2011,(1):67-6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文中“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一句,译释岐见颇多,例如:  相似文献   

20.
一  《滕王阁序》无疑是一篇美文。  我国古代文章自魏晋以降即有文、笔之分:文指美文,笔则泛指所有实用文体。刘勰《 文 心雕龙·总术篇》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实际上是 以诗歌辞赋等为文,其余全归于笔,未免将美文的范围限制得过窄。比刘勰稍晚,梁元帝萧 绎在《金楼子·立言篇》里对刘说作了修正,提出“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又说 “至如文者,惟须绮索殳纷披,宫徵(zhǐ)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转引自黄侃《文 心雕龙札记》)。此说颇为后代所推崇,因为它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