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代青年道德人格的困境、时代要求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当代青年的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提出培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的关键所在,并对如何培育青年的道德人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分析青年学生道德失范及原因,提出青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育青年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生担负着二十一世纪民族复兴的重任,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关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的职能是以学生的人格发展为中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教育除了要赋予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完美的智能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个性——进取型道德。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带来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与冲突,思想道德教育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与调整。面对文化多元和价值冲突的道德困境,人格教养意义凸显,良好的道德人格既可以抵御各种不良社会习气的外在诱惑,又可以在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的冲击下保持人的内在品性。人格教养的重要方面就是精神空间的去蔽与敞开。具体的实现途径包括:提高道德教育的层次、追寻教育的本体;引导、培养青年学生读书、读好书;重视劳动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青年道德人格和道德行为是青年道德的基点。青年是具有道德人格意义的行为主体,他们通过社会化进程而成为一个道德人。这种道德人依据的行为准则有两方面:对主体和客体的态度。主体是指行为的发出者,即自我;客体就是行为施与的对象,即  相似文献   

6.
道德认知是青年道德意识生成的基础,是形成健全道德人格的逻辑起点,在青年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青年道德认知的实质、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四个方面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7.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集现实性与理想性于一身的道德人格典范,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包括了作为君子内在德性的“仁、知、勇”以及作为外在德行的“礼”等诸多道德要素,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发挥着形象导引、教化学子、安邦定民等重要作用。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够推动明德爱国的时代君子的形成,也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的完成。因此,立足新时代对青年道德提出的诸多要求,在对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辩证吸收的基础上,发挥其对于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积极作用,也就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关注大学生尊严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在道德人格方面存在若干问题,所以必须研究道德人格教育的方法。而在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过程中,尊严素质的培育不可忽视,因为它是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尊严素质的培养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唤醒大学生 的自我肯定的意识;二是培养大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协调统一起来,才能保证青年学子有一个完全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生道德升华的四个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 ,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意识 ,促进他们的道德行为 ,完善道德人格 ,实现道德升华 ,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道德系统性 ,从道德的形成入手 ,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 ,着重分析了道德升华的四个动因 ,并提出加强青年学生道德建设的措施。一、社会道德环境是青年学生道德升华的直接动因最近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全国人民学雷锋 ,那么雷锋当初学的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多个 ,如学全国人民 ,学英雄模范 ,学领袖教诲等 ,但我们不应忘记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答案就是 :雷锋学…  相似文献   

10.
道德及人格心理教育如何才能在学校课程中更好的体现并融为一体,产生有效的德育效应和氛围,是教育研究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下面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1.思想道德及人格心理教育要与青年学生的超前意识反应相吻合。在21世纪里,青年  相似文献   

11.
道德人格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人格的整体和谐。道德人格的整体性体现为道德行为的整体性和道德环境整体性的统一。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一种向道德共同体的回归,而道德共同体则为道德人格提供一种价值推力。要实现道德人格与道德共同体共荣互生,必须建立良性的道德环境机制和行为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 ,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3.
道德人格研究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主题。研究者深入分析了道德人格的含义、发展和神经生物基础,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后应加强中国的道德人格研究,厘清道德人格的含义并注重道德人格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的构建,和谐人格由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三部分组成,其中智慧人格是基础,道德人格是核心,审美人格是升华。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使大学生整体人格结构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研究批判继承教育家孟子理想道德人格思想,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感发展为道德理性,构建优良品德心理结构,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经实验表明,实验班的道德人格维度总体平均水平比对照班高。塑造理想道德人格是高校培养"四有"大学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当代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道德人格异化现象.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通过分析儒家理想人格,吸取其精髓部分,为当代道德人格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内隐道德人格及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转向。基于内隐社会认知视角,内隐道德人格被理解为解释社会事件时道德图式的习惯可及性。对于道德人格的测量,研究者发展出一些测量内隐人格的方法,其一为测量道德习惯可及性的自发特质推理、词汇决策任务;其二为测量内隐道德人格的内隐联想测验。关于道德人格研究,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发展其理论依据,在测量方面应强调生态化和多元方法的交叉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理想道德人格是对教师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定格,是教师人格的应然性规定。它不但具有阶级性、现实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一般理想道德人格特征,而且具有以形成示范、表率人格为根本指向,以无私奉献为价值指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内容等职业特征。教师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包括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期必须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不同,首先,体现了人格与师格的统一。其次,较高的格位水平。教师道德人格素质的魅力表现为以道德人格感化人格,以道德人格感化学生。教师道德人格素质的塑造途径是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孔子崇尚的理想人格,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而非超凡脱俗的"圣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知、勇"的君子之道、"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儒家理想人格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蕴,符合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义,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更新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道德情感,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正视个体差异,德育、"心育"相结合;协调社会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