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应针对高年级学困生对学习语文缺乏信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这一问题,采取树立信心,激发课堂参与热情,取得家长配合,强化习作的方法,让学困生在教师、家长的关心帮助下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2.
怎样帮助英语学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落后于全班其他同学 的学生(Ambrose,1998)。他们形成语言技能 的速度比大多数同学慢,需要更多的重复练 习,花更长的时间做作业,词汇量小,进步比 较慢。学困生常常不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尊重。 很大一部分老师经常称他们为“差生”,事实 上,他们并不是“差生”,只不过学得慢一点 而已。许多尖子生不愿意跟他们一起学习或玩 耍。结果,他们变得不喜欢学习,讨厌老师和 同学,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有时甚至逃学。 学困生的问题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 的问题,学校、教师和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该 共同关注如何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本文旨在 探讨如何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为转变教育理念,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教师应首先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困生敢说、乐说,从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其次要优化学习方法,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使学困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英语,以坚定他们的自信。再次,教师要更新观念,调动一切教学手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促使学困生不断进步。从而激发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杨长芬 《广西教育》2014,(33):99-9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群体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育对象。学困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比较薄弱,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能够跟上班级里其他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质量。一、转变思想,将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抓手(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联系,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困生在学习中容易缺乏学习信心,并且在生活中也缺少家长的支持,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困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困生培养路径的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培养路径综合促进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困生已成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在思品课教学中对学困生实施教育,培养他们自信自强,教会他们学会学习,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一、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自己缺乏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着力帮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1.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与学困生相处中,我注意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微笑,放松他们紧张的心情,消除其心理畏惧感。同时,我着力做好学困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做到常联系,多交流,提醒他们正确关爱、帮助孩…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困生多一直是农村英语教师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入手,探讨如何抓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从源头杜绝学困生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地评价学困生在学习中的进步与失败,促进学困生健康地发展,从心理上真正给予学困生所需要的关怀和爱护。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帮助他们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生活中得到平等。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知识范围和难度增加,学习要求也相应提高。有些学生长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成了学困生。关注学困生,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转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教师应正确看待学困生,对他们进行爱的感化和教育,并通过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予以鼓励,帮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力量的有力配合,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李静洁 《考试周刊》2014,(19):62-63
学困生问题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要面临的问题,因而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尊重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积极鼓励表扬,常与家长联系,以求每位学生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厉莉 《考试周刊》2013,(4):96-97
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为了这一新课程理念,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学困生,及时帮助他们实现转化,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应有的发展。本文从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氛围和教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学困生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的探索提出了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学困生,无非是指那些纪律涣散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上课听不懂,所以思想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课前课后无事生非,或课堂上做小动作、捣乱等等。也正因此,学困生常常会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反感而受到冷淡和歧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丧失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甚至破罐子破摔,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进步,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提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那么,我们如何帮助这类学困生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求"学困生"转化的路径,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给这些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是由于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导致在课堂上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发言,遇到问题也不敢请教他人。小学阶段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生自身及其家长的因素,也包括学校及社会的因素。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家长及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多给这些学生一些爱心和关怀。  相似文献   

15.
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困生,对他们进行爱的感化和教育,通过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予以鼓励,帮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力量的有力配合,来积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我感到,学困生也想学好历史,也想博古通今,也想海阔天空,更希望被表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缕阳光:只要教师善于帮助他们拨开云雾,帮助他们摒弃不良习性,帮助他们重树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养成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学困生携手走进知识的天空,终有一天,那一缕阳光会直射向蔚蓝的天空。学困生解"困"三策略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中,一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其他一些因素,致使这部分学生成了"学困生".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因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在思维发展、基本学习技能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这些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在于学习上有困难,但只要他们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克服困难,即可以得到转化。事实上这其中的大多数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学习动机不够明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自我效能感较低,缺乏学习的毅力、恒心和信心,意志力薄弱,学习中遇到困难就自动退却。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文中探讨了自己有关中学学困生转化的看法与见解,希望对目前的中学教育和学困生的转化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关注每位学生,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得到相应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激励学生,关爱每一个个体,对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信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小平 《考试周刊》2010,(19):121-121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比较欠缺、学习习惯和心理素养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缺陷,不能自如运用学习方法,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良好贯彻的那部分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关注学困生,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努力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