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具有创新型和技能型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本文以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为例,提出面向技能型“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通过反转课堂,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性,建立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实践和动手环节,深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2.
基于集成电路在电子信息行业的特殊地位,在对国际和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在设计、制造、原材料、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导向、市场导向和区域导向,为培育中国在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集成电路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器件,被誉为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属于高度资金密集和高度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加强该行业供应链研究,对提升一个国家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高度的对外依赖性,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规划,并先后成立了第一、二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鼓励并支持相关产业大力发展。其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作为关键一环,也得到了大力重视,知识产权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的分析,得出我国在布图设计的发展轨迹,优点以及缺点,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国际比较,阐明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遵循中大单元高技术的发展规律,最后,提出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信息产业部软件和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在建设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过程中的调查和2004年通过对海南、山西新疆等省市正版化工作的调查,分析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控制领域,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明以计算机程序处理流程为基础,通过集成电路芯片执行按上述处理流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并经接口对外部装置或数据进行控制和处理。专利申请人撰写这类申请的权利要求时,在相应的产品权利要求中往往会加入有关集成电路芯片的特征,而集成电路芯片通常都具有控制功能,但不同型号的芯片之间,芯片的结构、接口、连接关系以及输  相似文献   

8.
微电子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高技术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微电子技术,几乎所有其它高技术都难以发展.微电子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产业之一.它是我国发展农业、能源、交通、通讯、主要原材料等和改造传统产业所不可缺少的.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和产业的核心.集成电路在我国大量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代替的.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样的高技术是买不到,引不进的.发展集成电路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我国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国民经济,非发展集成电路不可.在我国,发展集成电路这件事,在高技  相似文献   

9.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集成电路IP核作为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性技术成果对于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IP核,导致IP核对外技术依存度畸高。为此,有必要通过加强IP核知识产权法律协调保护力度、加快IP核知识产权海外技术收购步伐和加大IP核知识产权研发保护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集成电路IP核的开发、获取和保护能力,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虽然集成电路自诞生以来,集成电路产业一直沿着摩尔定律这一被IT业奉为圭臬的定律发展至今,但随着物理极限的临近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演化,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变化和机遇.本文通过对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地域形态、技术形态、产业形态和商业形态的分析,提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产业形态整合-技术形态升级-商业形态创新”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产业整体能力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到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足,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忽视了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支撑和保障,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制度创新来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在这方面,应当完善产权制度、科技制度、金融制度,为集成电路产业构造有效的激励机制、稳定的科研机制和技术创新的保障机制,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艳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98-299
在“7+1”合作框架下,香港特区政府正极力推动本地的集成电路产业与大陆同行共同发展。不过,由于地域和经济环境原因,香港虽然涌现了像晶门科技(Solomon-systech)、卓荣集成电路(Appotech)等较有影响力的本土设计公司,但总体数量较少(估计在二十家左右),大部分公司还非常年轻,没有几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电磁兼容性是集成电路领域的一大问题,反映了电路本身电磁性能的优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升级,集成电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普通的电路相比,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存储量高,安全便携等优点,但电磁兼容性性能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了集成电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本文对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性展开了深入研讨,提出相关提高兼容性的方法,以期能给集成电路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光纤通信系统超高速集成电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光纤通信的发展、相关的协议与标准、系统的组成;各种工艺 的发展和对超高速集成电路的影响;光纤传输系统中关键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技术。 探讨了中国发展超高速集成电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讲述的内容主要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了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难以适应当前教学发展需要的状况,从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用“如火如荼”来形容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一点也不为过,随着七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批准建立,区域发展优势体现更为明显,在一场明争暗夺的激烈角逐中,各地方为赢得各方企业、市场、人才的青睐,几乎甩出了手里所有的“王牌”。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发展飞速的今天,模拟电路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便是集成化。但是电路集成化的发展却造成了数字集成电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模拟集成电路却是相对落后,自动化设计水平的限制严重阻碍了模拟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市场的需求与政策的支持为模拟集成电路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因此需要大力进行模拟电路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郭岚  张祥建  徐晋 《科研管理》2008,29(4):71-75
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高密度交叉点,并逐步发展成为各科技产业之间的引导性科技领域。本文针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价值的不确定性和产业化之后利润的不确定性,基于实物期权方法构造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产业化过程中的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实物期权价值和最优投资决策的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微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19.
为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企业,通过选择标杆企业进行有效激励,同时考虑该类企业具有高技术、重创新的产业特征,采用平衡积分卡技术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集。以竞优思想为指引,制定了分层次结构的评价模型,并选取了26家典型上市企业进行应用。研究发现:1.利用平衡积分卡技术设计的评价指标集能够有效地对集成电路企业进行综合评价;2.制定的评价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各企业发展优势特征,并识别隐形冠军企业及其发展优势;3.在尊重各参评个体的差异和优势特征基础上选取优秀企业学习标杆,能使企业标杆管理更为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基于各企业发展特征并结合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政府角度如何通过组建企业联盟、政策激励等方面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给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企业,通过选择标杆企业进行有效激励,同时考虑该类企业具有高技术、重创新的产业特征,采用平衡积分卡技术构建综合评价指标集,以竞优思想为指引,制定分层次结构的评价模型,并选取26家典型上市企业进行应用。研究发现:(1)利用平衡计分卡技术设计的评价指标集能够有效地对集成电路企业进行综合评价;(2)制定的评价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各企业发展优势特征,并识别隐形冠军企业及其发展优势;(3)在尊重各参评个体的差异和优势特征基础上选取优秀企业学习标杆,能使企业标杆管理更为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基于各企业发展特征并结合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政府角度如何通过组建企业联盟、政策激励等方面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给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