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老子之“德”[美]A·J·巴姆"德"是自然之所以成为自然,或任何事物遵循、仿效它自己的自然本性的能力。"道"和"德"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然而它们又是能够区别得出来的。如果说,"道"是自然的,"德"是"道"自然地行动能力的话,那么,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  相似文献   

2.
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线龚杰汉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本传)这里,以穷究天人之学作为在学术上成家立派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司马迁看来,天人之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究天人之际","际",就是关系,...  相似文献   

3.
曹操手迹今何在 石门摩崖有“衮雪”刘洁"衮雪"摩崖相传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手迹。有一次,他乘竹船渡过浪花翻滚的褒河水,来到褒斜道石门南一块凹凸不平的巨石前,挥笔写下"衮雪"二字。这两个字,笔触圆润,柔中有刚,绵里裹针,极富动态。尤其是"衮"字的第10画撇...  相似文献   

4.
漫谈东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谈东西文化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中国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两句话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同是人,当然会有其共同之处。但又不完全正确。这里要说明几句,主要说明东西方是不完全相同的。什么叫"心"呢?这个字的含义比较复杂,一般可以理解为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王■森傅斯年在五四前後将近一年间,曾断断续续地讨论到"社会",而且他在这个时期提到社会时,常加引号,以表示他不是在表达一种泛泛的概念。但是由于傅斯年"社会"方面的文字或是未收入全集,或是仍属手稿,故未被充...  相似文献   

6.
加强人文教育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钱逊关于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最近从两个材料得到一些启发,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两个材料,一个是哈佛大学亨廷顿研究美国冷战后时期国际政治战略所写的"文明的冲突";一个是两位澳大利亚学者为研究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战略而写的...  相似文献   

7.
禅宗给美的启发王世德禅,全称"禅那",意思是"沉思"和"静虑",即静除各种私心杂念,专注一境。禅定,可以观慧,它是佛教徒的一种基本功。它有"破"的功能,可以解脱烦恼罪业;它有"立"的功能,可以"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求得"圣道"。禅学与禅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颠张狂素爱美酒李祥林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一说起草书,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唐代书坛上的两位大家──"颠张狂素"。"颠张"者,文人张旭也,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张之草书作品,见于宋《淳化阁帖...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花”应如何评判高连志国花文化源于传统花文化,是花文化中的精品档次;评选国花关系国格国荣,实为雅文化盛事。评选国花只能评选一种花卉,各国几无例外,两个以上则失去最佳、"首选"意义,犹如国旗国歌不能两种然。评选国花实为考验中国人评判水平;中国名花...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的指导思想──中谢德萍"中"即是道,道是客观真理,这是哲学范畴内的问题。"中"是人们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在方法艺术上,"中"就是"善处",就是恰到好处,或者说适度,这个"度"就是指导方法的思想。一、"中"是中国优秀传统的思想文化孔子在《论...  相似文献   

11.
“商量商量”及其它栗子一、评"商量商量"有人说,"商量商量"是"拖延解决问题的遁词,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笔者认为,这是"商量"的一种误用,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商量商量"的正面意义的。众所皆知,大而至于国家大事,小...  相似文献   

12.
后发型近代化的运行机制湖北大学教授冯天瑜与西欧的"原生型"或曰"自发型"近代化相较,中国的近代化可称之"次生型"或曰"后发型"。这种类型的近代化及其运行机制应当怎样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把握?西方的影响及本民族文化传统分别发挥着怎样的功能?这两个侧面维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观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观与民族关系冉光荣近些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民族关系,特别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甚为炽烈,领导标新,精见纷呈。如对现有论著简单归纳,中华民族凝聚力至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我国现今56个民族已历史地融合为统一的、复合的中华民族,形...  相似文献   

14.
朱熹、新儒学与现代化高令印一、"新儒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和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最概括地说,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东西两大类,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东方文化则主要是根源于儒学。①儒学的发展有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为代表的原...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钱逊"无以人灭天"、"赞天地之化育"和"征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态度。"无以人灭天"是中国道家的主张。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与企业竞争制胜马中柱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自强文化。它包括"自胜"、"胜敌"、"胜天"和"用贤"等基本内容。今天企业在内外竞争中,既需"自强",克服自身各种不利于竞争取胜的消极因素;又需"胜'敌"',战胜国内...  相似文献   

17.
评《炎帝传》──兼论炎帝研究的一些问题杨东晨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但因其所处的时代久远,缺乏文献记载,后世人访问采集而撰写的论著,又多不一,所以为炎黄二帝"立传",难度很大。霍彦儒、郭天祥两位同志经过认真研究和细心梳理,在众说纷经中独辟溪径,...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吏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陈国生,张智勇治理社会是依靠道德还是依靠刑罚?这是先秦思想家们苦苦思索而又未能整合的问题,儒墨皆重道德,道家提倡"无为",法家"尚力"、"任刑",见仁见智,各有所依。司马迁立志融合贯通百家学说,以"成一家之言",但这并非是...  相似文献   

19.
防微杜渐话廉政杨李清廉是从政作官者极为宝贵的品德,也是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的主要标尺。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政为官者是否廉洁,能否做到廉洁自律,就要看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如何,能不能在物质诱惑面前做到"防微杜渐"。因为"患生于所忽,福起于细...  相似文献   

20.
“仁”与中国人的素质特征刘孟学"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从字面上看,"仁"是一个人与一个"二"字的组合,体现着"二人"的对应关系,反映着人的外在规定。所以,从"仁"的最初含义讲,就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