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伊斯兰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文化,包括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婚姻家庭文化、衣食住行文化和其他社会风俗文化。在历史上,它曾是阿拉伯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它的精华部分,可以熔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和谐涉及到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本己文化与异己文化的关系问题。各种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的更新与融合,就是整合。在这里,不存在谁是整合主体、谁整合谁的问题,一切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民族才是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本土文化、本己文化、异己文化作为既存的现实文化,都是和谐文化构建的客观存在形态。维护文化的和谐,就必须接受这种多元一体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很时尚的话题,比如,校园文化、课程文化、儿童文化、青春文化……比如,文化如水、文化基因、文化动因、文化自觉……文化的讨论,用文化的视角讨论教育、讨论科研,提升了我们的视点,提升了研究的品位,这是十分可贵的进步。我们讨论得还很不够,还很不深入。  相似文献   

4.
论学校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从文化群这一角度来解析,学校文化生态要素主要包括领导者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职工文化。这些要素相互勾连,相互影响,形成了层级文化关系、代际文化关系、协作文化关系和同伴文化关系等学校文化生态结构。学校文化生态平衡不是局部的、绝对的、静态的和封闭的平衡,而是整体的、相对的、发展的、开放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欲论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必先界定“中原”、“地方”的地域概念及“文化”的范围,否则无从谈起。“中原”这一地域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是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也有人认为禹定九州,九州即中原。本文讨论的中原文化,是指广义的中原地域内的文化。“地方”这一地域概念,本文是指中原以外的周边地区,凡是在这些地方产生的文化,即为地方文化。如说得具体一些,有时以当地的地名来命名文化,如关陇文化、闽文化、吴越文化、赣南文化、潮汕文化、划分得范围更小一些的有武夷…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从文化群这一角度来解析,学校文化生态要素主要包括领导者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职工文化。这些要素相互勾连,相互影响,形成了层级文化关系、代际文化关系、协作文化关系和同伴文化关系等学校文化生态结构。学校文化生态平衡不是局部的、绝对的、静态的和封闭的平衡,而是整体的、相对的、发展的、开放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临沧世居民族是创造临沧文化的主体,是他们在开发临沧、建设临沧的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沧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文化,历经沧桑,明清之际发展成为包括多元民族文化、移民文化、边地文化、跨境文化、以山地文化为主的内陆文化共同构成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校园文化可分为五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校园环境、校园秩序、校园风气。这三个方面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硬到软。比较而言,我们应更看重后者,也就是看重风气,看重人心,看重人的精神。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校园风气,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长期办学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9.
文化史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文化史的内容历来都有。文化,作为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体系,通常情况下,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这是广义的文化;而狭义的文化,则只包括精神文化,即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意识领域。我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化史内涵,是以精神文化的内涵为主,兼及物质文化的一些内容,如衣食住行,它们是精神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院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院文化体系由精神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实施文化建设,需要全面规划,分步推进,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需要抓住传统经典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并在主流文化引导下,达成健康文化精准供给,形成“全员文化育人、全过程文化育人、全方位文化育人”的机制,要保证学生成长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校园,有担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具体策略有培养双师型队伍、构建文化课程体系、整合并优化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环境影响文化的形成,文化影响环境的变化。抓住文化对环境教育的干预机理,把环境教育置于文化视野中来讨论,不只具有拓展环境教育视界的意义,更是人类文化的觉醒。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视角研究环境教育,实现文化与环境的视界融合是本文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中蕴含着经典的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人文精神、文化审美情趣等,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文化品位,激发审美情趣,发展个性思维,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的目标中重点强调的内容。要求语文教育能传承人类文化,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精典内容的学习。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古诗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前者决定后者,即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后者是前者的体现,从师生关系的状况,我们即可以领略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就必须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包括学校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职业学校具有凝聚力量、统一思想、陶冶心灵、约束行为、激励师生和提升办学的作用。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营造优良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开展做人教育,融德育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校园和构筑开放、多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推动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蔡文国 《英语教师》2023,(2):182-185
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忽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教学体系不够完整、文化教学内容较为局限、学生文化意识比较薄弱、整体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文化教学。结合教学实例,探索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改进措施,即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文化教学地位;借助词汇教学契机,融入西方文化背景;深入发掘教材内容,提升文化教学深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多元文化资源;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文化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又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民族色彩。文化传统全称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  相似文献   

18.
论校本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学校文化事关学生文化素质的形成,传统的学校文化强调群体性、服从性,缺少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质。而建立适应时代要求,以人为本的校本文化,是学校文化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需要。本文围绕校本文化的地位与价值、校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校本文化的发展取向与建设策略等方面论述了校本文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醉翁亭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首,享有”天下第一亭”之美誉,留下了丰富的醉翁亭文化遗产,形成独具魅力的醉翁亭文化现象。醉翁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透露着民族文化的独特心理。她是从琅琊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在南北文化交融中形成的,集中国自然山水、园林建筑、宗教哲学、艺术创作等文化于一身,隶属江淮文化圈中淮东文化(滁州文化)而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的复合性地方文化,具有诸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力     
文化力是社会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力、政治力的体现和反映,又是影响其变化的巨大力量。文化力主要表现为粘合力、理解力、规范力、牵引力。构成文化力的基本要素是文化观念、文化主体、文化传播介质、文化对象。文化力形成的过程,就是上述要素相互联结和作用的过程。不断优化上述要素及过程,是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